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分析物价变动的视角
摘要:过度投资是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主要表现之一,自被提出后一直在公司决策中饱受诟病,更是公司增加投资收益、提高投资效率、提升公司价值的关键。长期以来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研究多局限于公司自身状况、制度安排以及管理者心理等方面,忽视了公司所处的整个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因素对于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以固定资产额较大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CPI以从物价变动的视角,分别探讨在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前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对过度投资的影响,从而提出基于物价变动视角对过度投资行为的改善建议,为公司进行更为有效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过度投资概述2
(二)国内外研究2
1.委托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2
2.信息不对称2
3.行为金融学:公司经理人的过度自信3
4.自由现金流量及公司价值3
三、研究设计3
(一)研究假设3
1.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4
2.过度投资与托宾Q4
3.过度投资与资产增长率4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4
(三)变量设置4
(四)模型设定5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5
(一)描述性统计5
(二)相关性分析5(三)回归分析6
四、研究结论7
(一)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7
(二)影响公司过度投资的关键因素7
(三)改善建议7
致谢8
参考文献8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物价变动的视角
引言
引言
物价波动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物价的上下波动在微观层面对市场、公司、投资者决策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也在宏观上直接决定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分配。投资决策是公司发展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投资效率的高低是是决定公司价值来源多少的关键因素。在现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济生活中,由于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管理者自信以及自由现金流等的存在,过度投资时常在公司发生也日渐受到关注。探讨如何避免公司过度投资以增加投资收益、提高投资效率、提升公司价值是公司作出在投资决策时面临的难题之一。
本文基于物价变动的视角,对样本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运用量化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站在物价变动的宏观角度再结合微观实证数据综合提出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过度投资概述
Jensen M.C.最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过度投资的概念,他将过度投资界定为:企业经营者由于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而导致的非效率投资。由于大量的资本沉淀在NPV<0的投资项目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过度投资会带来公司的价值流失的恶果。
从根本上分析,过度投资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壮大的的潜在威胁是十分巨大的。首先,一旦公司出现过度投资必然会造成产能的畸形扩大,形成对公司价值很低甚至是没有价值、几乎不可逆的的资产,过度投资的机会成本、退出过度投资的各项经济成本以及对公司财务管理造成的危机成本都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固定成本高的行业影响更深。因此,探讨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有重要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
1.委托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
所有者与管理者分离是现代公司制的一个明显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股权越发分散,这样进一步加剧了委托代理问题。
Jensen(1986)指出,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在使用自由现金流时会出现一定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存在进而导致投资行为严重扭曲。经理人为了提高公司控制权带来的私人效用总和,比如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来增加个人的在职消费及管理报酬等收益,经理人可能会将自由现金流最大化地用于投资,甚至将自由现金流滥用于NPV为负的投资项目,从而严重违背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宗旨,造成公司的过度投资。Conyon、Murphy(2000)通过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较小规模公司的经理人从公司管理中获取的总收益远远低于较大规模公司的经理人,因此一般来说,公司经理人都有一定的动机出于增加个人总收益的目的而过度投资于NPV为负的投资项目以扩大公司规模来提高个人薪酬、在职消费等总收益。Bebchuk和Stole(1993)认为,由于公司外部缺少评价公司管理者管理综合能力高低的相关信息,对公司经理人的能力不能及时作出合理判断,再加上公司经理人的任期一般都为有限任期,为了在经理人市场上赢得好的声誉、树立优秀管理者形象,经理人可能会出于自身职业生涯评价和维护名誉的考虑而采取过度投资来扩大公司规模或者拒绝结束NPV为负的投资项目。
信息不对称
自从我国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缺少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设施、市场机制制度均不够完善,使得股东与债权人、经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他们之间变现为较明显的信息地位差别,从而造成公司投资扭曲的现象。
另外,受公司的融资渠道、融资信用度等条件不同的限制,公司通过外部融资来进行投资的成本远高于内部融资。因此,依赖于外部资金的公司投资项目的决策更容易受到各种非基本面因素(比如股价波动)的影响而导致出现投资不当。
行为金融学:公司经理人的过度自信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指出,管理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以及投资过程中所处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其所做出的决策,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也指出,如果CEO在公司管理中具有较多的成功经历容易促使其产生自负心理、对于自己做出的决策过度自信。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会造成公司管理者普遍表现出风险偏好倾向,从而会错误地过高估计某些投资项目将带来的收益,导致管理者盲目地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即产生过度投资行为。
