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预算参与管理研究
摘要: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管理会计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管理会计通过预算体现出来,预算管理是一项先进的管理模式,且预算管理中具体的预算参与过程可以在实践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性,但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存在不确定性,所以本文对以前学者的理论进行了整理归纳,对预算参与水平,预算难度,预算态度和管理绩效这四个变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并应用数理统计模式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调的方式,分析总结了预算参与管理的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4
一、引言 5
二、文献综述 5
(一)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5
(二)预算参与文献综述 6
1.国外预算参与综述 6
2.国内预算参与综述 7
(三)文献综述评述 7
三、研究设计 7
(一)研究假设 7
(二)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8
(三)变量的定义 8
四、实证验证结果与分析 9
(一)研究变量描述性分析 9
(二)相关性分析 9
(三)数据分析结果 9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 10
(二)施行激励制度 10
(三)建立全面的人员选拔制度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企业内部预算参与管理研究
引言
引言
预算管理的发展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如今它已成为了企业是否进行了现代化管理的衡量标准之一。自企业预算管理进入我国以来,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也对这种管理模式迫切需求,因此被广泛推行。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手段, 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较系统、较科学、以人为本,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准。
通过预算参与这种激励机制,预算参与人员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工作起来比较积极,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员工内在潜力不断被发掘从而高效的实现企业目标,以此带动管理绩效的提高。可是,预算参与是人的活动,就存在偶然性和突发性,也使得预算参与可能作为预算参与人员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谋利的方式,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信息优势方通过优势获取利润,易产生道德风险等问题,而且预算参与的管理模式同企业文化联系较密切。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通过预算参与管理这种模式,员工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趋于变通和独特,对于工作的主动性得到了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潜能被进一步激发。可是因为有人为因素的存在,所以就出现了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通过对以前学者的理论进行整理,并应用数理统计模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调查问卷调的方式,分析总结了预算参与管理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一)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囊括了管理会计这一学科,而管理会计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预算是管理会计的具体实践过程,所以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决策和执行是管理会计职能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同样的预算管理也使得这两大职能相辅相成,有效的衔接,它协调了决策会计决策目标,并使之具体化,同时又严格落实决策目标,规范其行为。下面针对不同时期的预算管理,就其发展情况进行总结。
表21预算管理研究相关文献梳理表格
不同时期
理论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麦西金:对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控制角度进行阐述
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David otely
威廉姆森:
M型结构,将不同部门的目标与企业价值体系协调一致,使得权责分散与集中控制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对传统预算进行改革:持续改进预算 价值预算
19世纪20年代:麦金西(Mckinsey)在1922年编写整理且正式出版发行的代表性理论书籍《预算控制》,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有少数企业过渡到社会认知的层面。在书中麦金西(Mckinsey)从控制角度对预算管理的理论和企业世纪运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基础理论的形成使得预算制度在企业中具体化形成和发展成为了现实。这段时期古典管理思想影响较大,觉得组织的计划和控制都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推行的,由于权威这一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具体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组织中人的因素,对预算同组织单位及人员的相互影响考虑微乎其微,主要考虑到对存货及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做的规划和管理。
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20年代,企业管理者偏爱纯理论的运用,这一时期,盈亏平衡点分析及现金流量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之所以会存在不佳业绩,不是管理理论出了问题,而主要是因为组织者对于企业目标的树立不明确,以及诸多认为性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管理层次的问题。
由此本文又对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过程既预算参与过程进行了探究.
