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角的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之路研究

历史视角的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之路研究[20200105133214]
会计历史源远流长,历史长河中各个国家都在不断的发展自己的会计事业以谋求达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新中国会计准则历史上,2005年值得大书特书,在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摸索和蹒跚发展,终于于2005年发布了一套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这套会计准则体系使得中国会计开始走上世界会计舞台,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浪潮中的重要力量。2014年,中国会计在坚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道路上取得了新的成果,我国修订发布了5个具体会计准则,新发布了3个具体会计准则。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道路的历程,体味其中的艰辛和喜悦,揭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历史
目 录
1 引言1
1.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 1
1.2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1
1.3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思路2
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意义3
2.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3
2.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性3
2.3 各个国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之路4
2.4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会计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5
3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之路5
3.1 早期中国会计发展历史5
3.2 新中国时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阶段6
3.3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8
4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史重任10
4.1 中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基本原则10
4.2 保持国际发展趋同理性10
4.3 具有中国特色会计准则制度10
4.4 中国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利益诉求11
4.5 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定与趋同经验建议11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1.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
会计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应用经济学科,始终在人们的商业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长远的会计历史发展历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以及会计组织的国际化,这些因素使得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为必然趋势。在国际经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为了促进各个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资本最优配置,各国都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透明度来达到这一目的。国际经融危机之后,在G20峰会领导人的倡导之下,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加速了准则制定的脚步。尤其在二十国集团的几次峰会过程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都非常积极支持建设一套世界统一性的会计准则,这样就使得会计制度的国际趋同提升到了很高的政治层面。201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重组后调整了工作目标,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的工作目标,即把工作目标放在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道路。这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加入到采取国际会计准则的行列当中去了。
美国作为一个制定准则的领导者,2005年为了表示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支持推出了计划路线图,2011年决定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英国可以说是国际会计准则的起源地,一直以来都十分积极的支持国际准则趋同,积极协助IASB,帮助其对现有的会计准则进行改进和完善。欧盟也是IASB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乌克兰、俄罗斯在2003、2004年都希望能够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亚洲地区,韩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多层次的保险政策和国内标准。日本则在东京协议预定的项目表的框架之中进行国际趋同,并在2008年12月完成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这样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形势下,中国会计准则研究的国际会计准则系统和工作,并能够料及而制定的制度和趋同所做的工作,就可以发挥中国在会计工作中的贡献。
1.2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
在会计趋同成为各个国家共同追求的同时,不能否认的是会计准则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趋势仍然会有一定的阻力存在。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的不用,加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都需要服务于本国地区的经济模式。研究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就是要解决这些差异,并且试图使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取得更高程度的协调与趋同。我国的会计趋同之路的研究,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就迫切需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更多的筹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会计业务稳步发展,在世界上,才会在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给中国带来什么?众所周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会给经济市场环境、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贸易等带来重要影响。在中国会计准则不断发展、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时,弄清楚趋同带来的现实意义也是有必要的。从宏观和微观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给我国带来的重要影响。 首先是宏观方面,财政部部长王军曾经指出:中国会计准则的强化都会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新思维,构建了比较统一完善完整体系,为了改进国际会计准则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鉴,同时实现了国际惯例的趋同,也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历史跨越和突破。这样一系列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我国的大企业、上市公司。这些企业作为我国的脊梁,新的会计准则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有助于激励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从我国投资环境来说,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有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另一点是在信息披露上,为方便充分披露原则趋同的新准则,对财产的公允价值更为全面的认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帮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微观上来看,企业优胜劣汰法则必然要求企业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产品,这样就会给消费者谋求了更好的产品和用户体验。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引入了新的标准,这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对此就必须要深化改革,这就促进了我国企业长远发展,中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发展让国际社会投资更加信任中国企业及资本市场,刺激了国内来自于国外的投资。这样的一套会计准则,这样一套会计准则,降低进入壁垒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帮助国内企业海外融资,拓展国际业务,有助于降低海外业务的成本,实施国际化战略。二是新企业的经济行为识别准则,有关规定的测量和报告,要求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新准则披露内容将更加丰富、透明,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此外,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企业应对西方国家反倾销新指南,减少进出口贸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进出口。
1.3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基于历史视角下研究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首先我们了解到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大背景下,国际趋同是所有国家和地区必须要着手努力使得会计趋同,这样的趋同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各个国家也都很明白趋同给国家带来的影响非同寻常。其次,文章就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了解各个国家的会计趋同发展历程,了解到各个国家发展是历史的选择,必然趋势。再次,文章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包括了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后,也顺带了解了古代中国会计情况。最后,通过历史的视角来理解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方面遇到的障碍,以及一系列可行的方法来消除障碍。
2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意义
2.1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
研究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首先应该弄明白什么是会计趋同。趋同辞海解释就是趋于一致,向着同样的方向发展。会计的国际趋同是说是否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发生是一样的,在不同的国际和地区事务同样应采用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是合理的。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贸易往来频繁,通过求同存异找到适合各种国际和地区一套会计准则的国家。当然,会计的趋同并不是等于等同,趋同是方向、趋同是过程、趋同是互动和趋同是新的起点。并不是让某些某个国家向着国际会计趋同靠拢,而是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认可,从而达到统一的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2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