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研究以广东四通集团公司为例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其次是与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有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理论概念;然后以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先分析了该公司的应收账款现状及问题,然后指出应收账款处理不善的弊端,接着描述该公司的信用政策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1
(一)国外文献综述2
(二)国内文献综述2
(三)文献述评3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有关理论 3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 3
(二)信用政策的含义3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内容 3
(四)应收账款与信用政策的关系4
三、案例分析 4
(一)公司概况4
(二)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4
(三)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5
(四)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6
(五)应收账款问题成因分析6
(六)完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对策建议6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7
(一)研究结论 7
(二)研究不足 7
五、致谢 8
参考文献9
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研究
——以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引言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商业竞争与市场供求关系的出现,大多数公司为了保证其生存能力和发展水平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纷纷用赊销提高自身销售水平,从而推动了应收账款的出现。因此,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部分就是处理好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处理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正确处理应收账款能够保证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拥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反之,公司将会拥有更多的坏账,呆账,如果这种情况不立马纠正,公司的经营就会缺乏足够的现金支持,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甚至经营不下去。
为了想出正确处理应收账款的手段,世界各地的大批财管人员与经济学家对如何处理应收账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做出了的详细透彻的研究。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性与社会的信用基础在应收账款的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信用管理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基础,而在中国,政府尚未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发展信用管理的历史基础,市场信用环境也不理想,而且大批的公司尚未意识到治理应收账款的重要性,缺乏处理应收账款的正确手段,所以大批的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未能制定出全面详细的信用管理体系。综上所述,公司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发展和外部市场的前提下,制定出对自身可持续发展有益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
一、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
1 、应收账款管理方面
John G .Sale(2006)的观点有两个,一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除了通过融资的手段,企业还可以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回力度;二是企业需要提前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制度,并要充分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等,以便实施事前控制。通过研读,我发现国外学者Anonymous(2009),也持有与John G .Sale相似的观点,他提出企业进行赊销前,应事先对企业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相应的赊销方案。
通过对各种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的研究,Thomas(2014)指出,应收账款作为资产的重要部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应收账款的现金流。而Michael(2014)的观点则十分新颖,他认为因为应收账款与信用紧密相关,可以把应收账款当做金融产品看待,因此,应收账款数额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价值。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该特点,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信用管理方面
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当代社会竞争环境较为激烈,很多企业不得不使用赊销的手段来巩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Auk ear(2005)与Neep Van How(2007)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中,Auk ear(2005)提出了信用竞争理论,即大多数企业通过信用方面的优惠来获取更多的客户,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Neep Van How(2007)指出由于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小型企业被迫以赊销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条件,由此导致小型企业的信用销售程度及赊销普遍高于大型企业。
Stephen A.Ross等(2006)指出,作为企业的“总信用成本”,机会成本和置存成本与信用水平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信用政策的好坏。例如当信用水平高于最小成本点时,该企业会产生亏损。
由于赊销在信用管理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Giannettietal对赊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一方面,他提出了赊销政策要因人而异,通过各种评级方法,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制定不同的赊销方案;另一方面,买卖双方的强弱也影响企业的赊销条款的制定,强势方更容易获得有利的条款。
针对如何足额按时收回应收账款,Brand和Wentezl(2013)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应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避免借助外部力量强制性收回应收账款,应该顺其自然,维持购销双方之间的平衡。
针对如何降低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Gunyav.Bieozertsevv(2014)指出企业要综合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只有加强内部控制以及外部的风险转移才能更好的降低信用风险。
(二)国内文献综述
1、应收账款管理方面
