上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农业上公司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上市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然而从资本结构的角度看,农业上市公司相对于其它类型的上市公司,存在着资本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较高、经营绩效不佳等问题。国外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会影响公司的治理效应,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本文围绕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到了它的经营绩效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运用财务管理学、应用统计学、企业管理学等知识,采用2011-2013年农业上市公司年年报数据,选取37家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综合绩效评分,并将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得分与各资本结构指标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对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呈正相关、资产负债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更大的结论。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4
(一)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4
(二)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5
(三)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5
(四)应用前景5
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现状5
(一)我国农业行业特征5
(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状况6
四、数据描述与统计6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6
(二)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特征描述与分析7
五、实证分析9
(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经营绩效得分评价9
(二)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的相关与回归分析12
六、研究结论14
七、相关建议15
(一)注重农业上市公司行业特点,适度调整资产负债率15
(二)建立资本结构动态优化的机制15
(三)提高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15
(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15
(五)完善市场的法制体系,加强外部监督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7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农业上市公司
引言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左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农业又关系着社会民生,农业生产的稳定往往影响着居民生活的水平;作为支柱产业,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还与其国际地位的高低息息相关。
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农工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其经营状况不仅综合反映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状况,而且也事关国民经济的整体良性运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财务结构不合理、举债过重等问题,从而使上市公司在各个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险,财务危机初现端倪,个别企业甚至濒临破产。农业上市公司作为一分子,在整个宏观经济背景下很难独善其身,加之具有其独有的行业特征,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自2012年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八部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农业部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就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领跑者,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再次受到瞩目。但由于我国农业上市企业发展时间短、根基薄弱,尚没有完全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实证研究有不少,但专门针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因此,分析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运营绩效,为帮助企业如何调整资本结构、提高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可分为旧资本结构理论时期与新资本结构理论时期。
旧资本结构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持续至70年代末,包含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Modigliani和Miller[1]提出了M M理论,这是现代资本结构研究的起点。MM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并无明显关系。但由于实际中理论所假设的条件无法满足,因此所得结论无法保证与事实完全一致。而后在1963年,Modigliani和Miller[2]放松了无税收的假设条件,修正了MM理论。该修正理论认为由于负债的节税效应,财务杠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税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1977年,Miller[3]再次引入个人所得税这一影响因素,得到了“个人所得税的存在会抵消负债的税盾收益”这一结果,因此认为在均衡情况下企业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资本结构理论,则分流为代理成本说、信号模型、财务契约论和新优序融资理论四派。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都存在代理成本问题,而资本结构则取决于所有者承担的总代理成本。Jensen 和 Meckling[4]认为,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导致了代理成本,企业外部人员所持股权占总外部资金来源(指企业外部人员所持股权和债权)的最优比例,是能使总代理成本最小的那一比例。基于信号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的代Ross[5]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影响企业的价值。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时将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信号工具,负债率的上升意味着经营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预期,此时企业的市场价值也会随之增大。Leland和Pyle [6]建立了LelandPyle模型,并推导出了均衡条件。他们认为,融资和投资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信号的传递来交流信息以达到使融资顺畅的目的。同时认为,在确定投资收益率时,企业最优债务水平反映了投资项目风险大小的一种信号。财务契约理论延续和发展了代理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股东解决了因自身资源限制而难以获取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债权人通过财务契约规避了财务风险。新优序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作为一种信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会对投资、融资次序产生影响;同时,不同的融资次序也会对资本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
(二)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国外关于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Jordan、Lowe 和 Taylor [7]以中小企业为样本,证明了获利率、资本密集度及营业风险等三项与负债比均呈正相关关系。
部分学者认为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Myers和Mujluf(1984)[8]认为企业盈利能力与财务杠杆比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若要使企业融资成本降到最低,则只有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足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时才采用负债融资,债务合约的刚性特征和债务偿付的优先性会迫使股东放弃部分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这将损伤企业的成长性,此时财务杠杆会负面影响企业的成长性。
