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上市公司为例

本文首先采用了文献综述法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对国内外涉及内部控制与审计收费的文献作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用实证方法研究了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成负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收费就越低;反之,内部控制质量越差,审计收费就越高。最后从上市公司、政府监督部门及事务所这几个方面建言献策首先上市公司应当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最后注册会计师也应关注内部控制在审计中的作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1
(一)国外研究文献 2
(二)国内研究文献 2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
(一)理论分析 3
1、内部控制质量界定 3
2、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审计收费的理论基础 4
3、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方式 5
(二)研究假设 5
三、研究设计 6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二)变量选取和理论模型 6
1、被解释变量 6
2、解释变量 6
3、控制变量 6
4、建立回归模型 7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主成分分析 7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8
(三)共线性检验 8
(四)多元回归模型分析 9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0
(一)研究结论 10
(二)对策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
会计132班 张浩祺
引言
引言:1980年,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产生了一个重要突破,即Simunic提出了影响审计费用的诸多因素和其定价模型,从此审计收费研究进入人们的视野。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后,国内也开始着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公布审计费用,这项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措也使得我国针对审计费用研究的步伐明显加快。随着审计行业风险的提高,内部控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新的研究对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最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公司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显著优化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关乎我国经济与政治社会能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事务所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本文首先详细归纳总结了所有涉及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的文献,随后从内部控制效果这个研究角度切入,深层探寻其与审计收费间的关系,具体了解当前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从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审计收费机制等角度提出有利于审计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质量目前还没有法定的解释,依据目前研究资料中的解释,即认为其是针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是否有效作出评述的结论,如果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好,那么其质量就比较高,反之如果实施效果不佳,就说明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而言比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除此之外,我国于近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其也有自己的规范解释,依据此规范,我们可以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就是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以后能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也能以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标准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
(一)国外研究文献
关于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的探索,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大致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SOX 法案”出台之前的相关研究,可以划分至第一阶段。在这段时间内,国外学者针对内部控制质量是否影响审计定价这个假设,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一方面,Mock&Wright(1993)等学者在收集了大量企业的财务数据并且加以对比分析之后,持有的观点是内部控制的质量高低与审计所需工作量不相关,即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并不会影响该企业的审计定价。但与之相反,Simunic&Keefe(1994)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而赞同此观点的还有Mock&Wirght(1999)等专家学者。
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系列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则始于“SOX法案”的颁布。在第二个研究阶段,学术界针对二者关系基本得出一致结论,即认为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定价存在相关性。Raghunandan&Rama(2006)在对大量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审计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超出预计投入的情形,例如注册会计师会在原计划的范围以外,适当进一步增加在审计程序过程中或是缺陷评估中的人力、资源付出。这些特殊情况出现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风险,注册会计师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确保审计风险得以有效控制。Patterson&Simth(2007)在探索审计师工作强度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时,选取了理论模型讨论“SOX 法案”对两者关系的影响,观点是“SOX 法案”提高了审计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审计成本。在“SOX 法案”实施一年以后,Jean C.Bedard,UdiHoitash&Rani Hoitash(2008)在现存的理论上深入探索,证明404条款实施后,上市企业的审计费用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Hogan&Wilkins(2008)一直关注上市企业是否做到了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定期地向社会公众的公示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尤其是公示的信息中有没有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的数据。在对上市企业的披露行为和其公示的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进行相关研究之后,得出结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重要与否和其审计费用的高低是正相关的。Keane(2010)持有的观点是注册会计师会对那些内部控制环境长期无效的上市公司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而那一部分比其他内部控制环境更好的企业多收取的审计费用,是用于弥补更高的审计风险,并且规模更大和名声更广的事务所相对而言会存在更大的概率收取高额的费用。Matthew J& Albring, Susan M.在收集分析了大量上市企业公示的内部控制缺陷报告之后,通过实证分析,也得出了与其相一致的结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