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10-2015年度沪深两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融资约束和融资需求两个角度来研究融资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相比低融资约束,高融资约束下其盈余管理行为所付出的成本更大,故企业将进行更少的盈余管理;而高融资需求相比低融资需求有巨大投资收益与机会诱惑,所以企业会选择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而企业在同时面临高融资需求与高融资约束下,企业将会进行更少的盈余管理。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盈余管理的研究 2
1.盈余管理动机 2
2.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盈余管理动机 2
(二)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3
1.融资约束的概念 3
2.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3
(三)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3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
四、研究设计 4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
(二)变量的选取与模型设计 5
五、实证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6
(二)相关性分析 7
(三)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8
六、研究结论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的融资渠道比较少,目前企业通常会选择申请贷款和发行股票等外部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关于融资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解释。一方面,外部投资者根据企业公开的盈余信息进行投资决策,企业若仅仅拿出业绩平平的财务报告很难吸引投资者,于是企业管理层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调增其实际业绩,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以获取融资。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参与者对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能力不断提升,企业为了以后更好的融资形象,可能会减少盈余管理。那么现实中企业究竟如何平衡融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呢?
以往的研究,多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企业融资结构、企业盈余管理单一方面研究,对有关具体到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的实证分析不多,本文的创作可以丰富融资与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研究。从现实意义来说,研究融资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更加合法有效的进行盈余管理,吸引投资者,获取更多的融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外部投资者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能力,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相关信息,作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这对构建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市场是十分有意义的。
鉴于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我国20102015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先分别探讨融资需求和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再进一步探究两者交互作用下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研究
Schipper (1989)是最早提出盈余管理概念的,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取私利而对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加以干预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等来调整企业的盈余信息,即应计盈余管理;另一种是通过操纵企业的真实业务活动达到操控盈余信息的目的,即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本文所涉及的盈余管理方式均为第一种。
1.盈余管理动机
(1)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或者获得更高的股票发行价格等目的而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一系列操控盈余的行为。国外学者Teoh and Wang(1998)研究发现,若企业高层为了获取上市资格而调增了盈余,这将很有可能使企业未来股票收益较差。
(2)政治成本动机
当企业规模或是收益过大,达到一定程度,将会很容易吸引监管机构和政府的关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增加其政治成本,此时企业将有动机进行一定的盈余管理,来降低自己的敏感度,更加迎合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Han and Wang(1998)的研究得到相同结论,当油价的价格上涨时,石油企业会适当的调减盈余,避免收益过大,增加自身政治成本。
(3)契约动机
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是当企业即将违约或是已经出现违约现象,为了不影响企业未来的借贷信誉,公司将有动机通过调整财务报表的盈余,以此来逃避或减轻债务契约的限制。Defond (1994)研究发现,企业的会计选择将会受债务契约的条件影响,当企业即将面临债务违约时,企业通常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调增自己的业绩,增加贷款人的信心。
2.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盈余管理动机
我国对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已经很久了,其中获取上市资格,避免被特殊处理、终止上市,取得融资与再融资资格是我国主要的盈余管理动机。
(1)避免被特殊处理或终止上市
证券管理法规表明,当企业在连续的两个会计年度业绩都亏损那么将会被列入ST这类板块,如果第三年依旧无法扭亏为盈将会被暂停上市,宽限期内依然不能盈利则会有退市风险。而企业一旦被归入这个模块,日后的筹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也随之提高。所以,对各个上市公司而言,扭亏和防止连续亏损是其首要目标。基于此,企业在第一年亏损,而第二年扭亏无望时,将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无论如何不能继续亏损下去。我国学者赵春光(2006)研究也发现已经出现亏损的企业,将会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手段调整盈余信息避免连续亏损或是加大当年亏损,以便来年扭亏,避免退市风险。
(2)获取上市资格
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只有部分企业可以上市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此时那些经营业绩不佳但希望上市融资的企业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因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价格,在募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的会计信息便是确定价格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一个即将上市的企业有可能对其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更大融资。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盈余管理的研究 2
1.盈余管理动机 2
2.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盈余管理动机 2
(二)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3
1.融资约束的概念 3
2.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3
(三)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3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
四、研究设计 4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
(二)变量的选取与模型设计 5
五、实证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6
(二)相关性分析 7
(三)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8
六、研究结论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的融资渠道比较少,目前企业通常会选择申请贷款和发行股票等外部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关于融资与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两种解释。一方面,外部投资者根据企业公开的盈余信息进行投资决策,企业若仅仅拿出业绩平平的财务报告很难吸引投资者,于是企业管理层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调增其实际业绩,增加自身的吸引力以获取融资。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参与者对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能力不断提升,企业为了以后更好的融资形象,可能会减少盈余管理。那么现实中企业究竟如何平衡融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呢?
以往的研究,多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企业融资结构、企业盈余管理单一方面研究,对有关具体到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的实证分析不多,本文的创作可以丰富融资与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研究。从现实意义来说,研究融资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更加合法有效的进行盈余管理,吸引投资者,获取更多的融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外部投资者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能力,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相关信息,作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这对构建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市场是十分有意义的。
鉴于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我国20102015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先分别探讨融资需求和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再进一步探究两者交互作用下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盈余管理的研究
Schipper (1989)是最早提出盈余管理概念的,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取私利而对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加以干预的一种行为。盈余管理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等来调整企业的盈余信息,即应计盈余管理;另一种是通过操纵企业的真实业务活动达到操控盈余信息的目的,即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本文所涉及的盈余管理方式均为第一种。
1.盈余管理动机
(1)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上市资格,或者获得更高的股票发行价格等目的而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一系列操控盈余的行为。国外学者Teoh and Wang(1998)研究发现,若企业高层为了获取上市资格而调增了盈余,这将很有可能使企业未来股票收益较差。
(2)政治成本动机
当企业规模或是收益过大,达到一定程度,将会很容易吸引监管机构和政府的关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增加其政治成本,此时企业将有动机进行一定的盈余管理,来降低自己的敏感度,更加迎合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以及监管机构的监管。Han and Wang(1998)的研究得到相同结论,当油价的价格上涨时,石油企业会适当的调减盈余,避免收益过大,增加自身政治成本。
(3)契约动机
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是当企业即将违约或是已经出现违约现象,为了不影响企业未来的借贷信誉,公司将有动机通过调整财务报表的盈余,以此来逃避或减轻债务契约的限制。Defond (1994)研究发现,企业的会计选择将会受债务契约的条件影响,当企业即将面临债务违约时,企业通常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调增自己的业绩,增加贷款人的信心。
2.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盈余管理动机
我国对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已经很久了,其中获取上市资格,避免被特殊处理、终止上市,取得融资与再融资资格是我国主要的盈余管理动机。
(1)避免被特殊处理或终止上市
证券管理法规表明,当企业在连续的两个会计年度业绩都亏损那么将会被列入ST这类板块,如果第三年依旧无法扭亏为盈将会被暂停上市,宽限期内依然不能盈利则会有退市风险。而企业一旦被归入这个模块,日后的筹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也随之提高。所以,对各个上市公司而言,扭亏和防止连续亏损是其首要目标。基于此,企业在第一年亏损,而第二年扭亏无望时,将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无论如何不能继续亏损下去。我国学者赵春光(2006)研究也发现已经出现亏损的企业,将会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手段调整盈余信息避免连续亏损或是加大当年亏损,以便来年扭亏,避免退市风险。
(2)获取上市资格
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只有部分企业可以上市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此时那些经营业绩不佳但希望上市融资的企业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因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价格,在募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的会计信息便是确定价格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一个即将上市的企业有可能对其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更大融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