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利润分离法中jones修正模型在煤炭类上公司的实证检验及改进
摘要: 1摘要:众多学者认为研究盈余管理的首要问题,是探求如何对盈余管理进行测量。并且,他们认为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是否准确,会直接关乎相关的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原Jones修正模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应性并不是很好,因此本文对Jones修正模型进行局部调整,并通过2006-2014年中国A股煤炭类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拟合性检验,比较Jones修正模型与相应的局部调整模型的识别效果,发现局部调整模型能够改善原模型变量的显著性,比原Jones修正模型更适合中国A股的煤炭类上市公司。
目录
引言
引言
西方学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关注盈余管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考察。
在我国,随着股份制的改革推进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盈余管理这个词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如何量化、度量盈余管理,继而产生了众多的模型。据统计,从1993年至2006年这14年间,国外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对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三;而在国内,这一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二。这两个数据表明:在国外,对研究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时,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使用应计利润分离法。
研究模型时所处的研究环境往往会对模型的构建造成影响,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提出是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思考结果,因此,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是否能适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需要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毕竟在资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会计监管政策等方面中美两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国内在盈余管理实证研究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议,并且选择研究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也不相同。
本人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市场的变量,对现有的Jones修正模型进行修改,然后利用Jones修正模型以及进行局部调整后的模型,通过中国沪深A股煤炭类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两者的回归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拟合性检验。
一、 文献综述
(一)应计利润分离方法介绍
应计利润分离法实质上是构建一个回归模型,以此来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进行测量。其实,它本质上就是把应计利润这部分拆分开来,分成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这两类。
就概念上来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应计利润指的是那些不会直接形成当期现金净流量,可是,依据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来讲,却应该计入当期损益的收入或着费用,比如说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等;操纵性应计利润则是指企业利用某些手段,然后根据经营业绩的需要,对应计利润这部分进行主观上的操纵,比如那些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盈余确认的应收账款、存货等因素;非操作性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能根据自身需求随意调整的那部分应计利润。
在西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受到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影响,学者们构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别,其实就在于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方法不同。就笔者所接触文献来看,运用最多的还是各种发展变化的Jones模型。
Jones模型是Jones在研究Healy模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的。他的贡献在于在Healy模型上又增添了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这两项解释变量。Jones模型提出之后,后继学者就不断在对它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取得的比较完善的研究成果有:Jones修正模型、Jones无形资产模型、Jones前瞻性修正模型、Jones现金流量模型、Jones收益匹配模型等等。
(二)关于盈余管理中应计利润分离法的研究
1.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基本原理
(1)计算总应计利润。国内外学者,对于总应计利润的计算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总应计利润=公司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第二种观点认为:总应计利润=公司当年营业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文决定选取第二种观点的计算方法:
第t年营业利润;第t年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2)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利用收集的样本数据通过以下回归方程如估计:
在上面的等式中的i、j、t分别表示样本中的第i个公司、第j组、第t期,指的就是样本中第j组的第i个公司在第t期的总体应计利润,指的是第j组的第i公司在检测的第t期的期初资产总额,表示j组的i公司在第t期的销售增加额,为j组的i公司在第t期的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为误差项,j组在第t期的参数估计值用,,表示。
(4)将选取的样本数据带入到上面的回归方程,求出式中的参数,再用求出的参数代入到下面的模型中,以求得测试样本公司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是指第j组的第i个公司在第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回归估计值,其余解释变量含义同上。
(4)利用下面的等式可以求出样本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
指代第j组的i公司在t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值。
2.应计利润分离法的文献回顾
参考国内外学者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方法,大体都分为三类:第一种方法是检验模型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检验模型的预测误差,来判别各个模型的解释力度。其中最主要其实就是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对预测误差平方进行排序最后比较预测期的大小;第三种方法则是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来检验关键变量与操纵性应计利润之间的相关性。
国外有研究表明,各种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设定都存在着一定偏差,模型设定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并且,到现在为止,哪种模型构建最符合资本市场的特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各个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Dechow(1995)等研究发现,虽然Jones修正模型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最小,效果最好,但是模型的普遍较低,解释能力十分有限。
在国内,纯粹研究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效力文献有很多。但是,各个学者对模型进行检验的方法,以及选取检验的模型本身就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到现在为止,到底是哪种模型最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学者还没有形成较一致的观点。举例来说,黄梅学者研究发现:就Jones现金流模型与Jones非线性模型解释盈余管理的能力而言,它们两个的模型解释力度确实比其他模型强,但是,它们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明显更大,而Jones修正模型犯这两类错误的概率就比较小,模型本身的设定也比较优秀。夏立军则是选择对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和边际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他认为:Jones修正模型本身并没有比Jones基本模型的设定更好,进行实证研究的话,还是应该要优先选择Jones基本模型或调整的KS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并且,他还建议以后实证研究盈余管理的学者最好能够使用分年度、分行业样本数据去估计待检验模型的特征参数。
