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准则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比较研究
新旧准则下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比较研究[20191230195330]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探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先概述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简述了它的定义和内容;其次比较了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不同会计处理,分析两种会计处理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对策。文章最后通过对大唐电信的案例具体进行分析,体现新准则的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更加合理,为相关的会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企业会计准则,解决措施
目 录
1 引言1
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概述1
2.1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定义2
2.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内容2
3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3
3.1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3
3.2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优缺点3
3.3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4
3.4 解决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的对策5
4 案例分析7
4.1 大唐电信公司的介绍7
4.2 大唐电信公司的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现状8
4.3 新旧准则下研发费用处理的不同对大唐电信公司的影响9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力日益激烈,尤其是企业间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尤为突出,而支出大量的研发费用是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的具体表现。随着研发活动的不断开展,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也不断增加,许多企业都呈现出这一趋势。
针对企业大量的开发研发项目的现状,我国 2001 年的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从企业角度来讲,只有对研发费用选用准确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价值。为此,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制度,从会计处理方式上弥补了旧的会计准则的不足。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从一贯的费用化处理演变为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资本化。[1]
相对于2001年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的定义和处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会计准则符合我国的国情,对无形资产的部分满足条件的开发支出拟资本化,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并且弥补了旧的会计政策出现的不足。但在新准则实施过程中,一些缺陷也日益突出。
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概述
2.1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定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2]
我国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
研究阶段的特点在于其属于探索性的过程,是为了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从已经进行的研究活动看,将来是否能够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形成无形资产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企业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予以费用化。
开发阶段相对研究阶段而言,应当是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3]企业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在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2.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内容
在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过程中,由于项目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发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成本费用,无论这些费用于当期计入了损益还是资本化随后形成了无形资产,所有的费用都要在发生时纳入研发费用的范围,既包括能够直接归属于某一研发项目的成本费用,也包括通过合理分配计入项目成本的费用。在对此问题的讨论上,各国的差异不大,一般认为研发费用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开发人员的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这也是研发费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直接投入,即研发活动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和劳务费用。包括为研究与开发活动购买资料、文献等发生的资料费,研究开发过程中进行咨询的咨询费以及需要外界提供其他服务的外包费等等。
3.折旧费用,指在研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分摊部分。
4.设计费用,指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想、加工、测试等发生的费用。
5.管理费用,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因组织、管理、协调工作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如管理部门的办公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奖金等。
6.其他费用,指除以上所指以外的费用,如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技术研发保险费等。
3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
3.1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3.1.1 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处理
我国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它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支出 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4]它主要设置“管理费用”科目,借记“无形资产”、“管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
3.1.2 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处理
我国2006 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它的会计处理可分为两步: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年末结转时,借记“无形资产”、“管理费用”,贷记“研发费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5]
3.2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优缺点
3.2.1 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处理的优缺点
我国旧准则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费用化的处理主要是以下的优点:
1.遵循谨慎的原则。
众所周知,企业日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包含了大量的不定性, 研发活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大小以及能否流入企业都具有不定性, 因此面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此时运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比较谨慎,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加稳妥。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因此,探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先概述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简述了它的定义和内容;其次比较了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不同会计处理,分析两种会计处理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对策。文章最后通过对大唐电信的案例具体进行分析,体现新准则的研发费用部分资本化更加合理,为相关的会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企业会计准则,解决措施
目 录
1 引言1
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概述1
2.1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定义2
2.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内容2
3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3
3.1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3
3.2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优缺点3
3.3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4
3.4 解决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存在问题的对策5
4 案例分析7
4.1 大唐电信公司的介绍7
4.2 大唐电信公司的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现状8
4.3 新旧准则下研发费用处理的不同对大唐电信公司的影响9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力日益激烈,尤其是企业间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尤为突出,而支出大量的研发费用是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的具体表现。随着研发活动的不断开展,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也不断增加,许多企业都呈现出这一趋势。
针对企业大量的开发研发项目的现状,我国 2001 年的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研发费用采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从企业角度来讲,只有对研发费用选用准确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价值。为此,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制度,从会计处理方式上弥补了旧的会计准则的不足。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从一贯的费用化处理演变为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开发支出资本化。[1]
相对于2001年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的定义和处理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会计准则符合我国的国情,对无形资产的部分满足条件的开发支出拟资本化,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并且弥补了旧的会计政策出现的不足。但在新准则实施过程中,一些缺陷也日益突出。
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概述
2.1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定义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2]
我国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
研究阶段的特点在于其属于探索性的过程,是为了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从已经进行的研究活动看,将来是否能够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形成无形资产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企业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应予以费用化。
开发阶段相对研究阶段而言,应当是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3]企业自行研究开发项目在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
2.2 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内容
在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过程中,由于项目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发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成本费用,无论这些费用于当期计入了损益还是资本化随后形成了无形资产,所有的费用都要在发生时纳入研发费用的范围,既包括能够直接归属于某一研发项目的成本费用,也包括通过合理分配计入项目成本的费用。在对此问题的讨论上,各国的差异不大,一般认为研发费用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开发人员的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这也是研发费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直接投入,即研发活动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和劳务费用。包括为研究与开发活动购买资料、文献等发生的资料费,研究开发过程中进行咨询的咨询费以及需要外界提供其他服务的外包费等等。
3.折旧费用,指在研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分摊部分。
4.设计费用,指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想、加工、测试等发生的费用。
5.管理费用,指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因组织、管理、协调工作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如管理部门的办公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奖金等。
6.其他费用,指除以上所指以外的费用,如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技术研发保险费等。
3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
3.1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3.1.1 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处理
我国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它规定自行开发
3.1.2 新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处理
我国2006 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分别按本准则规定处理。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就可以资本化。它的会计处理可分为两步:发生时,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年末结转时,借记“无形资产”、“管理费用”,贷记“研发费支出—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5]
3.2 新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优缺点
3.2.1 旧准则下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处理的优缺点
我国旧准则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费用化的处理主要是以下的优点:
1.遵循谨慎的原则。
众所周知,企业日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包含了大量的不定性, 研发活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大小以及能否流入企业都具有不定性, 因此面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此时运用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比较谨慎,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加稳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