针对如何管理应收账款,一方面,杨洋等(2010)提出了将应收账款管理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通过对客户信用状况等潜在风险的分析,制定出每个阶段的实施策略,如事前:制定合理的信用制度,事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事后:协调各个部门配合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杨隻萍(2006)认为应该有机结合独立的信用管理部口、完善的信用政策、全面的动态管理及有效的事后处理,以便成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1
(一)国外文献综述2
(二)国内文献综述2
(三)文献述评3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有关理论 3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 3
(二)信用政策的含义3
(三)应收账款的管理内容 3
(四)应收账款与信用政策的关系4
三、案例分析 4
(一)公司概况4
(二)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4
(三)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5
(四)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6
(五)应收账款问题成因分析6
(六)完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对策建议6
四、研究结论与不足 7
(一)研究结论 7
(二)研究不足 7
五、致谢 8
参考文献9
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研究
——以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引言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商业竞争与市场供求关系的出现,大多数公司为了保证其生存能力和发展水平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纷纷用赊销提高自身销售水平,从而推动了应收账款的出现。因此,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部分就是处理好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处理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正确处理应收账款能够保证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拥有更强的融资能力;反之,公司将会拥有更多的坏账,呆账,如果这种情况不立马纠正,公司的经营就会缺乏足够的现金支持,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甚至经营不下去。
为了想出正确处理应收账款的手段,世界各地的大批财管人员与经济学家对如何处理应收账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做出了的详细透彻的研究。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性与社会的信用基础在应收账款的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信用管理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基础,而在中国,政府尚未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发展信用管理的历史基础,市场信用环境也不理想,而且大批的公司尚未意识到治理应收账款的重要性,缺乏处理应收账款的正确手段,所以大批的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未能制定出全面详细的信用管理体系。综上所述,公司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发展和外部市场的前提下,制定出对自身可持续发展有益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体系。
一、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
1 、应收账款管理方面
John G .Sale(2006)的观点有两个,一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除了通过融资的手段,企业还可以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回力度;二是企业需要提前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制度,并要充分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等,以便实施事前控制。通过研读,我发现国外学者Anonymous(2009),也持有与John G .Sale相似的观点,他提出企业进行赊销前,应事先对企业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相应的赊销方案。
通过对各种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的研究,Thomas(2014)指出,应收账款作为资产的重要部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应收账款的现金流。而Michael(2014)的观点则十分新颖,他认为因为应收账款与信用紧密相关,可以把应收账款当做金融产品看待,因此,应收账款数额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价值。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该特点,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信用管理方面
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当代社会竞争环境较为激烈,很多企业不得不使用赊销的手段来巩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Auk ear(2005)与Neep Van How(2007)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中,Auk ear(2005)提出了信用竞争理论,即大多数企业通过信用方面的优惠来获取更多的客户,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Neep Van How(2007)指出由于信用制度的不完善,小型企业被迫以赊销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条件,由此导致小型企业的信用销售程度及赊销普遍高于大型企业。
Stephen A.Ross等(2006)指出,作为企业的“总信用成本”,机会成本和置存成本与信用水平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信用政策的好坏。例如当信用水平高于最小成本点时,该企业会产生亏损。
由于赊销在信用管理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Giannettietal对赊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一方面,他提出了赊销政策要因人而异,通过各种评级方法,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制定不同的赊销方案;另一方面,买卖双方的强弱也影响企业的赊销条款的制定,强势方更容易获得有利的条款。
针对如何足额按时收回应收账款,Brand和Wentezl(2013)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应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避免借助外部力量强制性收回应收账款,应该顺其自然,维持购销双方之间的平衡。
针对如何降低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Gunyav.Bieozertsevv(2014)指出企业要综合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只有加强内部控制以及外部的风险转移才能更好的降低信用风险。
(二)国内文献综述
1、应收账款管理方面
针对如何管理应收账款,一方面,杨洋等(2010)提出了将应收账款管理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通过对客户信用状况等潜在风险的分析,制定出每个阶段的实施策略,如事前:制定合理的信用制度,事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事后:协调各个部门配合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杨隻萍(2006)认为应该有机结合独立的信用管理部口、完善的信用政策、全面的动态管理及有效的事后处理,以便成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