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研究
医药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研究[20200112195217]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医药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估;财务比率分析法;Z计分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财务风险概述 1
第2章 文献综述 3
2.1国外文献综述 3
2.2国内文献综述 3
第3章 医药行业财务风险概述 5
3.1医药行业潜在财务风险特点 5
3.2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5
第4章 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单变量分析 7
4.1盈利能力分析 7
4.2偿债能力分析 8
4.3营运能力分析 9
4.4成长能力分析 10
4.5综合分析 11
第5章 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多元变量分析 12
5.1方法选择 12
5.2变量解释 12
5.3分析结果 12
第6章 研究结论、防范建议 15
6.1研究结论 15
6.2防范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医药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综合于一体的产业。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根据《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2012年医药工业产值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0%。
虽然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但行业内的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首先,由于药品和医学应用技术通常存在很长的研发周期,医药制品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大多有赖于自然资源的供给,这些资源在产量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从医药企业的规模和市场行为来看,整个行业存在小微企业多,品牌繁多,生产规模小,制造技术水平有限的现状,以及存在企业重复生产、生产分布不均、恶性竞争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医药企业经营成果获得的不确定性。医药行业还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增长迅速的特点。医药行业存在诸如此类的现状和特点,因此医药行业的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相当部分的医药行业企业已经或者即将面临财务危机[1]。随着医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不确定性的日益显露,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对于发展迅速的医药行业至关重要。然而我国企业对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了解并不深入,从业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范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因此,在面对日益增加的财务活动上的不确定性,我国医药企业可能无法正确的评估自身的财务风险,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防范措施。
1.2财务风险概述
1.2.1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概念
20世纪初横扫世界的经济危机使“风险”开始受到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美国学者威利特揭示了风险的两大特征: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将风险定义为“客观的不确定性” [2]。
财务风险通常是在“风险”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又通常被定义为举债筹资风险,即是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指在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无法预计或不可控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3]。本文对财务风险的界定采用广义的财务风险的定义。
1.2.2财务风险一般特点
1.2.2.1 客观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存在生产经营活动,无论该主体是否愿意冒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都贯穿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1.2.2.2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风险即是一种不确定性,是对于未来予以期望的某个结果而实际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4]。
1.2.2.3 可控性
可控性指企业财务风险有可能发生,但是企业可以通过防范可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达到分散、转移风险的效果。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者正在发生的过程中,财务管理者可以基于历史经验和对不确定性的评估,来运用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减少或者避免风险的损失。因此,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施以影响。
由于财务风险存在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控性,对于一个行业财务风险的准确、及时的识别与评估对该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准确判断行业走势、了解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1.2.3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分为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和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两大方面。由于财务风险分析研究范围较广,本文主要针对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面的探讨。在结合探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客观分析方法。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有如资产负债表透视法、经理直接观察法与事件推测法等;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有如财务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及Z值计分法、F值分数法等。运用全医药行业上市企业数据,应用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可以对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研究。
第2章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成果比较成熟;我国学者对于财务风险分析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外成果的基础,并未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2.1国外文献综述
20世纪30年代,Fitzpatrick最早发现,在财务比率上,财务困境的公司的财务比率与经营正常、财务状况正常的公司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因此,Fitzpatrick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可以有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5]。
Beaver以统计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单变量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实证分析比较不同的财务比率,检测哪些财务比率可以用来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以预测公司经营的成败。Beaver选取了1954年至1964年间共158家资产规模大致相同的企业,其中经营失败的企业和正常经营的企业分别79家。Beaver运用30个财务比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等一些比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6]。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阿德曼(Altman)最早运用该多元判别分析法研究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问题[7]。20世纪70年代,阿德曼将Z值模型应用于对巴西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并发现:Z值模型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8]。
2.2国内文献综述
刘文琦、毛一峰将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分为定性识别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刘文琦、毛一峰总结定性识别方法有:“四阶段症状法”、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以及专家调查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侧重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即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Logistic 预警模型、非统计模式预警模型、混合模式及其比较和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二人得出的结论是: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的研究主要以国外学者较早的研究模型为基础,存在有两个研究特点: ( 1) 以线性方法为主。 ( 2)以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国内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测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9]。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医药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估;财务比率分析法;Z计分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财务风险概述 1
