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冲突及其协调的研究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多变的市场,捉摸不定的市场经济,企业经营中充满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得经营者必须谨慎做出决策,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可以正确的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那么将会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企业规避一定的风险或者降低风险的程度。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固定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这三类资产作为代表展开对谨慎性原则分析研究。同时,本文选择谨慎性原则和其他会计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为目标,同三类资产进行交互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冲突问题并进行相关协调的研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文献综述 2
(一)谨慎性原则、资产计量的概念 2
1. 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2
2. 资产计量的概念 2
(二)谨慎性原则的发展 2
(三)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3
(四)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 3
1.在固定资产中应用谨慎性原则 3
2.在存货中应用谨慎性原则 3
3.在无形资产中应用谨慎性原则 4
二、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 4
(一)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应用及体现 4
1.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4
(二)谨慎性原则在存货中的应用及体现 5
(三)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中的应用及体现 5
三、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冲突 5
(一)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冲突 5
(二)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冲突 6
(三)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冲突 6
四、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冲突及其协调的研究
会计133 郭瑞玲
引言
引言
随着谨慎性原则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助企业判断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给粉饰报表提供了有机可乘的工具。所以说,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有利有弊,它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可以合理的应用,那么你就能操纵它控制它,让它为你服务,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相反,如果应用不得当,就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得准确性降低,企业可能因为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不正确的经营决策,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大块头——资产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谨慎性原则对其的应用及体现。在此继续细化,本课题选择了固定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资产,分析归纳并总结谨慎性原则在这三类资产中的表现,以及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怎样的冲突。如何协调才能降低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协助经营者做出更准确的经营决策。
一、文献综述
(一)谨慎性原则、资产计量的概念
1. 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孙铭昊、张立刚(2014)认为谨慎性原则是因为企业中会计信息存在不确定应运而生的,它的目标就是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处理会计信息,不让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他们指出由于某些会计处理是由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所以谨慎性原则为会计操作人员提供一尺标杆,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提供正确的态度指导,对日常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符合稳健性的判断。
2. 资产计量的概念
资产的计量,是指对入账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记录、报告。资产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是在企业取得资产时的入账处理和确认,后续计量是经过初始计量的资产价值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确认其价值。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资产的价值应按照购入时的实际成本予以确认。
(二)谨慎性原则的发展
1924年,布利斯(美)最先提出谨慎性原则的原形,他认为企业应该不预计盈利,但预计所有的损失。紧接着,会计学家Hendrickson(美)定义了谨慎性原则这一概念,在著作《The Theory Of Accounting》中提到当企业对于某些经济交易和事项存在多种处理方法时,在符合会计法规、行业条例等要求下,会计人员应该合理选择,选取对企业影响最小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使反映出的企业利润等报表数据真实可靠。史密斯和斯科森在《International Accounting》一书中提出:“Prudence principle is a rule”。在会计不确定事项进行处理时,依照此规则应选择对企业最没有优势的那种方法。1980年,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存在的不确定事项要进行充分思考和判断,这是对不确定因素应该保持的谨慎、稳健、审慎的态度。1989年,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在《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提出了关于谨慎性原则更加具体的理解,IASB认为存在不确定因素时,需要做出一定的判断,在判断中要保持应有的谨慎,避免虚计资产和盈利,少计负债和费用的情况发生。
1992年,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十八条提到了谨慎性原则这一名词,“企业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说明谨慎性是“应有的谨慎,即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期,既不夸大也不回避,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盈利、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一规定开始趋同与国际准则。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文献综述 2
(一)谨慎性原则、资产计量的概念 2
1. 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2
2. 资产计量的概念 2
(二)谨慎性原则的发展 2
(三)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3
(四)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 3
1.在固定资产中应用谨慎性原则 3
2.在存货中应用谨慎性原则 3
3.在无形资产中应用谨慎性原则 4
二、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 4
(一)谨慎性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应用及体现 4
1.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4
(二)谨慎性原则在存货中的应用及体现 5
(三)谨慎性原则在无形资产中的应用及体现 5
三、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冲突 5
(一)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冲突 5
(二)谨慎性原则与可比性原则冲突 6
(三)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冲突 6
四、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冲突及其协调的研究
会计133 郭瑞玲
引言
引言
随着谨慎性原则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助企业判断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给粉饰报表提供了有机可乘的工具。所以说,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有利有弊,它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可以合理的应用,那么你就能操纵它控制它,让它为你服务,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相反,如果应用不得当,就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得准确性降低,企业可能因为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不正确的经营决策,给企业带来不好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大块头——资产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谨慎性原则对其的应用及体现。在此继续细化,本课题选择了固定资产、存货和无形资产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资产,分析归纳并总结谨慎性原则在这三类资产中的表现,以及与其他会计原则存在怎样的冲突。如何协调才能降低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协助经营者做出更准确的经营决策。
一、文献综述
(一)谨慎性原则、资产计量的概念
1. 谨慎性原则的概念
孙铭昊、张立刚(2014)认为谨慎性原则是因为企业中会计信息存在不确定应运而生的,它的目标就是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处理会计信息,不让会计信息失真。同时,他们指出由于某些会计处理是由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所以谨慎性原则为会计操作人员提供一尺标杆,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提供正确的态度指导,对日常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符合稳健性的判断。
2. 资产计量的概念
资产的计量,是指对入账资产的价值进行核算、记录、报告。资产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是在企业取得资产时的入账处理和确认,后续计量是经过初始计量的资产价值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确认其价值。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资产的价值应按照购入时的实际成本予以确认。
(二)谨慎性原则的发展
1924年,布利斯(美)最先提出谨慎性原则的原形,他认为企业应该不预计盈利,但预计所有的损失。紧接着,会计学家Hendrickson(美)定义了谨慎性原则这一概念,在著作《The Theory Of Accounting》中提到当企业对于某些经济交易和事项存在多种处理方法时,在符合会计法规、行业条例等要求下,会计人员应该合理选择,选取对企业影响最小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使反映出的企业利润等报表数据真实可靠。史密斯和斯科森在《International Accounting》一书中提出:“Prudence principle is a rule”。在会计不确定事项进行处理时,依照此规则应选择对企业最没有优势的那种方法。1980年,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存在的不确定事项要进行充分思考和判断,这是对不确定因素应该保持的谨慎、稳健、审慎的态度。1989年,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在《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提出了关于谨慎性原则更加具体的理解,IASB认为存在不确定因素时,需要做出一定的判断,在判断中要保持应有的谨慎,避免虚计资产和盈利,少计负债和费用的情况发生。
1992年,我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十八条提到了谨慎性原则这一名词,“企业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说明谨慎性是“应有的谨慎,即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期,既不夸大也不回避,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盈利、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一规定开始趋同与国际准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