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
2 或有事项与基本理论 2
2.1 或有事项的内涵 2
2.2 或有事项的特征 2
2.3 或有事项的分类 4
3 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5
3.1 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 5
3.2 或有事项的披露 6
3.3 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7
4 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8
4.1 预计负债计提不充分 8
4.2 或有事项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不准确 10
4.3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主观判断的问题 11
5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措施 12
5.1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原则 12
5.2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建议 13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是当前应该关注的重点。近些年来,有关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已经受到了全国数亿人关注。或有事项作为一种潜在的事项,具有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或有事项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或有事项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一项经济业务事项是否被确认为或有事项,已经不仅仅会影响到其投资决策。因此,对于或有事项这种潜在的影响,应当通过会计报表充分披露出来,让一份详尽、可靠的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财务信息呈现给广大投资者与债权人。
研究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对企业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另一方面有利于明确或有负债的披露要求。准则要求,对于或有负债,不应予以确认,而是应该予以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和获得补偿的可能性都应该列入披露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研究或有事项会计处理还有利于明确或有资产的披露要求。对于或有资产,由于其与资产确认的条件不相符,所以准则规定不应予以确认,而且出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虑,一般情况也不在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资产进行披露,除非这项或有资产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时,则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或有资产形成的原因,预期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等。因此,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有效的发展,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或有事项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或有事项的计量、确认、披露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研究分析,分析了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现状,加上前人的总结,提出了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问题,并且提出了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问题的对策。
1.2.2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选取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进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或有事项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或有事项的理论界定及或有事项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首先介绍了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然后阐述了或有事项披露的相关理论,最后介绍了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通过对博林特、金城股份等案例的分析,针对案例中公司在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方面的问题,并且结合前人的研究启示与相应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措施。首先阐述了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准则,然后针对上一章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的建议。
第六章:结论。本章主要是对上述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说明本文的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展望。
2 或有事项基本理论
对于或有事项的基本理论,从或有事项的内涵、特征与分类等方面阐述,它是人们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从中概括与总结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科学而又系统的结论。因此,在研究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之前,首先应该要简要地介绍下或有事项会计的基本理论,从而能够以清晰的理论、明确的范围来进行以后的研究。
2.1 或有事项的内涵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对或有事项的定义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的事项发生或者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2.2 或有事项的特征
2.2.1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状况,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引起的。比如,债务担保是企业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他企业已欠债务提供的担保,不是为还没有发生的债务提供的担保。或有事项是现存的状况。它的结果会对企业产生有利还是不利的影响是未知的,或者尽管已经知道了这项或有资产会给企业造成是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但企业暂时是不知道这种影响的效力与范围的,只能通过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来确定,现在还不能够肯定影响的效力与范围的大小。由于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状况,因此,未来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经营亏损等,都不属于或有事项。
2.2.2 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 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指的是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首先,或有事项的结果会不会发生是不确定的。比如为其他企业提供债务担保,如果到期被担保方没有办法还款,那么担保方将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担保方来说,担保事项属于其或有事项,然而它最后应不应该履行连带责任,在达成担保协议时是不确定的。再比如有些未决诉讼,被起诉的一方会不会败诉,有时是很难确定的。即使或有事项的结果预料会发生,但仍无法确定具体发生的金额或发生的时间。
2.2.3 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决定
或有事项结果的决定在于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或有事项具体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效力与范围,在或有事项发生时是难以确定的,也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这种不确定性的消失,需要依据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与否来决定。
比如未决诉讼,只能依据最终的判决来确定它的结果。又比如企业为其他公司提供债务担保,如果被担保的公司不能及时偿还债务,那么企业就需要承担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但是这项担保债务是不是真的会要求企业履行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一般只能看被担保企业的未来经营情况和该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以及信用状况都比较良好,那么该企业将不需要承担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这一特征说明或有事项具有时效性。也就是说,或有事项最终会随着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因素发生变化而变成确定事项。
2.2.4 影响或有事项结果不确定的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
或有事项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是不能够由企业控制的。控制(control)这个词语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定义中明确地出现了,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解释中却并没有出现这一词语。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文字的表述中同样体现了这一层意思,即“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这句话正是对企业控制能力的另一种表述,它说明这一事项并不受企业的控制而是由未来的某一事项所决定[1]。以债务担保为例,担保企业将来是否会因提供担保而履行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未决诉讼的最终结果会如何,也不是企业能控制的。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
2 或有事项与基本理论 2
