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企业并购案例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并购商誉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变大。对于并购商誉本质问题的探讨以及并购商誉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一直以来备受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通过2010-2014年上市公司并购数据的研究,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时间段比较,进一步分析其对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影响,力图得出能够较为合理地阐述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结论,并对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前言 1
二、 文献综述 2
(一)并购商誉的相关研究 2
1.从计量的角度界定并购商誉 2
2.从内在构成要素界定并购商誉 2
(二)并购商誉与财务业绩相关性研究 3
三、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
(一)并购商誉研究的理论基础 4
1.并购动因理论 4
2.委托代理理论 4
(二)研究假设 5
1.并购商誉的作用机理 5
2.研究假设的提出 5
四、研究设计 5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二)变量定义 6
1.解释变量 6
2.被解释变量 6
3.控制变量 6
(三)研究模型 7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 7
(二)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 8
1. 短期阶段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8
2. 长期阶段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8
(三)多元回归分析 9
1.短期阶段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9
2.长期阶段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 9
六、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0
(一)研究结论 10
(二)政策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并购商誉与企业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务绩效的关系
会计121班 高姗
引言
一、 前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George曾说过:“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他竞争对手企业的这种途径从而成为龙头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崭新的突破,可以说所有的美国大公司都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迅速崛起的。”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越来越多企业将战略突破指向企业并购,因此企业的并购活动也便日益增多。我国企业的并购数量之大与金额之高均受世界瞩目,并购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并购商誉的价值内涵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对于相关的企业投资者来说,并购商誉是衡量企业潜在经济能力、传递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
2006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单独设立了“商誉”这一会计科目,使之成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独立的会计要素,但是对于并购商誉的本质,准则仍未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并购商誉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行业间不断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的并购事件也愈来愈频繁,企业决策者和相关投资者通过披露的财务报表获得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状况信息,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判断。因此,通过研究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本文通过学习前人对两者关系的探索研究,对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力求能对企业并购商誉的界定以及企业价值的提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本文在研究并购商誉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能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能够较全面地揭示我国并购商誉的会计信息质量,帮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的并购商誉内涵,以及更好地利用并购商誉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与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同时,也能为企业今后的并购方案提供更好的依据从而使企业正确利用并购商誉的价值创造作用,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营绩效;最后,对政府以及市场监管者制定更为完善的政策和准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2010—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列示的并购商誉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并购商誉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希望能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充实的实证资料,从而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自己所拥有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业绩。
二、 文献综述
(一)并购商誉的相关研究
“商誉”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十六世纪中后期被提出来的,而到了十九世纪末,会计界才开始产生商誉。随着人们对商誉问题的不断探讨和深入,“并购商誉”的概念也随之而来,学者们也都主要从会计计量角度和内在构成要素对并购商誉的本质进行探索和研究。
1.从计量的角度界定并购商誉
直接计量法,又名超额收益法,提出并购商誉是企业通过并购活动能够在将来获得的超额收益能力的现值,数值上等于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获得的实际净资产收益的叠加求和数。葛家澍(1996)提出之所以将商誉界定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由于商誉是现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获得的超额的经济效益的体现。
间接计量法,又称总计价账户法,将企业的总体经济价值与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两者的差额界定为企业的商誉价值。该观点认为超额收益能力表明一个企业拥有持续的经营价值能力。葛家澍(1996)曾提出并购商誉存在于那些在并购活动中长期具有超额利润的少数企业之中,如果是上市公司则可以通过股票的市值与其重估价后的净资产进行对比再确定。
2.从内在构成要素界定并购商誉
协同效应论。支持该理论的学者认为并购商誉并非独立存在的,它是各项生产要素彼此联合的协同效应。国外有学者曾提出企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整体性,企业通过自身获得的整体价值远远超过了其各部分获得的资产价值加总的和,而这个差额便体现为企业的并购商誉。同样地,国内学者崔静(2010)通过对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观察研究提出并购商誉是企业全局协调效应的一种结果,而并购价差恰恰是为企业未来获取收益的即时支出和补偿。
好感价值论,又称为“无形资产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应、先进的技术条件和技术知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卓越领先的企业文化等一些无形的资源和要素,才会有企业并购商誉的存在。这些无形的资源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高于同行的投资回报率,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阎红玉(1999)提出,商誉是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一种资源,它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且这种收益是不可辨认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