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关系研究
预算管理是管理控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它可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和管理绩效。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相关结构方程模型,从代理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二者的相关联系;引入预算参与公平感和组织承诺作为中间变量,从侧面探究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预算参与可以减少上下级间的信息不对称,以此激励员工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绩效;也可以通过预算参与的公平感和组织承诺间接影响管理绩效。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2
一、相关文献综述3
二、研究设计4
(一)研究假设4
1.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4
2.预算参与与预算参与公平感之间的关系4
3.预算参与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4
4.预算参与公平感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4
5.组织承诺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4
(二)变量的定义5
(三)研究模型5
(四)变量的度量5
三、统计分析及实证结果6
(一)问卷的设计及发放6
1.调查对象的界定6
2.问卷的发放6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6
1.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6
2.描述性统计分析6
(三)信度效度检验7
1.信度分析7
2.效度分析7
(四)假设检验7
四、结论及研究的局限性8
(一)结论8
(二)局限性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A调查问卷11
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关系研究
引言
引言:经济的发展促使管理控制问题日益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如今已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预算管理是管理控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阶段。在我国,虽然如今预算管理的实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已经基本应用于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但是普遍应用不能代表企业已经做到了有效运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普遍反映出了我国预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预算相关的研究主要以规范性探讨与案例为主,鲜有从实证方面分析与验证的文章。姚颐(2007),吴 粒、王芳芳、袁知柱(2011)和张红红(2013)等学者研究后均发现,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虽然已经被广泛运用,但其实施的效果并不显著。
作为企业控制与决策的重要工具,现代管理观念的改变致使预算参与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预算参与本质上就是一种激励机制。从代理理论角度分析,它通过减少上下级的信息不对称,弱化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影响到组织绩效水平和管理绩效水平。但是,国内外学者并未对二者的关系达成一致的结论,涉及到两者关系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更是千家之言。为了进一步了解预算参与的行为后果,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最后发现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一、相关文献综述
通过对涉及到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关系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归类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员工预算参与行文的因、果、优越性和局限性四个方面,本文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的是预算参与的后果。Shields J.F.和Shields M.D.(1998)指出统计显著相关的后果因变量主要有八个方面:绩效、激励、预算松弛、满意度、态度、压力、角色模糊和信息[1],其中运用最频繁的变量是绩效。下面主要从预算参与的行为后果角度将相关文献梳理如下:
钱春海和余佶(2007)的研究证实了预算参与是通过员工对预算目标的接受度来间接影响绩效水平。同时,他们发现,当预算目标困难度高时,员工参与可通过强化对预算目标的接受度来提高企业绩效;在预算目标困难度低时却没有这样的效果[2]。
Johnny Jermias(2008)将组织幅度和控制系统作为中间变量引入到研究中,发现在管理幅度越小、层级越多的情况下,预算参与则与管理绩效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组织结构层级低的组织中,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负相关[3]。
郑婷婷(2008)[4]和李佳(2011)[5]引入了新变量企业价值观,创新地从权变理论的视角研究企业价值观对预算参与效果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预算参与和企业价值观与管理绩效和预算态度正相关;企业价值观通过组织承诺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预算态度水平。
李宏(2010)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后,分别选取预算态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作为中间变量进一步研究预算参与与管理业绩的关系。他认为,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之间是直接的正相关关系;预算态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间接影响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6]。无独有偶,赵学珩,吴粒和陆小丽(2013)[7]三人选取了同样的中间变量,研究后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王浩(2011)将管理有用信息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研究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后发现,管理有用信息间接影响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环境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8]。
姚小龙和高严(2012)为了证明预算参与并不是直接地影响管理绩效, 引入了工作相关信息作为中间变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和工作相关信息正相关,同时,预算参与和工作相关信息正相关;而工作相关信息越多,企业的管理绩效就越好。因此,他们得出“当环境不确定性问题存在时,预算参与通过工作相关信息对管理绩效有更显著的影响”的结论[9]。
Roopa Venkatesh和Jennifer Blaskovich(2012)[10]调查了109名员工,将心理资本作为中间变量,从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两个角度出发,研究预算参与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他们发现,预算参与和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心理资本又同时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正相关。
张红红(2013)从代理理论的视角,引入了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及组织承诺两个中间变量,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研究预算参与对预算态度和管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员工的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是正相关关系;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和组织承诺间接影响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11]。
