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及应对策略(附件)【字数:8669】
当下,我国财会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存在着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这本身有着多方面的问题,既与国家的就业政策存在偏差有关,同时又与高校在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着千千面面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的面临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解决,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财会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才能将个人价值的追求与社会的需求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当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情况下,做好财会专业高校毕业生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当从国家层面做好就业指导政策和高校就业考核的完善工作,从学校层面做好就业指导与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工作,从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要做好就业规划、工作能力提升等问题,只有国家、高校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促进我国财会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目录
前言 1
一、 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
(一) 就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2
(二)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2
(三) 财会专业教学力量弱 3
(四)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3
二、 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力与培养质量的分析 3
(一) 基本工作能力的主要内容分析 3
(二) 基本工作能力重要度和满足度 4
(三) 财会毕业生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4
三、财会类专业就业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4
(一)基层就业的意识不足 4
(二)就业活动缺乏主动性 5
(三)毕业生择业规划迟滞 5
(四)就业指导和实践脱节 5
(五)教学实践的水平较低 6
四、提高财会类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建议 6
(一)国家层面 6
(二)学校层面 7
(三)自身层面 8
五、总结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前言
近年来,财会类专业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其录取分数也随着报考率和录取率稳居经管类专业之前而水涨船高。以苏州经贸会计与国贸学院为例,本系有五个专业,从20172019年会计招生人数占比47%、52%到58%,人数占该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院的一半,经贸学院招生人数录取分数也居经管专科学院专业的前列。
财会专业的教学及专业对口的公众就业形式如何解决财会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客观的环境和学院以及用人市场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该专业就业问题,学校培养方面应该设置相关课程,以及学生群体应实践理论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
然而,财会专业的就业情况却没有招考那样乐观。会计学在所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就业指数中列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之后排名第四,财务管理专业排名第八。从就业质量看,以东华理工大学2019届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首次就业为例,在503名应届毕业生中,在党政军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就业的 57人,占比11.33%;在国有企业、中国500 强企业及以上企业就业的 43人,占比8.55%;考上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28人,占比5.57%;上述就业途径占比共计25.45%,可见占比都不是很大,其他74.55%的毕业生主要在其他企业中就业或待业状态,说明2019年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财会类专业的报考热情与其首次就业质量并不相称。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 从人才培养角度剖析影响财会类专业大学生首次就业质量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实现路径,从而提高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就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一定的误解,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尚不甚了解,大学生对就业观念的指导存在问题。高校构建的金融专业知识结构不健全。学生没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很轻而实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不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国会计专业知识的结构相对狭窄。该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不合理。过于强调专业化程度,但对知识结构的多功能性却不够重视。其次,专业课程缺乏系统的指导。 第三,课程结构已经建立了很多年,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新问题和新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对未来会计趋势的把握。
财会专业教学力量弱
随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思想加深,会计专业教育发展迅速。一方面,它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和会计专业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等的入学人数的扩大,特别是在教师方面,准备不足。教学水平的局限性明显影响了教学。毕业生素质不高,影响就业前景。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会计专业是一门高度专业的学科,需要准确掌握和应用。除了课堂教学,还需要实践。但是,实际操作很困难。绩效如下:会计职位是单位中的特殊职位,岗位职责非常重要。 很少有单位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职位。大学必须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便学生练习。但是,学校的模拟教学方法单一,模拟数据不够完善,导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实际效果大大降低。
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力与培养质量的分析
工作能力是毕业生进行就业工作的基本前提,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才能在工作过程当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支撑。毕业生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否满足现实的工作需求,能否在社会工作过程当中能够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莫大的关系,但当前我国高校本身的教学内容、就业指导与实践培训活动都有着很大的脱节问题,这些问题本身也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何从更好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本文将结合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能力与培训质量的分析进行分析。
(一)基本工作能力的主要内容分析
