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研究来自网络股吧的证据
目 录
1 引言 1
2 媒体的公司治理促进作用机制分析1
2.1 媒体的公司治理的声誉机制1
2.2 媒体的公司治理的行政机构介入机制2
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异分析2
3.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差异2
3.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差异3
4 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实证分析4
4.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4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6
4.3 变量设置和模型选择6
4.4 实证结果分析与启示8
5 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的局限性及改善措施建议13
5.1 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的局限性13
5.2 改善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措施建议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1 引言
20世纪以来,由于公司的范围持续扩展,股东难于直接参与公司管理,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当代公司产生代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治理机制理论应运而生。近年来,媒体作为法律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环节,其公司治理作用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但其研究范围只是局限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其公司治理作用日益彰显,其公司治理作用如何值得进一步探究。从公司治理的效果来看,新媒体能更加迅速地传播信息,形成舆论压力,从而对企业进行监督。然而,在公司治理中,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会影响媒体的报道,可能造成媒体的报道缺乏客观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由此可能减弱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因此,对推进企业改革而言,在理论和现实方面,完善媒体的公司治理机制都具有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要意义。2015年6月中旬至8月底这段时间,我国资本市场爆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造成损失最重的一场股灾,前后经历两轮暴跌。在股价暴跌的这段时间里,股民通过东方财富网股吧这一平台发表言论,形成舆论压力,要求上市公司采取停牌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本课题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独特制度背景和2015年的股市特定现实背景,在媒体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机制和效果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差异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网络股吧的中小投资者舆情数据去分析管理层对中小投资者的舆情表达是否会予以重视从而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出反应,据此研究网络这一新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作用。
2 媒体的公司治理促进作用机制分析
2.1 媒体的公司治理的声誉机制
媒体有助于公众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但这并不是企业自愿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自愿条件。那么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某些丑闻或不当行为会被媒体披露(Miller,2006)[1],媒体担任信息中介的角色(Bushee et al.,2010)[2],影响经理人声誉,由此促使公司革新治理(Dyck et al.,2008)[3]。公司经理人通常比较重视自身的声誉以期更好的就业机遇和更高的薪资(Fama,1980)[4]。在媒体报道后,经理人出于维护自身声誉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誉的考虑,会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Joe等(2006)基于董事会声誉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被大众关注地越多,其董事会会越迅速地采取手段来维护公司形象,公司治理更加规范[5]。对于媒体负面报道与独立董事的辞职概率之间的关系,李焰和秦义虎(2011)通过研究也得出结论,上市公司被媒体报道出负面新闻后,独立董事辞职的概率与其对自身声誉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越重视自己声誉的独立董事辞职的概率越大,这表明对于独立董事来说,媒体报道会对其产生影响,声誉机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6]。声誉机制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新媒体通过声誉机制发挥治理作用。新媒体报道上市公司的不当行为后,公司及其相关人员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心目中的名誉和形象会受损,管理层会对此采取措施,改正不当行为,革新公司治理(耿云江等,2016)[7]。
2.2 媒体的公司治理的行政机构介入机制
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中国来说,在监督及约束企业管理者行为方面,声誉机制发挥的作用可能较小,其原因如下:当前,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权占的比重仍然较大,上市公司的聘任制度也尚未做到完全公开程序,也还未实现完全竞争;还有民营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市场还不成熟,缺乏稳定性。徐浩萍(2007)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研究发现,声誉机制在我国还未能得到广泛适用[8]。对照行政治理理论,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初次提出,在转型经济国家,媒体通过引发行政机构的介入实现公司治理作用[9]。政府行政治理机制可能存在某些不足,借助媒体,政府可以改善不足之处,而相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政府的介入都会对其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在转型经济国家,媒体通过引发行政机构的介入,进而提高违规企业的行政成本来实现公司治理作用,这一发现得到戴亦一等(2011)的支持[10]。媒体对上市公司进行报道后,形成舆论监督,行政部门会对公司进行审阅检查,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从而促进公司治理向好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方向发展。当上市公司存在不法行为时,媒体报道越多,监管机构越有可能介入调查企业的经营活动,上市公司因此遭受法律惩罚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可以约束并改正其不法行为,实现公司治理作用。
在研究媒体的公司治理促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传播效果差异,从而更好地对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
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异分析
3.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差异
有别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出现的媒介形态,如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等,这些都称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在智能数字终端面前纷纷成为传统媒体形态(曹继东,2014)[11]。传统媒体是一点对多点或者说是点对面的传播机制,同一信息会有多个受众。在这种传播机制下,精英人士控制版面或者媒体稀缺资源,从而掌控着信息源,更掌控着话语权(沈勇,2013)[12]。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其来源真实可靠,对于传播报导的信息有着严格的鉴别筛选,对事实真相有严格的要求,可信度较高。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以新技术为载体出现的媒体形态,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智能手机、微博和微信等(曹继东,2014)[11]。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机制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在这种传播机制下,信息源和受众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个人可以发布信息,亦可以接受信息;同样地,受众一方面接受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信息源来发布信息。新媒体的传播是社会性信息传递的代表,个人与群体之间都可以经由网络交换或传递信息。新媒体的特点如下:一、交互性。新媒体可以提供大众多种选择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大众具有更大的话语空间和自主权,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新闻和信息。二、跨时空。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大众随时随处可以获取信息,不用再局限于室内。
假设2:网络媒体舆论压力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影响更大,所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较之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对中小投资者的网络舆论压力表现得更加积极。
