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形式及治理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形式及治理对策[20191230195639]
2013年12月30日,我国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状况做了详尽的调查。这篇论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健全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式着手开始研究,深入探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地方政府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成因和问题探索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目 录
1 引言1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概述1
2.1 地方政府债务的含义1
2.2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2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特点2
3.1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2
3.2 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6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及存在的问题9
4.1 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10
4.2 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11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策的探讨11
5.1 适当的增加地方政府自由支配的资金是必要的12
5.2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责任问责制12
5.3 降低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12
5.4 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制12
5.5 建立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严格的债务审批制度13
5.6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预警系统13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风险在局部范围内已经凸显,而且潜在的风险也很大,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地方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1]。国家审计署在2013年12月30日发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从审计结果中可知,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由此产生的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也不断的显现,三项合计为302749.7亿元,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控制和防范,不仅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平稳运行,而且会对政府的一些职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为了提高地方政府防范以及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基于当前环境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及治理对策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概述
地方政府债务一直受到多方的关注,面对规模越来越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也一直在强调要提高地方政府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确保经济的平稳有效运行。
2.1 地方政府债务的含义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向有关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包括直接的借入资金、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相应的债务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2]。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市、县 、乡(镇) 四级政府负债[3]。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国际上一般采用经济学家Hana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法。这种方法将政府债务按不同标准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二是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4]。显性债务是指由特定法律或合同确认的政府债务,在这些合同到期时,政府必须履行合同,比如说偿还主权借款以及政府担保的违约债务等;隐性债务是指由于产生债务的原因暂时难以解决,变成非直接、非公开形式的债务,如公共投资项目的未来支出需求、对非担保的下级政府债务或其他义务违约的清偿等。
显性债务和隐形债务这两种债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对负有债务的一方来说,直接债务就属于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定都会发生、是不可以推卸的债务;或有债务则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可能会发生很多、也可能只会发生很少的债务。而对于或有债务来说,债务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属于隐性债务。
2.2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可以形成三种主要形式。(1)地方政府运用自身的财政收入为担保向上级政府部门直接贷款;(2)政府各部门和重点工程拖欠工程款从而形成了债务,即政府的资产形成的债务;(3)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向金融机构借款和融资平台的形式借入资金。地方政府在通常情况下主要的债务形式是通过举债形成债务。然而,由于受到《预算法》的部分限制,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在此基础上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形式也变得各式各样,不仅仅是局限于靠地方政府自身进行举债,即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还通过运用政府的信用担保向一系列的融资平台举债。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特点
地方政府债务是经过多年形成的,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基础建设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效果显著。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债务的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是可以控制的,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3.1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截至2012 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6]。从行业债务状况看,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余额分别为19422.48 亿元和4433.86亿元,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从债务来源看,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来源,这无疑导致了地方债务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在归还上又过度依赖土地。这也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正不断地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量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债务的系统性风险较小,但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速度较快,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短期化存在较高的风险,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有较高的依赖性,局部地区债务具有不可持续性。这样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在的状况令人堪忧,需要我们给予更高的关注,从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避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进一步加大。
3.1.1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支出投向十分广泛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地方政府债务的投资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债务和社会的经济存在一定的关系。政府之所以负债,是因为他们通过举债的方式对社会的公共项目、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投资,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的余额支出投降主要在市政建设、 土地收储、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等方面,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不但充分运用了债务资金,而且把资金用到了实处[7]。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从审计情况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工业和能源方面共达到101188.77亿元。这个数字是十分巨大的,而且政府在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方面达到了25635.39亿元,在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方面达到了40684.31亿元。债务资金的投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3.1.2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巨大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在日渐增大,但仍然处在可控的范围内。虽说如此,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并且时刻关注着债务规模的变化。只有了解了政府的负债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防范他所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发挥出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3年12月30日,我国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公告”,对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状况做了详尽的调查。这篇论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了健全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式着手开始研究,深入探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特点、成因以及地方政府在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成因和问题探索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目 录
1 引言1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概述1
2.1 地方政府债务的含义1
2.2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2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特点2
3.1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2
3.2 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6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及存在的问题9
4.1 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10
4.2 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11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策的探讨11
5.1 适当的增加地方政府自由支配的资金是必要的12
5.2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的责任问责制12
5.3 降低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12
5.4 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体制12
5.5 建立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严格的债务审批制度13
5.6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预警系统13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风险在局部范围内已经凸显,而且潜在的风险也很大,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地方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1]。国家审计署在2013年12月30日发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从审计结果中可知,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由此产生的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也不断的显现,三项合计为302749.7亿元,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控制和防范,不仅会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平稳运行,而且会对政府的一些职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为了提高地方政府防范以及化解债务风险的能力,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基于当前环境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及治理对策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概述
地方政府债务一直受到多方的关注,面对规模越来越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也一直在强调要提高地方政府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确保经济的平稳有效运行。
2.1 地方政府债务的含义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向有关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包括直接的借入资金、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相应的债务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2]。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市、县 、乡(镇) 四级政府负债[3]。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国际上一般采用经济学家Hana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法。这种方法将政府债务按不同标准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二是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4]。显性债务是指由特定法律或合同确认的政府债务,在这些合同到期时,政府必须履行合同,比如说偿还主权借款以及政府担保的违约债务等;隐性债务是指由于产生债务的原因暂时难以解决,变成非直接、非公开形式的债务,如公共投资项目的未来支出需求、对非担保的下级政府债务或其他义务违约的清偿等。
显性债务和隐形债务这两种债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对负有债务的一方来说,直接债务就属于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定都会发生、是不可以推卸的债务;或有债务则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可能会发生很多、也可能只会发生很少的债务。而对于或有债务来说,债务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属于隐性债务。
2.2 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形式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可以形成三种主要形式。(1)地方政府运用自身的财政收入为担保向上级政府部门直接贷款;(2)政府各部门和重点工程拖欠工程款从而形成了债务,即政府的资产形成的债务;(3)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向金融机构借款和融资平台的形式借入资金。地方政府在通常情况下主要的债务形式是通过举债形成债务。然而,由于受到《预算法》的部分限制,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在此基础上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形式也变得各式各样,不仅仅是局限于靠地方政府自身进行举债,即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还通过运用政府的信用担保向一系列的融资平台举债。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特点
地方政府债务是经过多年形成的,在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基础建设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效果显著。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债务的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是可以控制的,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3.1 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截至2012 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6]。从行业债务状况看,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费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余额分别为19422.48 亿元和4433.86亿元,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从债务来源看,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主要来源,这无疑导致了地方债务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在归还上又过度依赖土地。这也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正不断地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量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债务的系统性风险较小,但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速度较快,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短期化存在较高的风险,以及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有较高的依赖性,局部地区债务具有不可持续性。这样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在的状况令人堪忧,需要我们给予更高的关注,从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增长,避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进一步加大。
3.1.1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支出投向十分广泛
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地方政府债务的投资方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债务和社会的经济存在一定的关系。政府之所以负债,是因为他们通过举债的方式对社会的公共项目、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投资,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的余额支出投降主要在市政建设、 土地收储、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等方面,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方面,不但充分运用了债务资金,而且把资金用到了实处[7]。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从审计情况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领域、工业和能源方面共达到101188.77亿元。这个数字是十分巨大的,而且政府在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方面达到了25635.39亿元,在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方面达到了40684.31亿元。债务资金的投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3.1.2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巨大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在日渐增大,但仍然处在可控的范围内。虽说如此,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并且时刻关注着债务规模的变化。只有了解了政府的负债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防范他所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发挥出地方政府债务的积极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