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摘要: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农村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的承载体,更是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关键部分。本文结合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综合分析了皮山县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同时对皮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建立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了皮山县下辖的15个乡镇,有14个属于低度集约利用的类型,1个属于适度集约利用的类型。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 ..........4
Keywords. ..................... .............................................4
引言 4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5
(一)选题背景 5
(二)选题意义 5
二 研究内容 5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5
(一)研究方法 5
(二)研究思路 6
四 研究区概况 6
(一)自然状况 6
(二)社会经济状况 .7
五 相关理论方法 7
(一)土地稀缺理论 7
(二)区位理论 7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7
(四)土地报酬规律理论 7
(五)城乡一体化理论 7
六 评价指标的研究 8
(一)评价指标的内容 8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8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 8
(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9
(五)评价结果分析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七 结论 11
(一)研究结果 11
(二)皮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低度集约的原因 11
(三)针对皮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低度集约的对策 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皮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土地资源管理 麦尔达艾散
引言
引言
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一直是个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对居民点用地的需求日益加大,非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增多导致了粗放利用土地的出现,各类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在创建符合我国现状的新农村的道路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农村,人与地的关系表现之关键所在,也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等各项活动的承载体,更是我国土地利用关键部分。因为较长的时间里缺乏了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有效的约束、监督和管理等机制,措施,我国农村居民点建设长时间处于自发的状态,有着布局散、用地乱、界限不清,居民点生活环境差等各种问题。这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必须要完成从粗放型经营转化为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资源的新配置迫在眉睫。此类农村居民点用地经营上的转变一定会由用地结构变化表现出来,从而引起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的变化,使得农村面貌的改变越来越快,发展越来越好。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快,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很多农村地区也要逐渐城市化,这使得农村人口数量逐步减少,但是对农村居民点对用地的需求并没有相应的变少,不少农民建房的数量增多,同时存在大量的“空心村”。为了尽早赶上我国迅速发展的脚步,不少发达地区的农村实施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并且,我国农村从小农经济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脚步的加快,间接的促进了我国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就业方式的巨大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使用方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这种使用方式的改变由用地结构变化来体现,带动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和乡村面貌的改变,朝着城市化方向的发展。因此,必须早日要完成农村居民点用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居民用地资源的效益,尽量争取集约利用每寸居民地。
(二)选题意义
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很多缺乏全面的,长期的,系统的规划,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用地的结构比较混乱、界限不明。此类内部布局上的杂乱无章引起了农村内部居民地资源利用的浪费和建设用地结构上的不合理。所以,如果想要保护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加强节约用地,就必须提高各类土地利用效率,这是我国民族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国家利益的核心,也是我国一定要长期坚持,不断实现突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农村居民点用地作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其结构合理的调整作为发现土地整理潜力的必要来源及基础,在创建符合我国现状的新农村的道路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研究很有必要。
二、研究内容
本论文参照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稀缺理论、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理论,以构建评价体系、确定权重、选择评价方法和实证研究为主要内容,最后以皮山县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为例开展实证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过程中,依据农村居民点用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目标,按照构建的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皮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程度进行构建评价体系、确定权重、和实证研究,进行综合评价。
(二)研究思路
图11 研究思路流程图
四、研究区概况
(一)自然状况
皮山县处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边,落位在拉玛干沙漠的南缘,边境线总长度54.5公里。由于此县处于沙漠边缘,因此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不但降水量很少,而且蒸发极量大,导致空气十分干燥,这一地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高达11.6℃,年平均降水量却不到4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是惊人的2412毫米,是降水量的60倍,年均沙尘天气在240天以左右,少有晴天。皮山县年地表水径流量有7.4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有2.49亿立方米,但是年内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较高,总的来说皮山县水资源非常短缺,干旱缺水也就成了制约皮县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社会经济状况
皮山县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多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县。总共12个民族,2014年全县总人口达到25.8万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数量占97.5%,汉族人口数量占0.1%,此外还有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其它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2%,少数民族共占98.5%。全县现有耕地总面积是45.4万亩。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26.2万亩,总产量达到了12.6万吨,实现了县内供求平衡,略有节余。2014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左右;公共财政收入为1.34亿元,增长了15.3%;招商引资之后,到位资金达到了2.51亿元;全县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00元,实现人均增收740元,增长16%左右;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口数量23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基本被控制在18%以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