1 引言 1
2 媒体的公司治理促进作用机制分析1
2.1 媒体的公司治理的声誉机制1
2.2 媒体的公司治理的行政机构介入机制2
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异分析2
3.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差异2
3.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差异3
4 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实证分析4
4.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4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6
4.3 变量设置和模型选择6
4.4 实证结果分析与启示8
5 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的局限性及改善措施建议13
5.1 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的局限性13
5.2 改善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措施建议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1 引言
20世纪以来,由于公司的范围持续扩展,股东难于直接参与公司管理,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当代公司产生代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治理机制理论应运而生。近年来,媒体作为法律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环节,其公司治理作用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但其研究范围只是局限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其公司治理作用日益彰显,其公司治理作用如何值得进一步探究。从公司治理的效果来看,新媒体能更加迅速地传播信息,形成舆论压力,从而对企业进行监督。然而,在公司治理中,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会影响媒体的报道,可能造成媒体的报道缺乏客观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由此可能减弱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因此,对推进企业改革而言,在理论和现实方面,完善媒体的公司治理机制都具有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要意义。2015年6月中旬至8月底这段时间,我国资本市场爆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造成损失最重的一场股灾,前后经历两轮暴跌。在股价暴跌的这段时间里,股民通过东方财富网股吧这一平台发表言论,形成舆论压力,要求上市公司采取停牌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本课题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独特制度背景和2015年的股市特定现实背景,在媒体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机制和效果以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差异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网络股吧的中小投资者舆情数据去分析管理层对中小投资者的舆情表达是否会予以重视从而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出反应,据此研究网络这一新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作用。
2 媒体的公司治理促进作用机制分析
2.1 媒体的公司治理的声誉机制
媒体有助于公众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但这并不是企业自愿改善公司治理水平的自愿条件。那么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某些丑闻或不当行为会被媒体披露(Miller,2006)[1],媒体担任信息中介的角色(Bushee et al.,2010)[2],影响经理人声誉,由此促使公司革新治理(Dyck et al.,2008)[3]。公司经理人通常比较重视自身的声誉以期更好的就业机遇和更高的薪资(Fama,1980)[4]。在媒体报道后,经理人出于维护自身声誉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誉的考虑,会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Joe等(2006)基于董事会声誉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被大众关注地越多,其董事会会越迅速地采取手段来维护公司形象,公司治理更加规范[5]。对于媒体负面报道与独立董事的辞职概率之间的关系,李焰和秦义虎(2011)通过研究也得出结论,上市公司被媒体报道出负面新闻后,独立董事辞职的概率与其对自身声誉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越重视自己声誉的独立董事辞职的概率越大,这表明对于独立董事来说,媒体报道会对其产生影响,声誉机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6]。声誉机制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新媒体通过声誉机制发挥治理作用。新媒体报道上市公司的不当行为后,公司及其相关人员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心目中的名誉和形象会受损,管理层会对此采取措施,改正不当行为,革新公司治理(耿云江等,2016)[7]。
2.2 媒体的公司治理的行政机构介入机制
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中国来说,在监督及约束企业管理者行为方面,声誉机制发挥的作用可能较小,其原因如下:当前,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权占的比重仍然较大,上市公司的聘任制度也尚未做到完全公开程序,也还未实现完全竞争;还有民营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市场还不成熟,缺乏稳定性。徐浩萍(2007)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研究发现,声誉机制在我国还未能得到广泛适用[8]。对照行政治理理论,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初次提出,在转型经济国家,媒体通过引发行政机构的介入实现公司治理作用[9]。政府行政治理机制可能存在某些不足,借助媒体,政府可以改善不足之处,而相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政府的介入都会对其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在转型经济国家,媒体通过引发行政机构的介入,进而提高违规企业的行政成本来实现公司治理作用,这一发现得到戴亦一等(2011)的支持[10]。媒体对上市公司进行报道后,形成舆论监督,行政部门会对公司进行审阅检查,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从而促进公司治理向好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方向发展。当上市公司存在不法行为时,媒体报道越多,监管机构越有可能介入调查企业的经营活动,上市公司因此遭受法律惩罚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可以约束并改正其不法行为,实现公司治理作用。
在研究媒体的公司治理促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传播效果差异,从而更好地对比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
3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异分析
3.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差异
有别于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媒体,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出现的媒介形态,如报纸、期刊、图书、广播、电视等,这些都称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兴起以后,在智能数字终端面前纷纷成为传统媒体形态(曹继东,2014)[11]。传统媒体是一点对多点或者说是点对面的传播机制,同一信息会有多个受众。在这种传播机制下,精英人士控制版面或者媒体稀缺资源,从而掌控着信息源,更掌控着话语权(沈勇,2013)[12]。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其来源真实可靠,对于传播报导的信息有着严格的鉴别筛选,对事实真相有严格的要求,可信度较高。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以新技术为载体出现的媒体形态,主要表现为互联网、智能手机、微博和微信等(曹继东,2014)[11]。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机制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在这种传播机制下,信息源和受众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个人可以发布信息,亦可以接受信息;同样地,受众一方面接受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信息源来发布信息。新媒体的传播是社会性信息传递的代表,个人与群体之间都可以经由网络交换或传递信息。新媒体的特点如下:一、交互性。新媒体可以提供大众多种选择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大众具有更大的话语空间和自主权,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新闻和信息。二、跨时空。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大众随时随处可以获取信息,不用再局限于室内。
假设2:网络媒体舆论压力对国有控股公司的影响更大,所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较之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对中小投资者的网络舆论压力表现得更加积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