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而企业要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具备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内部审计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与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的不相适应, 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集团企业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公司发展艰难。因此,优化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增强其对于风险的应变和处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及其的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化提出对策,以期能够为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有所帮助。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2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3
(一)内部审计基本模式研究 3
(二)选择不同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因素 4
三、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4
(一)内部审计以监督管理为主 5
(二)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反馈很关键 5
(三)对内部审计人员要求更高,既需有质量又需有数量 5
(四)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协调 5
四、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
(一)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现状 5
(二)现行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6
1.职能定位不清,认识不足6
2.内部审计模式独立性差 6
3.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足,素质不高6
五、集团企业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具体分析 6
(一)财务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7
(二)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7
(三)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7
(四)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7
(五)总经理和董事会双重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8
六、改善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对策 8
(一)尽量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 8
(二)灵活运用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8
(三)改变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四)改进内部审计模式的程序 9
(五)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促进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9
致谢9
参考文献9
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
引言
引言
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时发现、解决企业集团存在的问题,从而直接关系到企业集团能不能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处于发展阶段,所建立的内部审计模式与集团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仍不相适应,从而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使得内部审计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国内对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与组织治理绩效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一步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问题,对于实现我国企业集团持续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本人的能力及时间有限,且国内外对内部审计领域的实证研究也比较少,不能大量的收集真实且科学的实证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所以论文中我会偏向采取以传统规范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式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集团企业的特点和当前实际情况,对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选择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的研究;二是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研究,如内部审计模式对财务控制效果、企业绩效的影响等。
(一)内部审计基本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早期徐淑华(2000)将内部审计模式分为三种:第一是种总经理领导模式。即由总经理领导,对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各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监督。内审机构人员直接向总经理汇报。第二种是董事会领导模式。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第三种是监事会领导模式。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直接领导,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和高层管理。
依据国际上的公司治理模式,李维安(2002)将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区分为外部控制主导型(英美为主)和内部控制主导型(德日为主)两种。外部控制主导型是指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由外部独立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后者主要是内部审计由兼任董事长的公司行政首领领导,基本很少涉及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
从理论上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分类,蔡春、陈孝等(2006)认为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和财务总监(财会部门)领导模式。
石玉冰(2006)则认为企业集团的审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模式,即集团公司设立审计机构而子公司不再设立。这种模式有利于集团对子公司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审计水平,但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集团企业。另一种是分级式的网络模式。首先在集团总部设置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其次在各子公司股东大会下设立监事会;第三在各子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第四,在各子公司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审计部。
夏柏松(2008)认为企业组织结构是影响内部审计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分别对国内外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即总经理领导,监事会领导以及董事会领导这三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出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趋势。
此外,有学者提出了结合创新的方式,孛润兰(2010)提出了总经理和监事会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作者对我国内部审计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且对比分析了不同内部审计模式优劣之处,最后作者提出这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强,地位较高,对公司治理能够发挥有效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来展开,一是从组织治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基于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的隶属关系和独立性探讨内部审计的模式划分;其二则是从审计方法的角度出发,研究审计工作的切入点。
(二)选择不同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因素
杨海燕(2007)认为,集团企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企业组织, 其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受到组织结构模式的影响。作者按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划分,将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分为U型结构、H型结构、M型结构三种模式。集团企业采取的组织结构模式不同,其构建的内部审计模式也应该不同。提出U型结构下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构建总部集权模式,H型结构下构建分权模式,M型结构下构建分层管理模式,并对不同组织结构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做出了分析,并提出集团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模式来合理选择适合的内部审计模式。
