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过去,传统资本在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起着领导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力资本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逐渐增加甚至在某些公司一度赶超传统资本。本文以围绕着公司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与讨论,总结学习了各国学者对企业智力资本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探究企业的绩效和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11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到2016年共三年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有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的结论。
目录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4
(一)对智力资本定义和内涵界定的研究 4
(二)对智力资本计量方法的研究 4
(三)对智力资本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5
(四)研究评述 6
三、研究设计 6
(一)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6
1.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6
2.研究假设 7
(二)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8
(三)变量的定义 8
1.因变量 8
2.自变量 8
3.控制变量 8
(四)模型设计 8
四、实证结果 8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8
(二)相关分析 9
(三)回归分析 10
五、结论与建议 10
(一)结论 10
(二)建议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智力资本是指由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组成的,作为一个公司中的一部分无形资产而存在的具体经济价值,智力资本是会计师无法统计出来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的变化可能发生改变,它是无形的资产,潜伏在公司的各个部分,依附员工和管理者的创新等行为决策使得公司完成价值增值。财务资本值得就是企业的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的价值,是一种可以运用会计计量方法评估出来的有形资产价值。在以前的会计计量当中,我们传统的认为只有财务资本才能创造价值,而没有注意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智力资本的也有相同作用甚至更高效,由于人们对于企业资本认识的不断进步和学者们的不懈研究,人们逐渐发现影响公司价值得非财务因素,也就是智力资本,并认识到公司价值是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的耦合,于是为顺应会计发展的潮流,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智力资本价值评估的探究。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体系发展日趋完善,具备了明确的目标,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对于公司的投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苛刻,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本提升公司价值并改善公司绩效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作为影响公司价值的两大因素,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于公司价值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的影响,为了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对于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综述
(一)对智力资本定义和内涵界定的研究
美国学者Galbraith (1969)首次提出了“智力资本”概念并认为其是无形资产。
美国学者Stewart (1991)是第一个分析界定了智力资本的人并认为在当时智力资本是美国最重要的资产。1994年他证明了在企业中最有价值的资产是智力资本。在1997年,他指出企业员工与管理者能创造价值的智慧既是智力资本,智力资本是集体智慧的合集。
袁丽(2000)认为智力资本是可以规范化,并且通过一些方法可以提升智力资本的价值,其数值等于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差额。
谭劲松(2001)研究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发现两者同以企业的组织和人为载体利用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但人力资本没有具体的分析资本的等级和大小等等,对于不同企业中都有人力资本但智力资本却发挥不同为企业带来影响不同的现象无法解释。
边燕杰和丘海雄等人(2002)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启发了后来的人研究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陈佳贵(2003)等人将智力资本划分为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契约权利类无形资产、关系类无形资产以及综合类无形资产四种类型。
袁庆宏(2011)认为知识本体并不能创造价值,而是以组织和人为中介,利用载体的能力创造价值。
(二)对智力资本计量方法的研究
1990年两位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哈默尔创立了核心竞争力理论,从此引起了经济学家对于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极大兴趣,并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经济学家研究并产生了三代智力资本计量系统。然而前两代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新的问题使得Neely(2003)等学者对第三代计量系统进军,他们认为第三代计量方法应该以前两代为基础将经营业绩的非财务方面与现金流具体地联系起来。
曾洁琼(2006)分别总结了四种智力资本计量原则的特点和不足之处。智力资本计量原则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直接量度法,二是资本市值法,三是资产报酬率法,四是计分卡法,由于太过于强调智力资本的战略使用本测度标准是高度概括性的,经营的良性信息无法被准确表达,所以计量系统仍然存在不足,值得探究。
黄萍(2006)总结过较早出现的四种计量方法为智力增值系数(VAIC)法、直接评估法、市账率法、斯堪的亚“导航器”模型。
杨丽红(2012)总结出三种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法总体评价法(市场观长面价值差额法、托宾Q值法、无形价值计算法、经济增加值法),分项比较法和系统评价法(平衡计分卡、斯堪迪亚智力资本导航器、智力资本指数)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列举了优缺点,同时论述了如何选择不同计量方法。
杜萍(2016)认为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准确计量企业家智力资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局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3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