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
现金流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20200112195701]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盈利质量;现金流;上市公司;评价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盈利质量概述 1
1.2.1 盈利质量的含义 1
1.2.2 进行盈利质量分析的必要性 2
1.3 现金流概述 2
1.3.1 现金流的定义 2
1.3.2 现金流的重要性 2
第2章 国内外关于盈利质量的研究 4
2.1 国外对盈利质量的研究 4
2.2 国内对盈利质量的研究 5
第3章 研究设计 9
3.1 研究假设 9
3.2 样本与指标的选择 10
3.3 研究模型 10
第4章 实证研究 11
4.1描述性统计 11
4.2相关性分析 12
4.3回归性检验 13
第5章 研究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盈利质量是判定公司综合能力强弱、价值大小以及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我国现在对公司经营者进行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
进行盈利质量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分析现金流是否与利润同步变化。在传统的分析体系中,采用盈利能力来分析盈利水平,但是盈利能力指标的缺陷很明显,无法反应盈利的现金流入,所以用盈利能力来反映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够准确也不够客观。
对上市公司进行盈利质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同时可以保证盈利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高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保持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进行盈利质量分析不仅能够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缺陷,而且有助于落实相关责任,调整并优化生产经营的策略,最终提高盈利质量,获取更多的利润。
1.2 盈利质量概述
1.2.1 盈利质量的涵义
盈利质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把现金流量表中的财务指标作为基础数据,通过计算数据并分析其结果,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揭示出公司盈利质量如何的一种评价结果[]。盈利质量是公司盈利水平的内在揭示。
而传统的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有很大区别,盈利能力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利润表中的的财务指标为基础数据,通过计算分析相关的财务指标,揭示一定期间内公司获得利润能力如何的一种评价结果[]。盈利能力是公司盈利水平的外在表象。
但是盈利质量和盈利能力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状况,只不过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质量侧重反映的是公司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入;而盈利能力则强调的是公司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能力,更重视净利润这一指标。
1.2.2 进行盈利质量分析的必要性
对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分析盈利质量主要是依据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充足的现金流才能支撑起公司的持续经营和未来扩张。获取高于公司投资的那部分现金流,即获得利润、获取现金流入是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当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持平时,也就是现金净流量为零时,公司才有可能得以维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继续生存下去。当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时,也就是现金净流量为正时,才有相应的资本去扩张公司规模,发展壮大公司。当公司只在账面上显示盈利,却缺少实质性的现金的流入时,公司的盈利质量其实并不高。这时,公司不能盲目地进行分配和发展决策,否则会对公司的资产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很可能因此形成财务风险,甚至会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到公司的生存。
1.3 现金流概述
1.3.1 现金流的定义
现金流是指记录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对外投资、对外筹资等)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反映了公司的现金收支状况。按照其性质不同来划分,可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这三个部分组成了公司的现金流。
1.3.2 现金流的重要性
现金流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动力之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实质就是商品-货币交换,在这一系列的交换之中,贯穿着现金的流动。此外,当决定公司扩张规模时也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来支撑。
现金流真正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公司的持续经营依赖于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如果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现金流的流出量远大于流入量,那么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公司的持续经营崩溃。如果从一个公司的账面看,它利润总额和利润率非常高,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其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就强;即使公司的账面有所亏损,也有可能因为足够的现金流入而得以继续经营下去。
现金流决定一个公司能承受多大的风险。公司在发展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风险,而决定公司能成承受多大风险的是现金流而不是利润。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充足,说明其生产经营良好,承受风险能力强,那么公司的投资人和债务人就会抱有更多的信心。实际上,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中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体现公司的偿债能力,但是流动资产中存在应收账款、存货等变现能力不稳定的资产,所以难以真实的反应公司的偿债能力[]。然而现金流却是公司抵御风险的保证,可以帮助公司立即用于偿还债务,或者避过其他风险。
第2章 国内外盈利质量研究综述
2.1国外对盈利质量的研究
1930年左右,在美国诞生了最初的“盈利质量”的概念,它一开始是用来发现股市中被低估的股票,从而使一些投资人在投资股票时有更多的选择。
到了1960年左右,O Glove发表了一份有关盈利质量的报告,在报告中详细的分析了公司收益的组成要素,并用此来评价公司持续获利的时间。此后,盈利质量概念开始逐渐地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视。1980年左右,资本市场越发繁荣,公司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时仅仅注重于利润的多少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对盈利质量的研究渐渐多了起来,在这之后不断有人发表有关盈利质量的研究成果。
1989年,Zimmerman Lev在对会计盈利质量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在研究盈利质量问题应当分析的几个因素:①收益的持续性问题;②能否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得到的利润反映出伴随的现金流入;③公司收益收到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④公司的盈利质量收到外在风险大小的影响;⑤成长性不同的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着差异[]。从此大体确定了研究盈利质量的五大方面。
