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研究
摘 要摘 要信用是当代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根基,国外的信用管理与信用经济的发展已较为完善,而我国目前薄弱的信用基础严重的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在浅析了如何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掣肘之处,并且极具针对性的提出了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几点建议和意见,以期为提高国内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建议,降低企业坏账风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 关键词:信用管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目 录
0 引言 1
1 应收账款的相关理论 1
1.1 应收账款的概念 1
1.2 应收账款失控所产生的危害 1
2 信用的相关理论 2
2.1 信用的内涵 2
2.2 信用的标准 2
2.3 信用条件 2
2.4 信用额度 3
2.5 信用期限 3
3 企业信用管理的问题所在及原因分析 3
3.1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3
3.2 企业不够重视信用管理 4
3.3 企业未设置信用管理部门 4
3.4 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5
3.5 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的缺乏 5
4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相关对策 5
4.1 交易前信用管理——建立信用管理组织体系 5
4.1.1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5
4.1.2 完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相关的政策制度 6
4.1.3 科学合理的识别客户、评估信用 9
4.1.4 采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 11
4.2 交易中期信用管理——控制保障机制 12
4.2.1 客户信用风险的中期监控 12
4.2.2加强赊销处理过程的管理 12
4.3 交易后期——账款回收机制 13
4.3.1加强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 13
4.3.2 加快引进与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14
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 采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 11
4.2 交易中期信用管理——控制保障机制 12
4.2.1 客户信用风险的中期监控 12
4.2.2加强赊销处理过程的管理 12
4.3 交易后期——账款回收机制 13
4.3.1加强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 13
4.3.2 加快引进与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研究
0 引言
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环境中,企业作为市场的基本经济细胞,它们之间在市场中相互角逐日益激烈。为了企业的自身发展,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扩张其市场份额。赊销是大多数企业采取提高市场的占有率的方式,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信用营销,甚至已经逐渐的变成了行业之间约定俗成的惯例。买卖市场双方互相转换的时局下,普遍来说可以产生较为良好的促销作用就需要选取相近让利政策的方式,增加企业销售量、减少库存量,预期的“账面”收益也得以达成,并且创造了令人艳羡的业绩。然则,在信用机制还不是完备的中国,隐匿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是基于信用的赊销行为和因此产生的日益增加的应收账款。在当前,应收账款拖欠现象早已出现。在各行业中,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身处债务链中的企业没有办法正常去进行自身的经营,导致其运转出现困难,被巨额应收账款拖垮的并不是个例。形势是残酷的,怎样使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备,将应收账款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使企业坏账风险降低,是大部分企业迫切的需要处理的难题。 1 应收账款的相关理论
1.1 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卖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债权。应收账款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预示企业日后可以获取的经济效益。它是企业与其客户之间,通过提供产品或者劳务而产生的。详细来说是企业应对顾客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垫付的运杂费等,它涵盖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不囊括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 。
1.2 应收账款失控所产生的危害
企业如果为扩展营销范围,在没有对客户的资金和信用情况进行详细查实的状况下,贸然采取赊销的营销方法来抢夺市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看清了可以否及时收回大量被客户所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应收账款大量沉积的情况就会发生,使企业担负十分沉重的负担。因此企业应将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起来,拟订相关信用政策,正当避开坏账危机。
2 信用的相关理论
2.1 信用的内涵
在市场活动中,信用已不再仅限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信用更是能力,基于彼此信任上的不需要马上付款就可以获得财物和服务的能力。
2.2 信用的标准
企业在评定顾客应当得到的商业信用时是有条件的,其基本条件就是信用标准。假如顾客无法够达到信用标准,就不可以享有企业提供的信用或只可以享受较低的信用让利政策。信用标准的高低对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采用高信用标准,表明企业仅给予信用度高的客户赊销特权,这样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与机会成本等相关成本就能降低,但企业却会流失信用度不高的那一客户群,影响到销售利润收入;反之,则说明企业不光对信誉良好的客户提供赊销,而且也对信用较差的客户提供赊销业务,不单是增加了销售收入与利润,应收账款坏账成本、机会成本等也会随之提高。信用标准的判定是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百分比作为准绳,将信用按照等级区分出来。高坏账损失百分比,代表信用等级相对较低,需要更高的信用标准;反之,则代表信用等级高,需要的信用标准就相对相对低。企业的信用标准如表1所示。
表 1 企业信用标准的判别
企业的信用标准
企业坏账损失率
1
0
2
01/2
3
1/21
4
12
5
25
6
510
7
1020
8
20以上
2.3 信用条件
赊销商品时,企业予以债务人延期付款的诸多限制即是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涵盖了现金折扣和信用期等。企业给债务人拟订的最久付款日期称为信用期。企业拟订信用期限的同时,经常会附加现金折扣让利,就是债务人若可以在拟订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可以享有对应的让利,折扣率越小,折扣期限越长;反之折扣率越高,折扣期限就会越短。
2.4 信用额度