2.1 或有事项的内涵 2
2.2 或有事项的特征 2
2.3 或有事项的分类 4
3 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5
3.1 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 5
3.2 或有事项的披露 6
3.3 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7
4 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8
4.1 预计负债计提不充分 8
4.2 或有事项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不准确 10
4.3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主观判断的问题 11
5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措施 12
5.1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原则 12
5.2 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建议 13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是当前应该关注的重点。近些年来,有关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已经受到了全国数亿人关注。或有事项作为一种潜在的事项,具有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或有事项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或有事项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一项经济业务事项是否被确认为或有事项,已经不仅仅会影响到其投资决策。因此,对于或有事项这种潜在的影响,应当通过会计报表充分披露出来,让一份详尽、可靠的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财务信息呈现给广大投资者与债权人。
研究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对企业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另一方面有利于明确或有负债的披露要求。准则要求,对于或有负债,不应予以确认,而是应该予以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和获得补偿的可能性都应该列入披露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研究或有事项会计处理还有利于明确或有资产的披露要求。对于或有资产,由于其与资产确认的条件不相符,所以准则规定不应予以确认,而且出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虑,一般情况也不在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资产进行披露,除非这项或有资产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时,则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或有资产形成的原因,预期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等。因此,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有效的发展,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或有事项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或有事项的计量、确认、披露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对一系列案例的研究分析,分析了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现状,加上前人的总结,提出了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问题,并且提出了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问题的对策。
1.2.2 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选取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进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或有事项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或有事项的理论界定及或有事项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首先介绍了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然后阐述了或有事项披露的相关理论,最后介绍了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通过对博林特、金城股份等案例的分析,针对案例中公司在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方面的问题,并且结合前人的研究启示与相应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完善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措施。首先阐述了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准则,然后针对上一章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的建议。
第六章:结论。本章主要是对上述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提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说明本文的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的研究展望。
2 或有事项基本理论
对于或有事项的基本理论,从或有事项的内涵、特征与分类等方面阐述,它是人们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从中概括与总结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科学而又系统的结论。因此,在研究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之前,首先应该要简要地介绍下或有事项会计的基本理论,从而能够以清晰的理论、明确的范围来进行以后的研究。
2.1 或有事项的内涵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对或有事项的定义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的事项发生或者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2.2 或有事项的特征
2.2.1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状况,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引起的。比如,债务担保是企业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其他企业已欠债务提供的担保,不是为还没有发生的债务提供的担保。或有事项是现存的状况。它的结果会对企业产生有利还是不利的影响是未知的,或者尽管已经知道了这项或有资产会给企业造成是有利或者不利的影响,但企业暂时是不知道这种影响的效力与范围的,只能通过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来确定,现在还不能够肯定影响的效力与范围的大小。由于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状况,因此,未来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经营亏损等,都不属于或有事项。
2.2.2 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 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指的是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首先,或有事项的结果会不会发生是不确定的。比如为其他企业提供债务担保,如果到期被担保方没有办法还款,那么担保方将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担保方来说,担保事项属于其或有事项,然而它最后应不应该履行连带责任,在达成担保协议时是不确定的。再比如有些未决诉讼,被起诉的一方会不会败诉,有时是很难确定的。即使或有事项的结果预料会发生,但仍无法确定具体发生的金额或发生的时间。
2.2.3 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决定
或有事项结果的决定在于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或有事项具体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效力与范围,在或有事项发生时是难以确定的,也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这种不确定性的消失,需要依据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与否来决定。
比如未决诉讼,只能依据最终的判决来确定它的结果。又比如企业为其他公司提供债务担保,如果被担保的公司不能及时偿还债务,那么企业就需要承担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但是这项担保债务是不是真的会要求企业履行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一般只能看被担保企业的未来经营情况和该企业的偿债能力。如果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以及信用状况都比较良好,那么该企业将不需要承担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这一特征说明或有事项具有时效性。也就是说,或有事项最终会随着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因素发生变化而变成确定事项。
2.2.4 影响或有事项结果不确定的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
或有事项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是不能够由企业控制的。控制(control)这个词语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定义中明确地出现了,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解释中却并没有出现这一词语。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文字的表述中同样体现了这一层意思,即“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这句话正是对企业控制能力的另一种表述,它说明这一事项并不受企业的控制而是由未来的某一事项所决定[1]。以债务担保为例,担保企业将来是否会因提供担保而履行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不是企业能够控制的。未决诉讼的最终结果会如何,也不是企业能控制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