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附件)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会计信息的披露无疑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一次大阅兵。毋庸置疑,会计信息质量是每位会计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焦点,然而,会计信息又产生于企业内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必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便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信息造假的情况屡见不鲜,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种劣行无疑给财务信息使用者以迷惑,妨碍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判断,从而扰乱经济秩序,破坏市场环境。因此,探究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出发点,去探寻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究出站在企业内部控制角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与方法。关键词: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质量;会计信息质量 目 录
0 引言 1
1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2
1.1 内部控制的涵义 2
1.2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3
1.3 内部控制的目标 4
1.4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概述 4
1.5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4
2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6
2.1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假设 6
2.2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模型 7
2.3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实例研究 7
3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结论 14
3.1 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14
3.2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 15
3.3 有效内部控制的合理保障 15
4 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18
4.1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8
4.2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8
4.3 加强外部相关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9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0 引言
2009年云南绿大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8
4.2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8
4.3 加强外部相关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9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
0 引言
2009年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浮出水面,企业责任人为给外界呈现出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良好的虚假状况,故意以虚增收入,伪造交易事项等手段确认、计量并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同时期的问题企业不止一家,还包括万福生科(万福生科股份有限公司)案、天能科技(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案,这些案件中产生的虚假会计信息会严重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判断,致使产生错误的投资决策。可想而知,投资者无疑投资了虚无缥缈的经济泡沫,当泡沫破灭时,投资者将承担巨额的损失,长此以往金融市场的经济秩序将十分混乱,因此而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损失将无法限量。基于这一桩桩财务造假丑闻的频频揭露,研究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究其原因则是会计信息产生于企业内部,则虚假的信息也同样来源于企业,若想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源头即财务信息的产生着手。因此,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关系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财务丑闻风波开始之际便开始关于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2008年6月由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布,转年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相继出台。以上规范指引性文件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在逐步走向成熟。伴随该准则及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和实施,学术界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对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热潮。基于此,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吸收精华,摒弃糟粕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开始了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的质量的研究。
1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1.1 内部控制的涵义
内部控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大产物,已经被国内外专业学者赋予不同的构思与解释,本文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COSO和我国对于内部控制概念的诠释。
⑴美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美国可谓是鼻祖级,早在1949年AICPA就率先对内部控制赋予概念:“内部控制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各种方法及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企业资产、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贯彻执行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1]
⑵COSO: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作为专业探究财务报告的造假舞弊行为的专业委员会,其在1992年公开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整合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为相关法规的遵循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的保证的过程。”[2]
⑶我国: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在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得以明确。“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3]
结合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概念阐述,本文认为的内部控制是:使得企业涉内以及涉外活动呈现出有序化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在专属权力得到合理分配的基础之上实现权力相互制衡,从而使企业沿着健康高速、可持续、高品质的道路发展。
1.2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作为实施内部控制必须考虑的因素,其是企业经过长期经营管理而总结产生的,饮水思源的再次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基本要素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这五要素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⑴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提供了有形的场所和无形文化氛围。首先从公司的治理结构便可大致了解一个企业的内部环境的权力分配情况;从公司的战略规划可探究出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文化作为内部环境的一大体现充分展示该企业对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⑵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则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以企业的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合理规避。企业只要处于市场大潮中就会面临各种风险,其中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对风险评估的要求较经营管理等内部风险而言则为风险评估提出更高的要求。
⑶控制活动。控制活动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其设计与实施关系到内部控制整体的成败。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层根据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以及风险评估所作出的风险导向分析而制定的用于防范、规避并应对风险的各种政策和实施程序。授权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是典型的内部控制机制。
⑷信息与沟通。企业高效运转的一大表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3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