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医药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20200112195309]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医药行业;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V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2.1环境信息披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
1.2.2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2
2.2国内学者研究 3
第三章 理论分析 3
3.1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3
3.1.1社会契约论与环境信息披露 3
3.1.2合法性理论与环境信息披露 4
3.1.3信息不对称理论 4
第四章 研究设计 5
4. 1研究假设 5
4.2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5
4.2.1样本选择与定义变量 6
4. 2.2变量选取 6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8
5.1 描述性统计 8
5.2相关性分析 9
5.3回归分析 10
表5.3回归系数及其显著程度 10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6.1研究结论 11
6.2我国医药行业现阶段的特点与政策建议 1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科技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大量消耗环境资源,极度开采环境资产,但是由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出现了一系列频繁的自然灾害,生态坏境不断恶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成员之一,是履行好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的主力军。企业不是一座孤岛,企业的利益往往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两者都需要环境作为支持,因此就产生了环境信息披露这一沟通环节。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前夕,前央视著名记者柴静发布了《穹顶之下》这一雾霾调查视频,社会反映强烈,也引起了两会的注意,雾霆天气持续不散,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医药行业的重心也开始向这些疾病的治疗偏移,然而医药产业属于资源利用和技术应用结合型的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不合理利用,会产生对生物资源的破坏、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和恶臭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等。医药行业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大量排放污染物,破坏环境,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那就与其救死扶伤、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标和宗旨背道而驰。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和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到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把医药行业的环境问题治理好,无疑是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的一大进步。
1.2研究意义
1.2.1环境信息披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按照会计真实性原则,对于没有原始凭证可依,缺乏可操作性的事项,一般不纳入会计核算系统。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国内生产总值(GN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为主要指标,没有考虑自然资源耗损的折耗和生态资源恶化的损失,这也造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即只注重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不仅如此,这种只注重数字忽视实际的风气的盛行,也造成了人们单纯追求产值,攀比发展速度,而不顾资源毁损,环境恶化的局面。
1.2.2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公众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体的发展,信息的流通,使舆论上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攻击手段,企业所面临的公众压力也空前沉重,从总的发展趋势如下,少量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处于公众压力等因素自愿性地进行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带动了政府和行业组织出台相应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和法规,从而实现了对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强制性规定,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能够给企业带来声誉等好处从而进行自愿性的信息披露。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所执行的每项活动必定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适当的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正确的自我定位,才能顺利地进行日常生产,产业升级,才能降低产业转型的风险,环境信息披露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环境状况的认识程度的加深,与此同时,企业将自己披露情况与行业或市场总体披露情况相对比,能够明确自身在整个行业或市场披露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做到正确决策,从长远利益出发,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环境信息披露是指把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社会公开。[]环境信息披露最早是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问题一经提出,会计人员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环境会计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反映和监督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工具被纳入最早被纳入会计范畴,学术界一般认为1971年比蒙斯(F.A.Beams)①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T.Malin)②的《污染的会计问题》拉开了讨论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热潮。国外学术界也因此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绿色会计理论”,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以及前进的动力。
Yong (2009) ③选择了74家03年以前在澳大利亚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对样本03至07年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Young认为有第三方保证的企业自愿性披露的环境报告的质量高于没有第三方保证的环境报告,但是保证人的信誉高低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并无关系。
Dhaliwal等(2011)④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前年度股权融资成本较高的公司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更加倾向于履行披露当年的环境信息披露责任,通过诱导投资者的关注重点,降低未来的股权融资成本。详细地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与粗略披露或不披露的企业相比,更容易筹集股权资本,筹集的股权量也更大。
Herzig(2011)⑤研究了政治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开始关注世界环境问题,而这种政治关注度的提升相当于强制性披露的压力,会迫使企业提高环保责任意识,管理层在决策时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年报和其他渠道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特别是国有企业,他们受到更多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Manpreet 和Ravi(2013)⑥通过研究在美国316上市家公司2004年至2006年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在经验分析部分,作者发现在公众视野中被认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高的企业有可能实际披露的程度并不高,作者运用类似实验方法研究表明披露以前事项比披露未来事项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更为突出,环境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决策,加工过程的信息披露对企业有更加持续的影响。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医药行业;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V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2.1环境信息披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