另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并无线性相关关系:Frank和Goyal(2003)[9]对美国非金融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用账面数据计算的财务杠杆呈正相关,而与用市场价值衡量的财务杠杆有负相关关系。
(三)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国内也有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3
二、文献综述4
(一)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4
(二)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5
(三)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5
(四)应用前景5
三、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现状5
(一)我国农业行业特征5
(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状况6
四、数据描述与统计6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6
(二)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特征描述与分析7
五、实证分析9
(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经营绩效得分评价9
(二)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的相关与回归分析12
六、研究结论14
七、相关建议15
(一)注重农业上市公司行业特点,适度调整资产负债率15
(二)建立资本结构动态优化的机制15
(三)提高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水平15
(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15
(五)完善市场的法制体系,加强外部监督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7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农业上市公司
引言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左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农业又关系着社会民生,农业生产的稳定往往影响着居民生活的水平;作为支柱产业,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还与其国际地位的高低息息相关。
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农工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其经营状况不仅综合反映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状况,而且也事关国民经济的整体良性运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财务结构不合理、举债过重等问题,从而使上市公司在各个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险,财务危机初现端倪,个别企业甚至濒临破产。农业上市公司作为一分子,在整个宏观经济背景下很难独善其身,加之具有其独有的行业特征,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自2012年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八部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农业部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就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领跑者,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再次受到瞩目。但由于我国农业上市企业发展时间短、根基薄弱,尚没有完全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实证研究有不少,但专门针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却不多。因此,分析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运营绩效,为帮助企业如何调整资本结构、提高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可分为旧资本结构理论时期与新资本结构理论时期。
旧资本结构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持续至70年代末,包含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Modigliani和Miller[1]提出了M M理论,这是现代资本结构研究的起点。MM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并无明显关系。但由于实际中理论所假设的条件无法满足,因此所得结论无法保证与事实完全一致。而后在1963年,Modigliani和Miller[2]放松了无税收的假设条件,修正了MM理论。该修正理论认为由于负债的节税效应,财务杠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税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1977年,Miller[3]再次引入个人所得税这一影响因素,得到了“个人所得税的存在会抵消负债的税盾收益”这一结果,因此认为在均衡情况下企业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资本结构理论,则分流为代理成本说、信号模型、财务契约论和新优序融资理论四派。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都存在代理成本问题,而资本结构则取决于所有者承担的总代理成本。Jensen 和 Meckling[4]认为,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导致了代理成本,企业外部人员所持股权占总外部资金来源(指企业外部人员所持股权和债权)的最优比例,是能使总代理成本最小的那一比例。基于信号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的代Ross[5]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影响企业的价值。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时将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信号工具,负债率的上升意味着经营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预期,此时企业的市场价值也会随之增大。Leland和Pyle [6]建立了LelandPyle模型,并推导出了均衡条件。他们认为,融资和投资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信号的传递来交流信息以达到使融资顺畅的目的。同时认为,在确定投资收益率时,企业最优债务水平反映了投资项目风险大小的一种信号。财务契约理论延续和发展了代理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股东解决了因自身资源限制而难以获取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债权人通过财务契约规避了财务风险。新优序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作为一种信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会对投资、融资次序产生影响;同时,不同的融资次序也会对资本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
(二)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国外关于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观点。
部分学者认为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Jordan、Lowe 和 Taylor [7]以中小企业为样本,证明了获利率、资本密集度及营业风险等三项与负债比均呈正相关关系。
部分学者认为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Myers和Mujluf(1984)[8]认为企业盈利能力与财务杠杆比率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若要使企业融资成本降到最低,则只有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足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时才采用负债融资,债务合约的刚性特征和债务偿付的优先性会迫使股东放弃部分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这将损伤企业的成长性,此时财务杠杆会负面影响企业的成长性。
另有部分学者研究发现,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并无线性相关关系:Frank和Goyal(2003)[9]对美国非金融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用账面数据计算的财务杠杆呈正相关,而与用市场价值衡量的财务杠杆有负相关关系。
(三)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国内也有诸多学者进行了关于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