学生在工作过程当中,工作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但当前我国存在着毕业生工作能力难以满足其工作需求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强的工作压力。可以说这些工作压力的存在本身与其在学校期间学习不努力、不积极,在学习期间没有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或者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做好更多的就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201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数据的一项调查数据,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中关于财会专业的学生,存在工作压力问题,其中有45.93%与学生自身的工作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自身的工作能力并非不能胜任,恰恰是由于自己工作不努力有关;另外,还有75.94%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工作能力之所以不强,也与学校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导致在学习过程当中自身对财会学习不积极,不感兴趣等。
目录
前言 1
一、 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
(一) 就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2
(二)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2
(三) 财会专业教学力量弱 3
(四)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3
二、 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力与培养质量的分析 3
(一) 基本工作能力的主要内容分析 3
(二) 基本工作能力重要度和满足度 4
(三) 财会毕业生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4
三、财会类专业就业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4
(一)基层就业的意识不足 4
(二)就业活动缺乏主动性 5
(三)毕业生择业规划迟滞 5
(四)就业指导和实践脱节 5
(五)教学实践的水平较低 6
四、提高财会类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建议 6
(一)国家层面 6
(二)学校层面 7
(三)自身层面 8
五、总结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6
前言
近年来,财会类专业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其录取分数也随着报考率和录取率稳居经管类专业之前而水涨船高。以苏州经贸会计与国贸学院为例,本系有五个专业,从20172019年会计招生人数占比47%、52%到58%,人数占该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院的一半,经贸学院招生人数录取分数也居经管专科学院专业的前列。
财会专业的教学及专业对口的公众就业形式如何解决财会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客观的环境和学院以及用人市场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该专业就业问题,学校培养方面应该设置相关课程,以及学生群体应实践理论相结合,注重能力培养
然而,财会专业的就业情况却没有招考那样乐观。会计学在所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就业指数中列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之后排名第四,财务管理专业排名第八。从就业质量看,以东华理工大学2019届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首次就业为例,在503名应届毕业生中,在党政军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就业的 57人,占比11.33%;在国有企业、中国500 强企业及以上企业就业的 43人,占比8.55%;考上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28人,占比5.57%;上述就业途径占比共计25.45%,可见占比都不是很大,其他74.55%的毕业生主要在其他企业中就业或待业状态,说明2019年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财会类专业的报考热情与其首次就业质量并不相称。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 从人才培养角度剖析影响财会类专业大学生首次就业质量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实现路径,从而提高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就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一定的误解,对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尚不甚了解,大学生对就业观念的指导存在问题。高校构建的金融专业知识结构不健全。学生没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很轻而实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不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中国会计专业知识的结构相对狭窄。该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不合理。过于强调专业化程度,但对知识结构的多功能性却不够重视。其次,专业课程缺乏系统的指导。 第三,课程结构已经建立了很多年,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新问题和新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对未来会计趋势的把握。
财会专业教学力量弱
随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思想加深,会计专业教育发展迅速。一方面,它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和会计专业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等的入学人数的扩大,特别是在教师方面,准备不足。教学水平的局限性明显影响了教学。毕业生素质不高,影响就业前景。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会计专业是一门高度专业的学科,需要准确掌握和应用。除了课堂教学,还需要实践。但是,实际操作很困难。绩效如下:会计职位是单位中的特殊职位,岗位职责非常重要。 很少有单位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职位。大学必须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便学生练习。但是,学校的模拟教学方法单一,模拟数据不够完善,导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实际效果大大降低。
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力与培养质量的分析
工作能力是毕业生进行就业工作的基本前提,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才能在工作过程当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支撑。毕业生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否满足现实的工作需求,能否在社会工作过程当中能够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莫大的关系,但当前我国高校本身的教学内容、就业指导与实践培训活动都有着很大的脱节问题,这些问题本身也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何从更好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本文将结合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能力与培训质量的分析进行分析。
(一)基本工作能力的主要内容分析
学生在工作过程当中,工作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但当前我国存在着毕业生工作能力难以满足其工作需求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工作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强的工作压力。可以说这些工作压力的存在本身与其在学校期间学习不努力、不积极,在学习期间没有做好自己应做的工作,或者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做好更多的就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201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数据的一项调查数据,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中关于财会专业的学生,存在工作压力问题,其中有45.93%与学生自身的工作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自身的工作能力并非不能胜任,恰恰是由于自己工作不努力有关;另外,还有75.94%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工作能力之所以不强,也与学校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导致在学习过程当中自身对财会学习不积极,不感兴趣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