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研究

目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
(三)研究方法 1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1
二、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相关基本理论 2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2
(二)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目标 3
(三)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原则 3
(四)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要素 3
三、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4
(一)调查方式 4
(二)采购与付款内部环境的调查 4
(三)采购与付款风险评估的调查 4
(四)采购与付款控制活动的调查 5
(五)采购与付款信息与沟通的调查 5
(六)采购与付款内部监督方面的调查 6
四、从现状调查中分析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问题 6
(一)采购与付款内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6
(二)采购与付款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7
(三)采购与付款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7
(四)采购与付款在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7
(五)采购与付款内部监督方面的问题 8
(六)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8
五、健全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建议 8
(一)内部环境方面 8
(二)风险评估方面 9
(三)控制活动方面 9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 10
(五)内部监督方面 10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1 部分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13
附录2 调查了解过程中主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解内容 14
致谢 15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普遍发展时间不久,企业制度并不健全,其中更以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为突出表现,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大量负面效应[1]。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必然包括采购与付款的活动,为确保在采购过程中能够货真价实质量可靠避免高价买入且能够符合企业要求和生产经营需要避免企业受损,建立一套与之相关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确保企业能够维持良好信誉和资金安全方面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许多企业经营的失败、违法违规经营等情况的发生,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2]。
就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而言,完善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对采购与付款流程控制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规章制度和审批要求也较为明确,相比较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完善和执行采购与付款制度的态度还有待改变,欠缺仍然较多[3]。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采购与付款方式单一、人员选用模式简单等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此就导致企业在采购与付款过程中随意性大,进而导致出现会计处理方面随意性大,采购与付款过程中易有漏洞面临无谓风险增加等问题。在企业的采购与付款过程中在选人用人方面任人唯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还较为常见,在采购与付款过程中多依赖于主观判断缺少风险判断,常常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企业利益的受损。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研究,能够协助企业在采购与付款过程中降低经营风险减少发展阻碍,促进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4]。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相结合,从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规模、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及实施等方面入手,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判断是否与企业经营状况相符、是否严格按照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实施[5]。在对调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判断各部门及环境、人员设置等各因素对采购与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影响,得出研究结论。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相关内容虽起步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发展和规模扩大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被逐步认识到。
曹洋(2014)发表的《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研究》中指出采购与付款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而进行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特点包括持续性、长期性、过程性和系统性[5]。
邱贵山(2014)发表的《浅谈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实施》中指出我国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中存在无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不合理、假损耗、中途转移、采购成本混乱、验收不合格、违规结算等问题[6]。
戴小芳(2011)发表的《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中提出企业应有自己的有用的控制制度,以便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采购的成本,且控制方法要随着其他的变化而变化[7]。
田英(2012)主要对大型国企内控基本规范实施过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管理层对内控认识不够导致内部控制仅停留于成本控制层次,效率不高,执行过程缺少监督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内控的措施和建议[8]。
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由《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9]、《萨班斯法案》、《PCAOB审计准则》三者构成了目前美国内部控制现状;《萨班斯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立、持续运营、有效评估和披露做出了强制性的规定,促使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10]。
日本于2006年通过《金融商品交易法》把内部控制评价及审计的要求列入法律,被称为日本版的“萨班斯法案”[11]。
Alvin A.Arens(2016)在《Auditing and Assurance Services-An Integrated Approach》中提出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是评估账户是否受采购与货款支付的影响,而这些采购与付款业务是按照准则披露的[12]。
综合文献所述,企业不仅需要制定恰当的内部控制制度更需要使其得到恰当的落实,使企业采购与付款相关控制程序真正能够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12]。
二、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相关基本理论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美国内部控制观点是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我国对内部控制观点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由财政部等五部委共同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界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13]。
(二)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目标
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经过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目标可以归纳为企业通过运行企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等方法能够经济高效的实现企业或组织的采购需求和经营需要[14],员工能够在企业的授权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经过各环节控制能够保障企业所采购资产与支付款项的安全与完整,通过运行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设法避免和及时发现隐患和错误并保证财务信息等关键内容的时效和准确并提高效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13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