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营运资本作为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最终将影响其利润目标。而营运资本管理则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近年来格外受到企业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分别从营运资本管理的政策角度和效率角度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5五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多元线性回归的方式检验营运资本的管理与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筹资政策的激进程度均与其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代表管理效率的现金周期与盈利能力也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研究,本文最后为企业改善营运资本管理的现有情况提出了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营运资本政策研究2
(二)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3
(三)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研究 3
(四)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4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
(一)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5
(一)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5
四、研究设计 6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
(二)变量选择 6
(三)构建模型 7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8
(一)描述性统计 8
(二)相关性分析10
(三)多元回归分析11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引言
引言
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资本市场紧缩,很多企业受到严重打击,经营业绩和盈利急剧下降,甚至资金链断裂,形成一股企业的倒闭潮。而倒闭潮的出现,除了外部因素之外,企业对营运资本的管理不够关注和重视、相关管理不善,也使得其灵活性和抗风险的能力较弱,最终造成大量的企业盈利下滑乃至破产。
长期财务决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业价值,但是所有的长期财务决策都需要通过短期财务管理来实现,短期财务管理旨在尽可能实现长期财务规划,并最终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作为企业运转的“血液”,营运资本在短期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财务资源,其管理策略和管理效率与企业的发展、运作息息相关,进而最终影响综合业绩、战略实施情况及企业价值的改善提高。实践证明,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从各方面促进企业增加盈利,实现其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无论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体系,还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经营,企业都迫切需要将营运资本管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中。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营运资本管理的研究不论是理论知识研究还是实践分析都起步较早,形成了较成熟、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体系,并将其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价值链结合,较早关注营运资金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营运资本管理在我国财务管理过程中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这种滞后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均有体现。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是强调营运资本运作的安全性和降低资金占用率,但没有进一步制定有效的营运资本政策,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只是凭借经验和传统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而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更为关注盈利总额,自然不可避免的会忽视营运资本的管理效率。
从改革开放开始,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一度出现井喷盛况。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对经济的推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制造业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也最大,呈现供、产、销相结合的典型企业特征。然而,这些企业对于营运资本的管理仍然较为落后,没有给予相当程度的重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制造业上市公司更应该及时认识到营运资本管理的重要性,避免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危机。
本文正是基于营运资本管理对于制造业企业影响的重要性,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对营运资金管理政策、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求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两方面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为企业提升营运资本管理提供参考建议,使企业管理者更加明确地改进公司经营状况,提高盈利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营运资本政策研究
关于营运资本政策的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的分类、行业差异及其他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
在政策分类角度,我国最早的相关研究是毛付根(1995)的“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他认为必须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关系入手进行营运资本管理,根据两者的变动权衡风险与收益,继而在整体上制定合理的政策。后来,汪平(2000)将短期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分别分为稳健型政策和激进型政策;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2001)则将其归纳为激进型、中庸型、稳健型三种,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政策以中庸型为主;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2007)则创新性地提出在考虑供应链管理、渠道控制、客户关系管理这三个角度的基础上将营运资金重新分为营销渠道、生产渠道、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由渠道关系开展进一步的营运资本政策和模式探索。曹玉珊(2015)在此基础上,建议按照“全渠道”管理将营运资本分为营运活动、理财活动和投融资活动营运资本三部分。经营活动营运资本管理策略核心是保证收益,理财活动应在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权衡选择,而投融资活动则应同时保证资金的盈利性与流动性。
在行业差异角度,国外方面,Kenneth & Nunn(1981)和Herbert J. Weinraub & Sue Visscher(1998)基于不同行业的研究均证实,行业间的营运资本政策确实存在显著差别,且激进的投资政策与稳健的融资策略匹配。国内方面,王治安、吴娜(2007)和吴娜、韩传模(2010)对国内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关于营运资本政策的其他影响因素,John Antanies(2002)在研究中提出了“三角困境”,即企业在拟定营运资本政策时,要考虑资产利用效率、库存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等公司各方面的计划,整体实现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优化。Yadav、Kamath & Manjrekar (2009)的研究则提出了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对企业的政策选择产生较大影响。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则企业倾向于采用稳健型政策,反之则会更愿意提高政策的激进程度。在此基础上,D Lazar, KP Shaji(2016)则认为公司规模会对企业整体的营运资本政策制定产生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