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研究[20191212103049]
摘 要
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得以持续的动力,企业融资自然也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日新月异,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本文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的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对融资方式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介绍,然后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对融资方式选择的现状,并且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第二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进行了比较,主要分为了五种融资方式,分别是:内源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以及可转换债券融资。第三部分在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综合融资成本计量的研究,提出了降低融资成本的措施。最后对本次研究做出了总结。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内源融资;外源融资
目 录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言 1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 1
1.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 1
1.1.1 融资的定义 1
1.1.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分类 1
1.2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 3
1.3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3
1.3.1 经济形势 3
1.3.2 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4
1.3.3 行业特征 4
1.3.4 上市公司的内部影响因素 5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比较 6
2.1内源融资成本 6
2.2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6
2.3债务融资成本 6
2.4股权融资成本 7
2.5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成本 7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优化融资选择的策略 8
3.1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计量 8
3.2降低融资成本的措施 9
3.2.1 应该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9
3.2.2 合理安排融资时期 9
3.2.3 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降低综合资本成本 10
3.2.4 合理选择融资的渠道和方式 10
3.2.5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1
3.2.6 深刻学习掌握我国相关政策法规 11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研究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上市的道路。这条道路上处处都是陷阱和挑战,如何在这条道路上少走弯路,越走越顺,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启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个过程就是融资的过程。融资决策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融资决策对于企业形成合理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以及优化企业产权分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融资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治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以及治理效率。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的精华。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指引着所有企业融资结构的发展方向,对于其他非上市企业融资结构的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因而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进行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1章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
1.1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
1.1.1 融资的定义
从狭义上讲,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和行为。即公司根据自身资金拥有的情况、公司将来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选择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用来保证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和正常生产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活动应该通过一定的渠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及一定的方式去进行。
1.1.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分类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种类.若根据企业所融资金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积累还是外部的融入,可以将其区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类。
内源融资是指资金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资金积累为自己的支出融资的方式,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即其通过经营活动结果而产生的内部融通资金。它主要包括:自筹融资、留存收益融资、内部集资、股利政策、折旧融资以及变卖融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选择内源融资具有很多优势,内源融资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因为它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上市公司在使用时只要通过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批准即可,一般不会受到其他影响和制约;内源融资还可以减少融资成本,因为如果上市公司使用其他方式进行融资会产生许多额外的开销,例如律师费用、会计师费用、券商费用等,而内源融资则可以避免产生这些费用;内源融资还不会稀释每股收益和原有股东的控制权,而且还能增加公司的净资产;此外,内源融资还可以让股东在税收上获得好处,因为若公司将税后利润全数分配给股东,则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但若少发股利,而将其转为内源融资,则可能导致公司股价上涨,股东则可以出售部分股票来代替股利收入,而且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一般远远低于个人所得税。然而虽然内源融资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但是它同时也受一些其他因素的限制,例如:盈利能力及积累大小会影响内部融资规模,使其受到较大的制约,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融资。股利分配的比例会受到一些股东的限制,他们可能从自身利益考虑,要求获得股票来代替其股利收入,并且所缴纳的资本利得税一般远远低于个人所得税。支付比率需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股利支付较少,则不利于吸引股利偏好型的机构投资者,并且减少公司投资的吸引力。而股利过少,则可能影响到以后的外部融资。而且如果股利支付很少,就可能会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公司资金较为紧张,不符合某些外部融资的条件。所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科技的进步,企业的资金需要已经很难单纯通过内源融资来满足,外源融资在企业融资中所占据的地位越发地重要了。