(二)预算参与文献综述
1.国外预算参与综述
国外通常是通过追溯预算参与起源对预算参与进行研究,对预算参与的基本理论研究时从各个角度并运用不同的理论和原理,对预算参与相关定义和特征集种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国外学者往往是研究通过用其他的现代理论和原理对预算参与做出理论解释,从最开始的环境影响因素到后期的引入性格变量的发展,对预算参与进行了深刻剖析,整个过程侧重于实际的操作,数据的分析,对于预算参与研究的发展过程,本文按照研究的主要内容将对于预算参与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下表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研究方向:
表22国外预算参与研究相关文献梳理表格
研究内容及应用实践的领域
代表性的研究者
信息系统的变化与预算参与复杂程度成正比
Galbraith(1973)在研究环境外变动和预算参与的关系
环境变动的程度和决策的灵活程度成正比
Tung(1979)在研究环境变动对参与和业绩的关系
不同人格的预算参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Brownell(1981)将人的性格变量引入研究当中对预算参与和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下属同上司的权力主义类型相关性对业绩的影响
Robert(1986) 对预算参与和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时,将作为调和变量的权力主义引入研究
管理者的激励类型对预算参与和业绩之间关系产生影响
Mia(1988)认为,预算参与从两方面对业绩产生影响
上司同下属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 Shields&Shields(1998)的分析中发现,环境和任务的不确定性是预算参与的需求因素
关于预算参与目的及意义的相关研究
Krystal(2009)
关于公众参与的应用的相关研究
Margaret(2010)
关于预算参与的应用的相关研究
目录
摘要 4
Abstract 4
一、引言 5
二、文献综述 5
(一)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5
(二)预算参与文献综述 6
1.国外预算参与综述 6
2.国内预算参与综述 7
(三)文献综述评述 7
三、研究设计 7
(一)研究假设 7
(二)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8
(三)变量的定义 8
四、实证验证结果与分析 9
(一)研究变量描述性分析 9
(二)相关性分析 9
(三)数据分析结果 9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 10
(二)施行激励制度 10
(三)建立全面的人员选拔制度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企业内部预算参与管理研究
引言
引言
预算管理的发展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如今它已成为了企业是否进行了现代化管理的衡量标准之一。自企业预算管理进入我国以来,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也对这种管理模式迫切需求,因此被广泛推行。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手段, 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较系统、较科学、以人为本,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准。
通过预算参与这种激励机制,预算参与人员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工作起来比较积极,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员工内在潜力不断被发掘从而高效的实现企业目标,以此带动管理绩效的提高。可是,预算参与是人的活动,就存在偶然性和突发性,也使得预算参与可能作为预算参与人员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谋利的方式,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信息优势方通过优势获取利润,易产生道德风险等问题,而且预算参与的管理模式同企业文化联系较密切。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通过预算参与管理这种模式,员工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趋于变通和独特,对于工作的主动性得到了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潜能被进一步激发。可是因为有人为因素的存在,所以就出现了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通过对以前学者的理论进行整理,并应用数理统计模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调查问卷调的方式,分析总结了预算参与管理的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
(一)预算管理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囊括了管理会计这一学科,而管理会计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预算是管理会计的具体实践过程,所以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决策和执行是管理会计职能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同样的预算管理也使得这两大职能相辅相成,有效的衔接,它协调了决策会计决策目标,并使之具体化,同时又严格落实决策目标,规范其行为。下面针对不同时期的预算管理,就其发展情况进行总结。
表21预算管理研究相关文献梳理表格
不同时期
理论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麦西金:对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控制角度进行阐述
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David otely
威廉姆森:
M型结构,将不同部门的目标与企业价值体系协调一致,使得权责分散与集中控制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对传统预算进行改革:持续改进预算 价值预算
19世纪20年代:麦金西(Mckinsey)在1922年编写整理且正式出版发行的代表性理论书籍《预算控制》,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有少数企业过渡到社会认知的层面。在书中麦金西(Mckinsey)从控制角度对预算管理的理论和企业世纪运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基础理论的形成使得预算制度在企业中具体化形成和发展成为了现实。这段时期古典管理思想影响较大,觉得组织的计划和控制都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推行的,由于权威这一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具体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组织中人的因素,对预算同组织单位及人员的相互影响考虑微乎其微,主要考虑到对存货及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做的规划和管理。
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20世纪20年代,企业管理者偏爱纯理论的运用,这一时期,盈亏平衡点分析及现金流量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之所以会存在不佳业绩,不是管理理论出了问题,而主要是因为组织者对于企业目标的树立不明确,以及诸多认为性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管理层次的问题。
由此本文又对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过程既预算参与过程进行了探究.
(二)预算参与文献综述
1.国外预算参与综述
国外通常是通过追溯预算参与起源对预算参与进行研究,对预算参与的基本理论研究时从各个角度并运用不同的理论和原理,对预算参与相关定义和特征集种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国外学者往往是研究通过用其他的现代理论和原理对预算参与做出理论解释,从最开始的环境影响因素到后期的引入性格变量的发展,对预算参与进行了深刻剖析,整个过程侧重于实际的操作,数据的分析,对于预算参与研究的发展过程,本文按照研究的主要内容将对于预算参与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下表总结了不同时期的研究方向:
表22国外预算参与研究相关文献梳理表格
研究内容及应用实践的领域
代表性的研究者
信息系统的变化与预算参与复杂程度成正比
Galbraith(1973)在研究环境外变动和预算参与的关系
环境变动的程度和决策的灵活程度成正比
Tung(1979)在研究环境变动对参与和业绩的关系
不同人格的预算参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Brownell(1981)将人的性格变量引入研究当中对预算参与和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下属同上司的权力主义类型相关性对业绩的影响
Robert(1986) 对预算参与和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时,将作为调和变量的权力主义引入研究
管理者的激励类型对预算参与和业绩之间关系产生影响
Mia(1988)认为,预算参与从两方面对业绩产生影响
上司同下属间的信息不对称
从 Shields&Shields(1998)的分析中发现,环境和任务的不确定性是预算参与的需求因素
关于预算参与目的及意义的相关研究
Krystal(2009)
关于公众参与的应用的相关研究
Margaret(2010)
关于预算参与的应用的相关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