1.2.2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2.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2
2.2国内学者研究 3
第三章 理论分析 3
3.1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3
3.1.1社会契约论与环境信息披露 3
3.1.2合法性理论与环境信息披露 4
3.1.3信息不对称理论 4
第四章 研究设计 5
4. 1研究假设 5
4.2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5
4.2.1样本选择与定义变量 6
4. 2.2变量选取 6
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8
5.1 描述性统计 8
5.2相关性分析 9
5.3回归分析 10
表5.3回归系数及其显著程度 10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6.1研究结论 11
6.2我国医药行业现阶段的特点与政策建议 1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科技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人类在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大量消耗环境资源,极度开采环境资产,但是由于有限的自然资源,出现了一系列频繁的自然灾害,生态坏境不断恶化。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成员之一,是履行好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的主力军。企业不是一座孤岛,企业的利益往往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两者都需要环境作为支持,因此就产生了环境信息披露这一沟通环节。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前夕,前央视著名记者柴静发布了《穹顶之下》这一雾霾调查视频,社会反映强烈,也引起了两会的注意,雾霆天气持续不散,导致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医药行业的重心也开始向这些疾病的治疗偏移,然而医药产业属于资源利用和技术应用结合型的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不合理利用,会产生对生物资源的破坏、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和恶臭气体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等。医药行业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大量排放污染物,破坏环境,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那就与其救死扶伤、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标和宗旨背道而驰。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和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到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把医药行业的环境问题治理好,无疑是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的一大进步。
1.2研究意义
1.2.1环境信息披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按照会计真实性原则,对于没有原始凭证可依,缺乏可操作性的事项,一般不纳入会计核算系统。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国内生产总值(GN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为主要指标,没有考虑自然资源耗损的折耗和生态资源恶化的损失,这也造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即只注重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不仅如此,这种只注重数字忽视实际的风气的盛行,也造成了人们单纯追求产值,攀比发展速度,而不顾资源毁损,环境恶化的局面。
1.2.2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公众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体的发展,信息的流通,使舆论上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攻击手段,企业所面临的公众压力也空前沉重,从总的发展趋势如下,少量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处于公众压力等因素自愿性地进行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带动了政府和行业组织出台相应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和法规,从而实现了对企业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强制性规定,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能够给企业带来声誉等好处从而进行自愿性的信息披露。
企业作为经济实体,所执行的每项活动必定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适当的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正确的自我定位,才能顺利地进行日常生产,产业升级,才能降低产业转型的风险,环境信息披露有利于企业对自身环境状况的认识程度的加深,与此同时,企业将自己披露情况与行业或市场总体披露情况相对比,能够明确自身在整个行业或市场披露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做到正确决策,从长远利益出发,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环境信息披露是指把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社会公开。[]环境信息披露最早是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问题一经提出,会计人员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环境会计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反映和监督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工具被纳入最早被纳入会计范畴,学术界一般认为1971年比蒙斯(F.A.Beams)①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T.Malin)②的《污染的会计问题》拉开了讨论环境信息披露问题的热潮。国外学术界也因此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绿色会计理论”,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以及前进的动力。
Yong (2009) ③选择了74家03年以前在澳大利亚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对样本03至07年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Young认为有第三方保证的企业自愿性披露的环境报告的质量高于没有第三方保证的环境报告,但是保证人的信誉高低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并无关系。
Dhaliwal等(2011)④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前年度股权融资成本较高的公司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更加倾向于履行披露当年的环境信息披露责任,通过诱导投资者的关注重点,降低未来的股权融资成本。详细地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与粗略披露或不披露的企业相比,更容易筹集股权资本,筹集的股权量也更大。
Herzig(2011)⑤研究了政治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开始关注世界环境问题,而这种政治关注度的提升相当于强制性披露的压力,会迫使企业提高环保责任意识,管理层在决策时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年报和其他渠道积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特别是国有企业,他们受到更多的压力,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Manpreet 和Ravi(2013)⑥通过研究在美国316上市家公司2004年至2006年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在经验分析部分,作者发现在公众视野中被认为环境信息披露水平高的企业有可能实际披露的程度并不高,作者运用类似实验方法研究表明披露以前事项比披露未来事项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更为突出,环境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决策,加工过程的信息披露对企业有更加持续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