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研究(附件)【字数:11405】
上市作为现今衡量企业发展的一个标准,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一个发展状况,也刺激了市场经济的竞争与发展。作为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上市公司内部有多种多样的人才,对人才的激励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上市公司常使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本文鉴于这一背景之下,对我国现今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选择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
目 录
0 引言 1
1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
1.1 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论 2
1.2 企业剩余索取权理论 2
1.3 委托代理理论 2
2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现状 3
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概况 3
2.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3
3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分析 6
3.1 限制性股票模式 6
3.2 股票期权模式 7
3.3 混合模式 8
4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动因分析 9
4.1 解决委托代理动因 9
4.2 维持人力资本价值动因 9
4.3 避免短期行为动因 10
4.4 合理避税动因 10
4.5 实现战略目标动因 10
5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11
5.1不健全的法律环境 11
5.2不成熟的资本市场 11
5.3不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 11
6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改善措施 12
6.1完善法律 12
6.2完善市场 12
6.3科学选择考核方法 13
6.4拟定长远规划,并细化目标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研究
0 引言
激励一词在管理学中的定义是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使其产生超越他人的欲望,并释放出自己全身心的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股权激励从字面上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以激励的目的分配一定的股东权益给员工。企业股权激励在20世纪中后期起源和发展于美国[1]。在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实践中已经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内部结构,减少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提高公司市场价值和增强公司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它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促进作用,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但是股权激励也有可能造成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有损所有者的利益,所以股权激励有利有弊,企业推行股权激励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如公司的治理结构、股权布局、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有效的资本市场和成熟的法律环境等,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才能真正构建起对企业发展有益的机制。
上市公司是我国现如今公司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与股权分置的情况,股权激励的起步较晚,直到《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发布,我国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才进一步得到解决,也推动了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从2005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到2016年7月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出台,可以看出了这十年期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国股权激励的相关政策在完善和健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中得到了“喜爱”[3]。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的研究不仅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中的一般激励理论,还涉及公司法和证券法等诸多内容。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的研究,发掘出企业选择股权激励的相关动因,提出现今我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改善措施,期望管理层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中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1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1.1 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论
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所谓的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与物质资本大不相同的是,人力资本重视人本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健康等[4]。在处于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社会,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而一个优秀的管理层会给企业带来有价值的人力资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股权激励和一般的薪酬激励制度大不相同,它肯定了人力资本的对企业贡献,企业所有者将自身的一定股东权益分配给管理者,让管理者从内心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心态,以达到长期激励的效果。
1.2 企业剩余索取权理论
在企业中,剩余索取权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和对税后利润的索取都是剩余所取权的表现方式。奥利弗.E.威廉姆森认为剩余索取权属于强激励机制,享有剩余索取权可提高企业资源运营效率,而控制剩余的权利是交给能运用这些剩余提供最大产出的人。企业的剩余收益是不确定的,剩余收益的所有者也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所有者给企业经营者分配一定的股东权益是分配剩余索取权的具体做法,即股权激励。所有者将企业经营权交给经营者,要让经营者为其实现共同的利益目标,就得分配给经营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权。
1.3 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所有者将企业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两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委托人为了自身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对代理人支付一切的费用被称为代理成本[5]。在企业中,管理层人数越多,产生的代理成本会越高。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先,所以两者之间产生了不一致的目标。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和降低代理成本,股权激励则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管理层持股或者分配一定的期权,使得经营者和所有者目标趋于一致,减少经营者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目 录
0 引言 1
1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
1.1 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论 2
1.2 企业剩余索取权理论 2
1.3 委托代理理论 2
2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现状 3
2.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概况 3
2.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 3
3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分析 6
3.1 限制性股票模式 6
3.2 股票期权模式 7
3.3 混合模式 8
4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动因分析 9
4.1 解决委托代理动因 9
4.2 维持人力资本价值动因 9
4.3 避免短期行为动因 10
4.4 合理避税动因 10
4.5 实现战略目标动因 10
5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11
5.1不健全的法律环境 11
5.2不成熟的资本市场 11
5.3不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 11
6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改善措施 12
6.1完善法律 12
6.2完善市场 12
6.3科学选择考核方法 13
6.4拟定长远规划,并细化目标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研究
0 引言
激励一词在管理学中的定义是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使其产生超越他人的欲望,并释放出自己全身心的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股权激励从字面上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公司以激励的目的分配一定的股东权益给员工。企业股权激励在20世纪中后期起源和发展于美国[1]。在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实践中已经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内部结构,减少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提高公司市场价值和增强公司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它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促进作用,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但是股权激励也有可能造成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有损所有者的利益,所以股权激励有利有弊,企业推行股权激励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如公司的治理结构、股权布局、员工的积极性,以及有效的资本市场和成熟的法律环境等,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才能真正构建起对企业发展有益的机制。
上市公司是我国现如今公司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与股权分置的情况,股权激励的起步较晚,直到《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的发布,我国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才进一步得到解决,也推动了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从2005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到2016年7月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出台,可以看出了这十年期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国股权激励的相关政策在完善和健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中得到了“喜爱”[3]。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的研究不仅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中的一般激励理论,还涉及公司法和证券法等诸多内容。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的研究,发掘出企业选择股权激励的相关动因,提出现今我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改善措施,期望管理层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中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1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1.1 人力资本价值贡献论
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所谓的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与物质资本大不相同的是,人力资本重视人本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健康等[4]。在处于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社会,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而一个优秀的管理层会给企业带来有价值的人力资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股权激励和一般的薪酬激励制度大不相同,它肯定了人力资本的对企业贡献,企业所有者将自身的一定股东权益分配给管理者,让管理者从内心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心态,以达到长期激励的效果。
1.2 企业剩余索取权理论
在企业中,剩余索取权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对资本剩余的索取和对税后利润的索取都是剩余所取权的表现方式。奥利弗.E.威廉姆森认为剩余索取权属于强激励机制,享有剩余索取权可提高企业资源运营效率,而控制剩余的权利是交给能运用这些剩余提供最大产出的人。企业的剩余收益是不确定的,剩余收益的所有者也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所有者给企业经营者分配一定的股东权益是分配剩余索取权的具体做法,即股权激励。所有者将企业经营权交给经营者,要让经营者为其实现共同的利益目标,就得分配给经营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权。
1.3 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所有者将企业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两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委托人为了自身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对代理人支付一切的费用被称为代理成本[5]。在企业中,管理层人数越多,产生的代理成本会越高。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先,所以两者之间产生了不一致的目标。为了维护所有者的利益和降低代理成本,股权激励则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管理层持股或者分配一定的期权,使得经营者和所有者目标趋于一致,减少经营者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