第2章 文献综述 3
2.1国外文献综述 3
2.2国内文献综述 3
第3章 医药行业财务风险概述 5
3.1医药行业潜在财务风险特点 5
3.2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5
第4章 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单变量分析 7
4.1盈利能力分析 7
4.2偿债能力分析 8
4.3营运能力分析 9
4.4成长能力分析 10
4.5综合分析 11
第5章 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多元变量分析 12
5.1方法选择 12
5.2变量解释 12
5.3分析结果 12
第6章 研究结论、防范建议 15
6.1研究结论 15
6.2防范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医药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综合于一体的产业。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根据《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2012年医药工业产值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0%。
虽然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但行业内的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首先,由于药品和医学应用技术通常存在很长的研发周期,医药制品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大多有赖于自然资源的供给,这些资源在产量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从医药企业的规模和市场行为来看,整个行业存在小微企业多,品牌繁多,生产规模小,制造技术水平有限的现状,以及存在企业重复生产、生产分布不均、恶性竞争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医药企业经营成果获得的不确定性。医药行业还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增长迅速的特点。医药行业存在诸如此类的现状和特点,因此医药行业的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相当部分的医药行业企业已经或者即将面临财务危机[1]。随着医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不确定性的日益显露,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对于发展迅速的医药行业至关重要。然而我国企业对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了解并不深入,从业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范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因此,在面对日益增加的财务活动上的不确定性,我国医药企业可能无法正确的评估自身的财务风险,从而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防范措施。
1.2财务风险概述
1.2.1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概念
20世纪初横扫世界的经济危机使“风险”开始受到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美国学者威利特揭示了风险的两大特征: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将风险定义为“客观的不确定性” [2]。
财务风险通常是在“风险”的概念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财务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又通常被定义为举债筹资风险,即是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指在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无法预计或不可控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3]。本文对财务风险的界定采用广义的财务风险的定义。
1.2.2财务风险一般特点
1.2.2.1 客观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存在生产经营活动,无论该主体是否愿意冒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都贯穿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1.2.2.2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风险即是一种不确定性,是对于未来予以期望的某个结果而实际结果偏离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4]。
1.2.2.3 可控性
可控性指企业财务风险有可能发生,但是企业可以通过防范可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达到分散、转移风险的效果。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者正在发生的过程中,财务管理者可以基于历史经验和对不确定性的评估,来运用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减少或者避免风险的损失。因此,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施以影响。
由于财务风险存在客观性、不确定性、可控性,对于一个行业财务风险的准确、及时的识别与评估对该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准确判断行业走势、了解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1.2.3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分为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和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两大方面。由于财务风险分析研究范围较广,本文主要针对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面的探讨。在结合探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和客观分析方法。财务风险主观分析方法,有如资产负债表透视法、经理直接观察法与事件推测法等;财务风险客观分析方法,有如财务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法及Z值计分法、F值分数法等。运用全医药行业上市企业数据,应用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可以对医药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研究。
第2章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财务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成果比较成熟;我国学者对于财务风险分析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外成果的基础,并未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2.1国外文献综述
20世纪30年代,Fitzpatrick最早发现,在财务比率上,财务困境的公司的财务比率与经营正常、财务状况正常的公司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因此,Fitzpatrick认为企业的财务比率可以有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5]。
Beaver以统计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单变量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该模型实证分析比较不同的财务比率,检测哪些财务比率可以用来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以预测公司经营的成败。Beaver选取了1954年至1964年间共158家资产规模大致相同的企业,其中经营失败的企业和正常经营的企业分别79家。Beaver运用30个财务比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等一些比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6]。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阿德曼(Altman)最早运用该多元判别分析法研究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问题[7]。20世纪70年代,阿德曼将Z值模型应用于对巴西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实证分析并发现:Z值模型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8]。
2.2国内文献综述
刘文琦、毛一峰将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分为定性识别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刘文琦、毛一峰总结定性识别方法有:“四阶段症状法”、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以及专家调查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侧重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主要经历了六个阶段,即单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Logistic 预警模型、非统计模式预警模型、混合模式及其比较和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二人得出的结论是: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的研究主要以国外学者较早的研究模型为基础,存在有两个研究特点: ( 1) 以线性方法为主。 ( 2)以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国内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测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