王丹(2011)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体系允许不同所有权安排的企业并存,这种现实使得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多元化。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公司治理目标模式。作者指出,涉及国计民生和用来弥补市场缺陷的国有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应当采用董事会加监事会双重治理结构的内审模式,即核心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而其他企业可以采取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企业内部的审计模式也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2
一、引言2
二、文献综述3
(一)内部审计基本模式研究 3
(二)选择不同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因素 4
三、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 4
(一)内部审计以监督管理为主 5
(二)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反馈很关键 5
(三)对内部审计人员要求更高,既需有质量又需有数量 5
(四)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协调 5
四、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
(一)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现状 5
(二)现行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6
1.职能定位不清,认识不足6
2.内部审计模式独立性差 6
3.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不足,素质不高6
五、集团企业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具体分析 6
(一)财务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7
(二)总经理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7
(三)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7
(四)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7
(五)总经理和董事会双重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8
六、改善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对策 8
(一)尽量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 8
(二)灵活运用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8
(三)改变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四)改进内部审计模式的程序 9
(五)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促进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9
致谢9
参考文献9
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
引言
引言
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时发现、解决企业集团存在的问题,从而直接关系到企业集团能不能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而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处于发展阶段,所建立的内部审计模式与集团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仍不相适应,从而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使得内部审计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国内对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与组织治理绩效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一步探讨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问题,对于实现我国企业集团持续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本人的能力及时间有限,且国内外对内部审计领域的实证研究也比较少,不能大量的收集真实且科学的实证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所以论文中我会偏向采取以传统规范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式对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集团企业的特点和当前实际情况,对我国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模式选择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有关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的研究;二是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研究,如内部审计模式对财务控制效果、企业绩效的影响等。
(一)内部审计基本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早期徐淑华(2000)将内部审计模式分为三种:第一是种总经理领导模式。即由总经理领导,对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各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监督。内审机构人员直接向总经理汇报。第二种是董事会领导模式。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第三种是监事会领导模式。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直接领导,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监督企业经济活动和高层管理。
依据国际上的公司治理模式,李维安(2002)将内部审计组织模式区分为外部控制主导型(英美为主)和内部控制主导型(德日为主)两种。外部控制主导型是指在董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由外部独立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后者主要是内部审计由兼任董事长的公司行政首领领导,基本很少涉及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
从理论上对内部审计模式进行分类,蔡春、陈孝等(2006)认为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和财务总监(财会部门)领导模式。
石玉冰(2006)则认为企业集团的审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模式,即集团公司设立审计机构而子公司不再设立。这种模式有利于集团对子公司的监督,有利于提高审计水平,但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集团企业。另一种是分级式的网络模式。首先在集团总部设置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其次在各子公司股东大会下设立监事会;第三在各子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第四,在各子公司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审计部。
夏柏松(2008)认为企业组织结构是影响内部审计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分别对国内外现行的内部审计模式即总经理领导,监事会领导以及董事会领导这三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出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趋势。
此外,有学者提出了结合创新的方式,孛润兰(2010)提出了总经理和监事会双重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作者对我国内部审计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且对比分析了不同内部审计模式优劣之处,最后作者提出这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强,地位较高,对公司治理能够发挥有效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模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来展开,一是从组织治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基于内部审计在组织结构中的隶属关系和独立性探讨内部审计的模式划分;其二则是从审计方法的角度出发,研究审计工作的切入点。
(二)选择不同内部审计模式的影响因素
杨海燕(2007)认为,集团企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企业组织, 其内部审计模式的构建受到组织结构模式的影响。作者按照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划分,将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分为U型结构、H型结构、M型结构三种模式。集团企业采取的组织结构模式不同,其构建的内部审计模式也应该不同。提出U型结构下集团企业内部审计构建总部集权模式,H型结构下构建分权模式,M型结构下构建分层管理模式,并对不同组织结构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做出了分析,并提出集团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模式来合理选择适合的内部审计模式。
王丹(2011)认为由于我国的经济体系允许不同所有权安排的企业并存,这种现实使得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多元化。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公司治理目标模式。作者指出,涉及国计民生和用来弥补市场缺陷的国有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应当采用董事会加监事会双重治理结构的内审模式,即核心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共同治理模式。而其他企业可以采取股东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企业内部的审计模式也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