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相关性研究
公司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相关性研究[20200105141836]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主张逐渐渗透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对社会责任和投资效率的研究。然而纵观我国现阶段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表现差强人意,仍需提高。同时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对投资者保护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的财务信息很难真实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存在也使得非效率投资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么企业能否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减少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改变融资现状,缓解融资约束,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会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相关性,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帮助相关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社会责任,投资效率,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
目 录
1 绪论 1
2 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2
2.1 公司社会责任的起源 2
2.2 社会责任的定义 3
2.3 投资效率的定义 3
2.4 投资效率的度量方法 4
2.5 相关理论分析 4
3 研究设计 6
3.1 研究假设 6
3.2 设计变量 6
3.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8
4 公司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8
4.1 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描述性统计 8
4.2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相关性检验 9
4.3 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回归结果检验分析 11
5全样本结果分析 12
6 实证结果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绪论
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经济市场中的公司社会责任,并且对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越来越高要求。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空前规模,作为经济主体的公司,在整个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公司社会责任这一主张也逐渐扩散到全球,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企业的一个热点。
传统公司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利最大化”为主导,这是公司形成的初始目的。但是在这样的导向下,公司的行为容易忽视与自身经营和发展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中国近几年来频发的校车事故、食品安全等问题使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公司社会责任这一角色,社会责任也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公司优劣的重要标志。伴随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年1月国家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首次明确提出上市公司要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重视履行公司社会责任。2005年10月27日政府修订通过的《公司法》,规定了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随后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日益明显,虽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受到了关注,但是对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否能够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等问题仍在探讨中。而我国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而西方国家对此的研究样本都是建立在完整、规范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因此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应结合本国国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间的关系,使企业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高效率、增加企业价值,从而更好的创造良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2 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2.1 公司社会责任的起源
1953年,Bowen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商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15],由此开拓了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领域。Renneboog等(2008)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最早起源于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关于“投资伦理”的传统[16]。犹太教教义中关于如何合乎伦理地使用金钱,有着非常多的内容。在中世纪基督教时代,人们有着基于“旧约”教义的对于借贷和投资的伦理约束。天主教曾发布了一项禁止高利贷的禁令,该项禁令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以上研究是从西方的视角来看待
CSR的起源,并认为西方宗教中关于伦理道德对经济思想的约束构成了现代CSR的根基。由于“公司”这种经济模式源自西方,而宗教在西方的思想史和社会变迁中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这种认识应当是合理的。
近代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事实上,这些企业从出生起,就打上了“社会责任”的烙印,其目的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盈利并不是其核心目的和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作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的一部分,其存在目的就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和“为人民服务”,其社会责任的属性远大于其经济性属性。因此,无论是个人的社会责任,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们国家都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是遗憾的是,在市场化的浪潮下,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渐渐淡化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甚至“唯经济论”,导致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严重,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消费者满意度普遍不高等等,这些己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我国目前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现实问题,CSR也因此成为一个非常有现实研究价值的领域。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李正 (2006)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从当期看会降低公司的价值,但从长期看会使公司受益[1];沈洪涛和杨熠 (2008)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所引起的股票价格变动,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且披露的数量和质量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温素彬和方苑 (2008)研究了公司社会责任与则一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公司的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但长期看来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3]。李海芹 (2010)调查了消费者对于企业履行慈善责任、法律责任以及对消费者责任的反应,认为企业积极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绩效[4]。吴小琼 (2011)从政府、员工、供应商、债权人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维度分别作了CSR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发现CSR总体上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都能从企业好的则一务绩效中获得同等收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都有待于加强[5]。
2.2 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研究重点在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上。 狭义的社会责任观强调CSR的自愿原则和慈善原则,相对静态地观察CSR行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Friedman (1970)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在游戏规则内获得利润最大化,回报公司所有者[17]。在他看来企业关注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理念,侵蚀了自由社会的基础。而Dodd (1932)则较早的提出,公司管理者是受公司影响的所有利益方的守护者,而不仅仅是缺位所有者的服务者,这也是法律支持公司存在的理由[18]。因此公司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并将其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本来的义务。Goodpaster (1983)认为,个人道德与公司道德具有可比性,个人在社会中不能只关注经济利益,还应关注社会责任,同样地公司也应当把CSR作为其内在的基木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尽好自身的义务和责任[19]。
