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外部需求的角度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应用广泛,为企业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商业银行是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承当着与衍生金融品相伴而生的收益与风险。然则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套期会计准则不完善,且商业银行对准则的实际运用仍显稚嫩。基于此,本文选择沪深两市2012—2016的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构建Logit模型,从外部需求者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工具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总资产增长率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负相关,从一定程度上侧面得到提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的路径。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动机的研究 2
1、国外研究成果 2
2、国内研究成果 2
(二)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 3
(三)上市企业绩效与信息披露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3
1、盈利能力与信息披露水平 3
2、偿债能力与信息披露水平 3
3、发展能力与信息披露水平 3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1、偿债能力与信息披露水平 4
2、发展能力与信息披露水平 4
3、盈利能力与信息披露水平 4
4、资本充足率与信息披露水平 4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三)信息披露水平的度量 5
1、会计政策的赋值 5
2、基本信息的赋值 5
3、信用风险的赋值 5
4、利率风险的赋值 5
5、汇率风险的赋值 5
6、流动性风险的赋值 5
(四)研究模型 6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 7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7
(三)logit回归分析 8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
(一)研究结论 8
(二)相关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基于外部需求的角度
会计142:史可怡
引言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国际间的商业贸易往来与资本交流繁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风控变得尤为重要。衍生金融工具作为新兴的具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为企业供给了规避风险的卓有成效的途径。然则,衍生金融工具的巨大收益与蕴藏的风险相伴而生,都对传统会计理论酿成了冲击,为计量和披露带来了重大的难度。国际上运用此类产品产生不利影响的实例不胜枚举,说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仍旧不规范,依旧蕴藏着诸多风险。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及时、准确的披露有益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实际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动情况与运营业绩了然于胸,进而作出更加准确的相关决策。
我国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起步较晚,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理论贫乏。我国的套期会计准则主要借鉴于国际套期会计准则。早在2006年我国就初步构建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大体框架;2017年4月6日,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一步接轨国际会计准则[1]。但是,我国缺乏专门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且我国现有套期会计准则相关条例比较笼统,会计人员对准则的规范性操作难以达到预期。
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上,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行业,同时充任着衍生金融交易的交易商和最终使用者的双重角色,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有26家,这26家上市商业银行均参与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且交易产品以货币衍生工具和利率衍生工具为主[2]。金融业是我国金融市场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的披露有着关键的意义,有益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利益相关者作出准确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本文选择银行业作为分析样本。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外部需求的角度,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商业银行业为样本,运用Logit回归的方法来实证检验上市商业银行绩效与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从一定程度上侧面得到提升我国上市银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水平的路径。
二、文献综述
(一) 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动机的研究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对上市企业信息披露的动机研究得较早,获取了充分的研究成果。
上市企业进行衍生金融工具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减少管理层变动的动机。当管理层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公司的股价将会随之产生异常波动,使得敌意收购有机可乘[3](Warner,2006)。Aboody[4](2004)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以适当减少管理层被频繁更换的可能性。
另一些学者认为上市企业进行衍生金融工具自愿性信息披露有股票激励动机。Feng G U[5](2007)指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中高水平披露信息的公司更认同,而这些公司也因此获得相对较高的股价。Kevin C.Carduff,Timothy J.Fogarty[6](2014)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高公司效益,并为投资者的相关决策给予有效的帮助[3]。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企业自愿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并不局限于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为目标,也存在规避法律诉讼可能带来的损失的动机。Skinner[7](2000)提出,公司为了规避利益相关者过分积极的心理预期,会预先自愿披露部分不利于公司的消息。Johnson[8](2010)同样指出在一定的情况下,公司会更倾向于披露坏消息,而不是好消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