目录
引言
引言
西方学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关注盈余管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考察。
在我国,随着股份制的改革推进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盈余管理这个词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如何量化、度量盈余管理,继而产生了众多的模型。据统计,从1993年至2006年这14年间,国外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对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三;而在国内,这一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二。这两个数据表明:在国外,对研究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时,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使用应计利润分离法。
研究模型时所处的研究环境往往会对模型的构建造成影响,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提出是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思考结果,因此,应计利润分离模型是否能适应我国的资本市场还需要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验,毕竟在资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会计监管政策等方面中美两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国内在盈余管理实证研究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议,并且选择研究的应计利润分离模型也不相同。
本人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市场的变量,对现有的Jones修正模型进行修改,然后利用Jones修正模型以及进行局部调整后的模型,通过中国沪深A股煤炭类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两者的回归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拟合性检验。
一、 文献综述
(一)应计利润分离方法介绍
应计利润分离法实质上是构建一个回归模型,以此来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大小和程度进行测量。其实,它本质上就是把应计利润这部分拆分开来,分成操纵性应计利润和非操纵性应计利润这两类。
就概念上来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应计利润指的是那些不会直接形成当期现金净流量,可是,依据会计上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来讲,却应该计入当期损益的收入或着费用,比如说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等;操纵性应计利润则是指企业利用某些手段,然后根据经营业绩的需要,对应计利润这部分进行主观上的操纵,比如那些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盈余确认的应收账款、存货等因素;非操作性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能根据自身需求随意调整的那部分应计利润。
在西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受到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影响,学者们构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别,其实就在于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方法不同。就笔者所接触文献来看,运用最多的还是各种发展变化的Jones模型。
Jones模型是Jones在研究Healy模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的。他的贡献在于在Healy模型上又增添了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这两项解释变量。Jones模型提出之后,后继学者就不断在对它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取得的比较完善的研究成果有:Jones修正模型、Jones无形资产模型、Jones前瞻性修正模型、Jones现金流量模型、Jones收益匹配模型等等。
(二)关于盈余管理中应计利润分离法的研究
1.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基本原理
(1)计算总应计利润。国内外学者,对于总应计利润的计算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总应计利润=公司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第二种观点认为:总应计利润=公司当年营业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文决定选取第二种观点的计算方法:
第t年营业利润;第t年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2)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利用收集的样本数据通过以下回归方程如估计:
在上面的等式中的i、j、t分别表示样本中的第i个公司、第j组、第t期,指的就是样本中第j组的第i个公司在第t期的总体应计利润,指的是第j组的第i公司在检测的第t期的期初资产总额,表示j组的i公司在第t期的销售增加额,为j组的i公司在第t期的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为误差项,j组在第t期的参数估计值用,,表示。
(4)将选取的样本数据带入到上面的回归方程,求出式中的参数,再用求出的参数代入到下面的模型中,以求得测试样本公司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是指第j组的第i个公司在第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回归估计值,其余解释变量含义同上。
(4)利用下面的等式可以求出样本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
指代第j组的i公司在t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估计值。
2.应计利润分离法的文献回顾
参考国内外学者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方法,大体都分为三类:第一种方法是检验模型犯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检验模型的预测误差,来判别各个模型的解释力度。其中最主要其实就是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对预测误差平方进行排序最后比较预测期的大小;第三种方法则是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来检验关键变量与操纵性应计利润之间的相关性。
国外有研究表明,各种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设定都存在着一定偏差,模型设定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并且,到现在为止,哪种模型构建最符合资本市场的特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各个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Dechow(1995)等研究发现,虽然Jones修正模型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最小,效果最好,但是模型的普遍较低,解释能力十分有限。
在国内,纯粹研究应计利润分离模型的效力文献有很多。但是,各个学者对模型进行检验的方法,以及选取检验的模型本身就各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到现在为止,到底是哪种模型最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学者还没有形成较一致的观点。举例来说,黄梅学者研究发现:就Jones现金流模型与Jones非线性模型解释盈余管理的能力而言,它们两个的模型解释力度确实比其他模型强,但是,它们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明显更大,而Jones修正模型犯这两类错误的概率就比较小,模型本身的设定也比较优秀。夏立军则是选择对上市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和边际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他认为:Jones修正模型本身并没有比Jones基本模型的设定更好,进行实证研究的话,还是应该要优先选择Jones基本模型或调整的KS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并且,他还建议以后实证研究盈余管理的学者最好能够使用分年度、分行业样本数据去估计待检验模型的特征参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