外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短缺时为了筹集资金而向其他资金盈余的企业筹措资金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债务融资、商业信用融资、股权融资以及可转换债融资等主要方式。外援融资具有资金来源十分广泛,使用起来方便灵活,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资金短缺者的各种资金需求都能够满足,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可以提高等许多优点。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外源融资可以将资金短缺者和资金盈余者连接起来,它是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十分重要的组成因素。然而相比内源融资而言外源融资也有很多的局限性,例如:外源融资的融资条件十分严苛,外源融资的融资者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融资条件,尤其是公开融资,不仅条件十分严格,不合条件的企业还很难获得资金供给;此外外源融资还需支付融资费用,如果是债券融资到期不能偿债,很有可能将面临破产清算的风险,如果是股权融资则有可能导致原有的企业控制着面临着企业控制权的风险等。所以绝大多数的企业只会在内源融资无法达到自身发展的要求时才会使用外源融资。
1.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
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从上市公司中去掉st股,在剩余的股票中抽取了150家公司,统计分析2008年~2012年的融资数据,得出了下表。
表1.1 2008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年份 公司数 内源融资(%) 外源融资(%)
商业信用融资 债务融资 股权融资 可转换债融资 合计
2008 150 22.00 4.82 30.53 42.59 0.06 78.00
2009 150 23.22 7.7 34.98 34.05 0.05 76.78
2010 150 24.34 7.43 33.18 34.98 0.07 75.66
2011 150 24.21 6.98 33.70 35.05 0.06 75.79
2012 150 24.18 7.11 33.88 34.76 0.07 75.82
合计 150 120.24 35.83 167.72 175.89 0.32 379.76
(注:内源融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折旧;商业信用融资=应付账款-应收账款; 债务融资=应付债券+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股权融资=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在我国内源融资的比例只占到总体融资数额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股权融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债务融资。通过与国外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融资比例中内源融资的比重相对少很多。这都是我国的国情相关的。
1.3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1.3.1 经济形势
一般而言经济形势与市场利率都是息息相关的,在经济繁荣期,资金的需求旺盛,市场利率相对较高,因而上市公司更愿债务性融资中的银行贷款;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尽管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公司更愿意选择债券融资,这是因为在经济萧条时期,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会相应的降低,使得投资者存款的机会成本上升,而且由于在经济萧条的时期,银行为了避免由于公司日益增大的违约可能性,防止公司出现偿债风险而对申请贷款人的资格审查更加严格。
1.3.2 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所遵循法规的核心是《证券法》的相关内容,并且将《公司法》的相关内容及300多件相关的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作为补充。中国证监会指定配股资格线,根据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进行管制。并且,中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债券的发行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不仅发行门槛高,而且发行利率较低 ,使得其并不能为企业融得更多的资金。此外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拉开以实现股票的全流通为目的的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的序幕。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市场走势和股票价格的涨跌都与其基本无关,这些非流通股的获利模式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或者资本增值来实现,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极低,所以非流通股股东只有依靠提高每股净资产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配股、增发、可转换的高溢价发行机制,可以迅速提高每股净资产。所以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偏好顺序总体上为: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内源融资。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上市公司将成为股东利益共同体。因而以后上市公司在考虑融资方式时,就会同时考虑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从而使其融资行为会在收益与风险的匹配过程中趋于理性。
1.3.3行业特征
因为不同的行业其资金的流动性,以及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因此在2011年的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中,分成了7个主要的行业,并从各个行业除去了被ST处理过的企业后,剩余的公司中,各自选择了10家代表公司,利用excel表格处理器数据后得出下表。
从表1.2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行业其融资方式的选择偏好都是不尽相同的。由于行业是生产和提供统一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特征表现在行业竞争模式、行业产品差异化、需求增长情况、行业集中度、剩余生产力以及行业成长机会等方面。上市公司作为其所处行业的一员,行业的基本特征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进而对公司的融资方式产生显著影响。
表1.2 我国各行业的资本结构
行业 资产权益比率% 资产负债比率% 样本数
制造业 36.94 63.06 10
信息行业 27.64 72.36 10
零售业 38.71 61.29 10
农业 29.95 70.05 10
金融业 48.30 51.69 10
建筑业 41.54 58.46 10
房地产 33.27 66.73 10
1.3.4上市公司的内部影响因素
(1)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公司的经营状况是选择融资方式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首先在使用内源融资时,它主要来源于公司自身的内部积累水平,这是受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和留存收益水平所影响的,这就要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提高销售利润水平,加快资金周转速率。另外,在选择债务融资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公司的资产结构和债务的约束作用所带来的风险,要选择它,就要求公司的经营能带来充足的现金流以支付利息。最后,公司在选择股权融资方式时,必须要求公司的盈利状况良好,资产净收益率等指标达到再融资资格规定标准。
(2)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公司的自有资本,它是公司实力的代表,若自有资本越多,则可以在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到所需资金,此时适合采用权益融资或发行债券;而当自由资本较少时,投资者一般不愿意直接投资,此时只能够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贷款,其次就是公司的负债水平,负债水平越高,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大,从债权人手中获取资金的难度增加、成本提高,适合采用权益融资方式,降低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