李志斌和缪艳娟(2013)首次研究了团队凝聚力在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两者之间的作用,研究证明团队的士气感在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12]。
二、研究设计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2
一、相关文献综述3
二、研究设计4
(一)研究假设4
1.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4
2.预算参与与预算参与公平感之间的关系4
3.预算参与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4
4.预算参与公平感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4
5.组织承诺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4
(二)变量的定义5
(三)研究模型5
(四)变量的度量5
三、统计分析及实证结果6
(一)问卷的设计及发放6
1.调查对象的界定6
2.问卷的发放6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6
1.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6
2.描述性统计分析6
(三)信度效度检验7
1.信度分析7
2.效度分析7
(四)假设检验7
四、结论及研究的局限性8
(一)结论8
(二)局限性9
致谢9
参考文献9
附录A调查问卷11
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关系研究
引言
引言:经济的发展促使管理控制问题日益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如今已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关注的一个热门课题。预算管理是管理控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阶段。在我国,虽然如今预算管理的实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已经基本应用于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但是普遍应用不能代表企业已经做到了有效运用。以往的研究成果普遍反映出了我国预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预算相关的研究主要以规范性探讨与案例为主,鲜有从实证方面分析与验证的文章。姚颐(2007),吴 粒、王芳芳、袁知柱(2011)和张红红(2013)等学者研究后均发现,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虽然已经被广泛运用,但其实施的效果并不显著。
作为企业控制与决策的重要工具,现代管理观念的改变致使预算参与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预算参与本质上就是一种激励机制。从代理理论角度分析,它通过减少上下级的信息不对称,弱化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影响到组织绩效水平和管理绩效水平。但是,国内外学者并未对二者的关系达成一致的结论,涉及到两者关系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更是千家之言。为了进一步了解预算参与的行为后果,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构建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最后发现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一、相关文献综述
通过对涉及到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关系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归类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员工预算参与行文的因、果、优越性和局限性四个方面,本文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的是预算参与的后果。Shields J.F.和Shields M.D.(1998)指出统计显著相关的后果因变量主要有八个方面:绩效、激励、预算松弛、满意度、态度、压力、角色模糊和信息[1],其中运用最频繁的变量是绩效。下面主要从预算参与的行为后果角度将相关文献梳理如下:
钱春海和余佶(2007)的研究证实了预算参与是通过员工对预算目标的接受度来间接影响绩效水平。同时,他们发现,当预算目标困难度高时,员工参与可通过强化对预算目标的接受度来提高企业绩效;在预算目标困难度低时却没有这样的效果[2]。
Johnny Jermias(2008)将组织幅度和控制系统作为中间变量引入到研究中,发现在管理幅度越小、层级越多的情况下,预算参与则与管理绩效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组织结构层级低的组织中,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负相关[3]。
郑婷婷(2008)[4]和李佳(2011)[5]引入了新变量企业价值观,创新地从权变理论的视角研究企业价值观对预算参与效果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预算参与和企业价值观与管理绩效和预算态度正相关;企业价值观通过组织承诺增强了企业员工的预算态度水平。
李宏(2010)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后,分别选取预算态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作为中间变量进一步研究预算参与与管理业绩的关系。他认为,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之间是直接的正相关关系;预算态度、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间接影响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6]。无独有偶,赵学珩,吴粒和陆小丽(2013)[7]三人选取了同样的中间变量,研究后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王浩(2011)将管理有用信息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研究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后发现,管理有用信息间接影响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环境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8]。
姚小龙和高严(2012)为了证明预算参与并不是直接地影响管理绩效, 引入了工作相关信息作为中间变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和工作相关信息正相关,同时,预算参与和工作相关信息正相关;而工作相关信息越多,企业的管理绩效就越好。因此,他们得出“当环境不确定性问题存在时,预算参与通过工作相关信息对管理绩效有更显著的影响”的结论[9]。
Roopa Venkatesh和Jennifer Blaskovich(2012)[10]调查了109名员工,将心理资本作为中间变量,从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两个角度出发,研究预算参与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他们发现,预算参与和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心理资本又同时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正相关。
张红红(2013)从代理理论的视角,引入了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及组织承诺两个中间变量,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研究预算参与对预算态度和管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员工的预算参与与管理绩效是正相关关系;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和组织承诺间接影响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11]。
李志斌和缪艳娟(2013)首次研究了团队凝聚力在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两者之间的作用,研究证明团队的士气感在预算参与和管理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的绩效水平[12]。
二、研究设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