2.3 投资效率的定义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思想主张逐渐渗透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对社会责任和投资效率的研究。然而纵观我国现阶段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表现差强人意,仍需提高。同时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对投资者保护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的财务信息很难真实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存在也使得非效率投资的现象十分普遍。那么企业能否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减少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改变融资现状,缓解融资约束,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会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相关性,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帮助相关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重视,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社会责任,投资效率,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
目 录
1 绪论 1
2 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2
2.1 公司社会责任的起源 2
2.2 社会责任的定义 3
2.3 投资效率的定义 3
2.4 投资效率的度量方法 4
2.5 相关理论分析 4
3 研究设计 6
3.1 研究假设 6
3.2 设计变量 6
3.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8
4 公司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8
4.1 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描述性统计 8
4.2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相关性检验 9
4.3 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回归结果检验分析 11
5全样本结果分析 12
6 实证结果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绪论
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经济市场中的公司社会责任,并且对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越来越高要求。目前全球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空前规模,作为经济主体的公司,在整个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公司社会责任这一主张也逐渐扩散到全球,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企业的一个热点。
传统公司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权利最大化”为主导,这是公司形成的初始目的。但是在这样的导向下,公司的行为容易忽视与自身经营和发展相关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中国近几年来频发的校车事故、食品安全等问题使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公司社会责任这一角色,社会责任也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公司优劣的重要标志。伴随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年1月国家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首次明确提出上市公司要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重视履行公司社会责任。2005年10月27日政府修订通过的《公司法》,规定了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随后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关注日益明显,虽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受到了关注,但是对于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是否能够创造价值,怎样创造价值等问题仍在探讨中。而我国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而西方国家对此的研究样本都是建立在完整、规范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因此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应结合本国国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间的关系,使企业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提高效率、增加企业价值,从而更好的创造良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
2 社会责任与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2.1 公司社会责任的起源
1953年,Bowen在《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商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15],由此开拓了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领域。Renneboog等(2008)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最早起源于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关于“投资伦理”的传统[16]。犹太教教义中关于如何合乎伦理地使用金钱,有着非常多的内容。在中世纪基督教时代,人们有着基于“旧约”教义的对于借贷和投资的伦理约束。天主教曾发布了一项禁止高利贷的禁令,该项禁令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以上研究是从西方的视角来看待
CSR的起源,并认为西方宗教中关于伦理道德对经济思想的约束构成了现代CSR的根基。由于“公司”这种经济模式源自西方,而宗教在西方的思想史和社会变迁中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这种认识应当是合理的。
近代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事实上,这些企业从出生起,就打上了“社会责任”的烙印,其目的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盈利并不是其核心目的和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作为公有制计划经济的一部分,其存在目的就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和“为人民服务”,其社会责任的属性远大于其经济性属性。因此,无论是个人的社会责任,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们国家都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是遗憾的是,在市场化的浪潮下,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渐渐淡化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甚至“唯经济论”,导致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严重,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消费者满意度普遍不高等等,这些己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我国目前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现实问题,CSR也因此成为一个非常有现实研究价值的领域。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李正 (2006)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从当期看会降低公司的价值,但从长期看会使公司受益[1];沈洪涛和杨熠 (2008)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所引起的股票价格变动,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且披露的数量和质量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温素彬和方苑 (2008)研究了公司社会责任与则一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多数公司的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但长期看来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3]。李海芹 (2010)调查了消费者对于企业履行慈善责任、法律责任以及对消费者责任的反应,认为企业积极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绩效[4]。吴小琼 (2011)从政府、员工、供应商、债权人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维度分别作了CSR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发现CSR总体上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绩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都能从企业好的则一务绩效中获得同等收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都有待于加强[5]。
2.2 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性研究重点在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上。 狭义的社会责任观强调CSR的自愿原则和慈善原则,相对静态地观察CSR行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Friedman (1970)提出的观点,他认为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在游戏规则内获得利润最大化,回报公司所有者[17]。在他看来企业关注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理念,侵蚀了自由社会的基础。而Dodd (1932)则较早的提出,公司管理者是受公司影响的所有利益方的守护者,而不仅仅是缺位所有者的服务者,这也是法律支持公司存在的理由[18]。因此公司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并将其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本来的义务。Goodpaster (1983)认为,个人道德与公司道德具有可比性,个人在社会中不能只关注经济利益,还应关注社会责任,同样地公司也应当把CSR作为其内在的基木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尽好自身的义务和责任[19]。
2.3 投资效率的定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