企业予以客户的赊销数额即为信用额度又名为信用限额,企业发放给客户群的总体信用限额和发放给某个具体客户的信用限额两个方面就是赊销数额。就企业来说,信用额度指企业依据所具有的资本实力、经营策略、库存量等因素,还有受到来自外部的角逐压力而拟订的能够对客户发放的信用额度。企业应当将原来的经验进行准确地评估和参照,拟订出合理的总信用额度,并借此引导、制约企业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的保有水准。信用额度在一定条件下标志着企业的实力,映射企业资金能力、和对客户担负的机会
0 引言 1
1 应收账款的相关理论 1
1.1 应收账款的概念 1
1.2 应收账款失控所产生的危害 1
2 信用的相关理论 2
2.1 信用的内涵 2
2.2 信用的标准 2
2.3 信用条件 2
2.4 信用额度 3
2.5 信用期限 3
3 企业信用管理的问题所在及原因分析 3
3.1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3
3.2 企业不够重视信用管理 4
3.3 企业未设置信用管理部门 4
3.4 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5
3.5 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的缺乏 5
4 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相关对策 5
4.1 交易前信用管理——建立信用管理组织体系 5
4.1.1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5
4.1.2 完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相关的政策制度 6
4.1.3 科学合理的识别客户、评估信用 9
4.1.4 采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 11
4.2 交易中期信用管理——控制保障机制 12
4.2.1 客户信用风险的中期监控 12
4.2.2加强赊销处理过程的管理 12
4.3 交易后期——账款回收机制 13
4.3.1加强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 13
4.3.2 加快引进与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14
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 采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 11
4.2 交易中期信用管理——控制保障机制 12
4.2.1 客户信用风险的中期监控 12
4.2.2加强赊销处理过程的管理 12
4.3 交易后期——账款回收机制 13
4.3.1加强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 13
4.3.2 加快引进与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研究
0 引言
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环境中,企业作为市场的基本经济细胞,它们之间在市场中相互角逐日益激烈。为了企业的自身发展,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扩张其市场份额。赊销是大多数企业采取提高市场的占有率的方式,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信用营销,甚至已经逐渐的变成了行业之间约定俗成的惯例。买卖市场双方互相转换的时局下,普遍来说可以产生较为良好的促销作用就需要选取相近让利政策的方式,增加企业销售量、减少库存量,预期的“账面”收益也得以达成,并且创造了令人艳羡的业绩。然则,在信用机制还不是完备的中国,隐匿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是基于信用的赊销行为和因此产生的日益增加的应收账款。在当前,应收账款拖欠现象早已出现。在各行业中,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身处债务链中的企业没有办法正常去进行自身的经营,导致其运转出现困难,被巨额应收账款拖垮的并不是个例。形势是残酷的,怎样使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备,将应收账款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使企业坏账风险降低,是大部分企业迫切的需要处理的难题。 1 应收账款的相关理论
1.1 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卖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债权。应收账款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预示企业日后可以获取的经济效益。它是企业与其客户之间,通过提供产品或者劳务而产生的。详细来说是企业应对顾客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垫付的运杂费等,它涵盖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不囊括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 。
1.2 应收账款失控所产生的危害
企业如果为扩展营销范围,在没有对客户的资金和信用情况进行详细查实的状况下,贸然采取赊销的营销方法来抢夺市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看清了可以否及时收回大量被客户所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应收账款大量沉积的情况就会发生,使企业担负十分沉重的负担。因此企业应将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起来,拟订相关信用政策,正当避开坏账危机。
2 信用的相关理论
2.1 信用的内涵
在市场活动中,信用已不再仅限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信用更是能力,基于彼此信任上的不需要马上付款就可以获得财物和服务的能力。
2.2 信用的标准
企业在评定顾客应当得到的商业信用时是有条件的,其基本条件就是信用标准。假如顾客无法够达到信用标准,就不可以享有企业提供的信用或只可以享受较低的信用让利政策。信用标准的高低对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采用高信用标准,表明企业仅给予信用度高的客户赊销特权,这样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与机会成本等相关成本就能降低,但企业却会流失信用度不高的那一客户群,影响到销售利润收入;反之,则说明企业不光对信誉良好的客户提供赊销,而且也对信用较差的客户提供赊销业务,不单是增加了销售收入与利润,应收账款坏账成本、机会成本等也会随之提高。信用标准的判定是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百分比作为准绳,将信用按照等级区分出来。高坏账损失百分比,代表信用等级相对较低,需要更高的信用标准;反之,则代表信用等级高,需要的信用标准就相对相对低。企业的信用标准如表1所示。
表 1 企业信用标准的判别
企业的信用标准
企业坏账损失率
1
0
2
01/2
3
1/21
4
12
5
25
6
510
7
1020
8
20以上
2.3 信用条件
赊销商品时,企业予以债务人延期付款的诸多限制即是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涵盖了现金折扣和信用期等。企业给债务人拟订的最久付款日期称为信用期。企业拟订信用期限的同时,经常会附加现金折扣让利,就是债务人若可以在拟订的折扣期限内付款,就可以享有对应的让利,折扣率越小,折扣期限越长;反之折扣率越高,折扣期限就会越短。
2.4 信用额度
企业予以客户的赊销数额即为信用额度又名为信用限额,企业发放给客户群的总体信用限额和发放给某个具体客户的信用限额两个方面就是赊销数额。就企业来说,信用额度指企业依据所具有的资本实力、经营策略、库存量等因素,还有受到来自外部的角逐压力而拟订的能够对客户发放的信用额度。企业应当将原来的经验进行准确地评估和参照,拟订出合理的总信用额度,并借此引导、制约企业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的保有水准。信用额度在一定条件下标志着企业的实力,映射企业资金能力、和对客户担负的机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