自由现金流量及公司价值
Richardson(2006)为研究公司的过度投资规模、自由现金流水平以及探讨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程度,选取美国19882002年间的约六万家公司作为样本,在借助一系列的实证的基础上设置预期投资模型,发现如果公司拥有的自由现金水平越高,越容易出现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由于Richardson的研究样本量大、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良好的模型拟合度,在该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过度投资概述2
(二)国内外研究2
1.委托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2
2.信息不对称2
3.行为金融学:公司经理人的过度自信3
4.自由现金流量及公司价值3
三、研究设计3
(一)研究假设3
1.过度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4
2.过度投资与托宾Q4
3.过度投资与资产增长率4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4
(三)变量设置4
(四)模型设定5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5
(一)描述性统计5
(二)相关性分析5(三)回归分析6
四、研究结论7
(一)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7
(二)影响公司过度投资的关键因素7
(三)改善建议7
致谢8
参考文献8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物价变动的视角
引言
引言
物价波动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物价的上下波动在微观层面对市场、公司、投资者决策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也在宏观上直接决定社会资源与财富的分配。投资决策是公司发展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投资效率的高低是是决定公司价值来源多少的关键因素。在现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济生活中,由于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管理者自信以及自由现金流等的存在,过度投资时常在公司发生也日渐受到关注。探讨如何避免公司过度投资以增加投资收益、提高投资效率、提升公司价值是公司作出在投资决策时面临的难题之一。
本文基于物价变动的视角,对样本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影响因素运用量化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站在物价变动的宏观角度再结合微观实证数据综合提出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过度投资概述
Jensen M.C.最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过度投资的概念,他将过度投资界定为:企业经营者由于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而导致的非效率投资。由于大量的资本沉淀在NPV<0的投资项目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过度投资会带来公司的价值流失的恶果。
从根本上分析,过度投资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壮大的的潜在威胁是十分巨大的。首先,一旦公司出现过度投资必然会造成产能的畸形扩大,形成对公司价值很低甚至是没有价值、几乎不可逆的的资产,过度投资的机会成本、退出过度投资的各项经济成本以及对公司财务管理造成的危机成本都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固定成本高的行业影响更深。因此,探讨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有重要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
1.委托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
所有者与管理者分离是现代公司制的一个明显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股权越发分散,这样进一步加剧了委托代理问题。
Jensen(1986)指出,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在使用自由现金流时会出现一定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存在进而导致投资行为严重扭曲。经理人为了提高公司控制权带来的私人效用总和,比如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来增加个人的在职消费及管理报酬等收益,经理人可能会将自由现金流最大化地用于投资,甚至将自由现金流滥用于NPV为负的投资项目,从而严重违背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宗旨,造成公司的过度投资。Conyon、Murphy(2000)通过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较小规模公司的经理人从公司管理中获取的总收益远远低于较大规模公司的经理人,因此一般来说,公司经理人都有一定的动机出于增加个人总收益的目的而过度投资于NPV为负的投资项目以扩大公司规模来提高个人薪酬、在职消费等总收益。Bebchuk和Stole(1993)认为,由于公司外部缺少评价公司管理者管理综合能力高低的相关信息,对公司经理人的能力不能及时作出合理判断,再加上公司经理人的任期一般都为有限任期,为了在经理人市场上赢得好的声誉、树立优秀管理者形象,经理人可能会出于自身职业生涯评价和维护名誉的考虑而采取过度投资来扩大公司规模或者拒绝结束NPV为负的投资项目。
信息不对称
自从我国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缺少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设施、市场机制制度均不够完善,使得股东与债权人、经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他们之间变现为较明显的信息地位差别,从而造成公司投资扭曲的现象。
另外,受公司的融资渠道、融资信用度等条件不同的限制,公司通过外部融资来进行投资的成本远高于内部融资。因此,依赖于外部资金的公司投资项目的决策更容易受到各种非基本面因素(比如股价波动)的影响而导致出现投资不当。
行为金融学:公司经理人的过度自信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指出,管理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以及投资过程中所处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其所做出的决策,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也指出,如果CEO在公司管理中具有较多的成功经历容易促使其产生自负心理、对于自己做出的决策过度自信。一定程度的过度自信会造成公司管理者普遍表现出风险偏好倾向,从而会错误地过高估计某些投资项目将带来的收益,导致管理者盲目地投资于NPV为负的项目即产生过度投资行为。
自由现金流量及公司价值
Richardson(2006)为研究公司的过度投资规模、自由现金流水平以及探讨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程度,选取美国19882002年间的约六万家公司作为样本,在借助一系列的实证的基础上设置预期投资模型,发现如果公司拥有的自由现金水平越高,越容易出现明显的过度投资倾向。由于Richardson的研究样本量大、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良好的模型拟合度,在该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