1994年,Finger通过分别验证历史利润数据与历史现金流量数据来分析公司将来的现金流。在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历史利润数据,历史现金流数据能更准确的预测公司将来的现金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盈利质量;现金流;上市公司;评价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盈利质量概述 1
1.2.1 盈利质量的含义 1
1.2.2 进行盈利质量分析的必要性 2
1.3 现金流概述 2
1.3.1 现金流的定义 2
1.3.2 现金流的重要性 2
第2章 国内外关于盈利质量的研究 4
2.1 国外对盈利质量的研究 4
2.2 国内对盈利质量的研究 5
第3章 研究设计 9
3.1 研究假设 9
3.2 样本与指标的选择 10
3.3 研究模型 10
第4章 实证研究 11
4.1描述性统计 11
4.2相关性分析 12
4.3回归性检验 13
第5章 研究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盈利质量是判定公司综合能力强弱、价值大小以及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我国现在对公司经营者进行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
进行盈利质量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分析现金流是否与利润同步变化。在传统的分析体系中,采用盈利能力来分析盈利水平,但是盈利能力指标的缺陷很明显,无法反应盈利的现金流入,所以用盈利能力来反映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够准确也不够客观。
对上市公司进行盈利质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同时可以保证盈利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高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保持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进行盈利质量分析不仅能够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缺陷,而且有助于落实相关责任,调整并优化生产经营的策略,最终提高盈利质量,获取更多的利润。
1.2 盈利质量概述
1.2.1 盈利质量的涵义
盈利质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把现金流量表中的财务指标作为基础数据,通过计算数据并分析其结果,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公司的真实盈利水平,揭示出公司盈利质量如何的一种评价结果[]。盈利质量是公司盈利水平的内在揭示。
而传统的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有很大区别,盈利能力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利润表中的的财务指标为基础数据,通过计算分析相关的财务指标,揭示一定期间内公司获得利润能力如何的一种评价结果[]。盈利能力是公司盈利水平的外在表象。
但是盈利质量和盈利能力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反映的是公司的盈利状况,只不过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质量侧重反映的是公司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入;而盈利能力则强调的是公司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能力,更重视净利润这一指标。
1.2.2 进行盈利质量分析的必要性
对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分析盈利质量主要是依据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充足的现金流才能支撑起公司的持续经营和未来扩张。获取高于公司投资的那部分现金流,即获得利润、获取现金流入是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当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持平时,也就是现金净流量为零时,公司才有可能得以维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继续生存下去。当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时,也就是现金净流量为正时,才有相应的资本去扩张公司规模,发展壮大公司。当公司只在账面上显示盈利,却缺少实质性的现金的流入时,公司的盈利质量其实并不高。这时,公司不能盲目地进行分配和发展决策,否则会对公司的资产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很可能因此形成财务风险,甚至会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到公司的生存。
1.3 现金流概述
1.3.1 现金流的定义
现金流是指记录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对外投资、对外筹资等)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反映了公司的现金收支状况。按照其性质不同来划分,可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这三个部分组成了公司的现金流。
1.3.2 现金流的重要性
现金流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动力之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实质就是商品-货币交换,在这一系列的交换之中,贯穿着现金的流动。此外,当决定公司扩张规模时也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来支撑。
现金流真正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公司的持续经营依赖于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如果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现金流的流出量远大于流入量,那么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生产周期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公司的持续经营崩溃。如果从一个公司的账面看,它利润总额和利润率非常高,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其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就强;即使公司的账面有所亏损,也有可能因为足够的现金流入而得以继续经营下去。
现金流决定一个公司能承受多大的风险。公司在发展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风险,而决定公司能成承受多大风险的是现金流而不是利润。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充足,说明其生产经营良好,承受风险能力强,那么公司的投资人和债务人就会抱有更多的信心。实际上,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中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体现公司的偿债能力,但是流动资产中存在应收账款、存货等变现能力不稳定的资产,所以难以真实的反应公司的偿债能力[]。然而现金流却是公司抵御风险的保证,可以帮助公司立即用于偿还债务,或者避过其他风险。
第2章 国内外盈利质量研究综述
2.1国外对盈利质量的研究
1930年左右,在美国诞生了最初的“盈利质量”的概念,它一开始是用来发现股市中被低估的股票,从而使一些投资人在投资股票时有更多的选择。
到了1960年左右,O Glove发表了一份有关盈利质量的报告,在报告中详细的分析了公司收益的组成要素,并用此来评价公司持续获利的时间。此后,盈利质量概念开始逐渐地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视。1980年左右,资本市场越发繁荣,公司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时仅仅注重于利润的多少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对盈利质量的研究渐渐多了起来,在这之后不断有人发表有关盈利质量的研究成果。
1989年,Zimmerman Lev在对会计盈利质量进行研究后,得出以下在研究盈利质量问题应当分析的几个因素:①收益的持续性问题;②能否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得到的利润反映出伴随的现金流入;③公司收益收到不同会计方法的影响;④公司的盈利质量收到外在风险大小的影响;⑤成长性不同的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着差异[]。从此大体确定了研究盈利质量的五大方面。
1994年,Finger通过分别验证历史利润数据与历史现金流量数据来分析公司将来的现金流。在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历史利润数据,历史现金流数据能更准确的预测公司将来的现金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