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原因都可能导致投资工作效率降低,致使企业投资活动失当(包括过度和不足)。从理论视角出发,根据内部控制工作要求和预设目标,科学建立并实施有效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解决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但是目前相关实证研究数量不足,且结果仍然未达成一致。本研究主要选择了国内上市的农业企业作为研究客体,用个例实证分析方法校验内部控制工作质量对于国内农业企业投资效率提高是否存在促进作用。研究证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减低农业企业投资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不过,内部控制质量提升对企业投资过度问题的改进成效较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 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非效率投资动因分析 2
(二)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 3
1、两者关系的理论研究 3
2、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 3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
四、研究设计 5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
(二)变量定义 5
1、被解释变量 5
2、解释变量 6
3、控制变量 6
(三)模型设计 6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解释 7
(一)描述性统计 7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7
(三)多元回归分析 8
六、研究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引言
引言
上市农企的进步扩张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业整体生产力的增强。国内农企目前已经普遍开展多元投资,期望以此战略减低运营风险,提高公司市值。但是,当前已有大量数量研究结果证明,近年国内上市公司开展的投资工作整体效率较低,而且普遍存在投资失当(包括过度和不足)问题,不仅有碍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同时有碍企业整体市值提高。所以,有效解决农企投资问题变成管理者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内部控制是一种控制机制,拥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的控制机制能够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和降低代理成本。我国在九年以前印发了被喻为CSOX 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内控有效性施行自我评价,并委托中介机构对有效性实施有偿审计工作。对内部控制的相关作用的研究如果可以证明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将会增加改善投资效率的途径,从而克服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效率投资是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的保证,而对后者的保证是内部控制五大目标之一。然而,大部分关于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研究仍然关注的是资本成本和财务信息质量水平方面,对决策层面的研究探讨目前还比较少。本文将在前人构建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实证模型,通过该模型检验农业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提升对投资效率水平是否有正效应。研究将选取我国2011至2015年的A股上市的农业企业作为研究客体,依据Richardson模型的回归结果将样本企业的投资情况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来分别进行讨论,并完成对各项假设的检验从而完成实证研究。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农业企业投资效率提升给予一定的参考建议。
二、文献综述
依据现有的内容与本主题相关的文献,学者们多致力于非效率投资这一现象本身的动因分析,以及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这一现象的作用。
(一)非效率投资动因分析
目前,学者们对“是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导致低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这一结论持赞成态度。
Myers and Majluf(1984)指出,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了逆向选择。更多的在资本市场上发生的摩擦和更高的为交易付出的成本阻碍企业经理人向外部市场更好地传递企业现有资产质量和更优质的投资项目。Gao(2009)等学者认为这将造成即使遇到了一些良好的投资机会,公司也无法以较为合理的资本成本筹集到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因此公司只能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数的项目,直接导致了投资不足的发生。
在第一类代理问题的影响方面,Hambrick D C(2007)认为,转轨经济背景下公司治理机制中还存在如职业经理人市场存在缺陷、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公司控制权市场初具雏形、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差等外部约束机制。如果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攫取私利,企业管理层有可能在权力较为集中的情况下凌驾于内部控制体系之上。这样的情况下,内部管理控制就会沦为一种装饰品。
在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影响方面,胡明霞,2014指出,大股东往往比中小股东更有信息优势。在公司内外信息不对称水平比较高的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还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典型的集中型所有权结构。另外,事实证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有较高的偏差,投资者法律保护薄弱,加之大股东与管理层有着密切的关系,造成大股东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可以比较轻松得获得更高的控制权,这加剧了“掏空”这一类行为的发生。
(二)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
从探讨结果来看,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投资效率的提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并不一定能够促进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甚至可能导致了非效率投资问题的产生。
1、两者关系的理论研究
从大部分文献的理论探讨结果来看,提高内部控制体系的质量可以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两类代理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抑制企业的低效率投资行为。
李馨弘,马庆国,2007提出,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来一起实施才能发挥作用。通过合理设计的内部控制流程传递的相关信息贯穿了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活动的全部过程,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者的分析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Bargeron and Brochet(2010)也提出,被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的内部控制条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减少内幕交易来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关联交易为大股东转移重要资产和投资于与自己相关其他投资有协同效应的项目提供了较为隐蔽的渠道,方便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李万福等(2011)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角度发现不合理的关联交易来减少这种行为倾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