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

摘要:现如今,公司和企业的股权构造比较集中,且所有权与经营权彼此分离,公司所有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管理层为了攫取更高的报酬寻求私人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了尖锐的代理问题。同时,控制决策权的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权益问题亦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我国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更为严重。本文以中国2013-2015年沪市A股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质量对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影响。本文以审计意见类型来衡量代理成本,以管理费用率衡量第一类代理本,以其他应收款占比衡量第二类代理成本,通过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来研究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最终研究得出:如果审计质量越高,第一和第二类代理成本越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代理成本与审计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2
1.代理成本的定义 2
2.国外代理成本的理论发展 2
3.国内代理成本的理论发展 2
(二)审计质量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综述 3
1.国外文献研究 3
2.国内文献研究 3
(三)文献综述总结 4
1.代理成本与审计关系的文献综述总结 4
2.审计质量评价指标的文献综述总结 4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二)研究的变量 4
1.代理成本的衡量 5
2.外部审计质量的衡量 5
3.控制变量 5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6
(四)运用模型 6
四、实证检验与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 6
(二)相关性分析 7
(三)回归分析 7
五、研究结论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10
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
金融学院会计系 张秋意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化的不断发展,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彼此分离已然是大势所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有者无法得知代理人能否以他们的利益最大化为首要,而管理层可能为了更高的报酬牺牲公司利益和资源来换取私人利益,可能进行不当的各种投资,又或者通过管理权力获取薪酬以外的额外收益等等,这些引起了严重的委托以及代理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指出“人们倾向会通过消耗一些资源去改变权力人物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方式包括审计、严格的控制系统、节制预算以及建立更透明的激励性补偿制度等”。
种种代理问题存在于我国现实状况中,如上市企业的高管人员借助在企业的便利中饱私囊,盲目地进行在职牟利,后被严惩之人屡见不鲜。同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也一向是热点问题。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令规章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使得大股东容易获得控制权收益,也就是操控控股股东的权力,攫取其他小股东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额外利润。因此,为了防止私利最大化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代理人的行为应该被制约,而采取的监督和制约就要产生代理成本。
综上,本文拟选取20132015年沪市A股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用管理费用率和其他应收款周转率分别作为第一类代理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代替指标,选择审计意见类型作为审计质量的代替指标,选取的控制变量有资产负债率、股权制衡度、总资产报酬率、董事会规模、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性,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审计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代理成本与审计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1.代理成本的定义
代理成本主要是指股东与代理人之间制订和施行明面上或者隐晦的合同所需要的的全部费用.由于信息固有的滞后性和反馈的低时效性,经理人很可能已经处于安于现有的收益状况和各种止步不前的公司业绩,但股东却缺少知道消息的渠道而因此无法得知运营是否良好。Jensen﹠Mecling 在1976年提出了代理成本的概念,他们认为代理成本是指设计,监督和约束有利益矛盾的代理人所付出的必要成本,加上代理人实施代理合同时成本超过利益所造成的剩余损失。主要包括:
(1)委托人的监管控制的成本,也就是其激励和监督代理人为所有者尽心尽力工作所付出的的成本;
(2)代理人的担保成本,也就是代理人来担保不去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而需要花费的成本,以及万一发生了有损委托人利益的情况要给予的赔偿;
(3)剩余损失,也就是委托人由于被委托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造成公司利益上的损失,即委托人在假定具有代理人相同地位,能力,职权的情况下行使效用最大化决策之间带来利润的不同。
2.国外代理成本的理论发展
在国外,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都领先于我国,所以其代理成本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Jensen﹠Mecling认为代理成本产生的原因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外部市场完全理性的情况下,信息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并且对称,由此减小了代理成本。但当外部市场非完全理性时,公司所有者和大股东们就可能聘用独立的外部审计师进行审计,降低了代理成本。研究者普遍认为,外部独立审计的质量越高,则代理成本就越低,因为独立审计是降低成本的需求,而外部的独立审计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Chow(1982)通过代理理论认识到,一个企业会开始找寻外部独立的审计,主要原因是因为要缓和管理人,股东和债权人当中的利益矛盾。在此基础上,他也运用了高管持股比,财务杠杆,公司规模等变量来表示代理成本的高低。在对1926年间一百多家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财务杠杆和债务规模与公司外部审计的需求有显著关系,而根据Harris和Raviv(1990)研究结果得出债务能缓和外部股东和管理者的冲突,即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
Francis和Wilso(1988)研究了公司代理成本的变化与审计需求度之间的关系,在保持公司成长性与客户群大小不变后发现,代理成本与知名审计师(Brand name auditor)之间存在联系。而且,公司有一些反映代理成本的量,会影响到企业对高质量审计的需要程度,这些变量有:管理人持股比,是否存在绩效相关的激励合约,股权集中程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冲突(财务杠杆),更换审计师后是否将发行新股或新债等。
3.国内代理成本的理论发展
我国的代理理论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西方晚,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公司的规模、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三个反映公司的代理冲突的变量中,公司规模与挑选会计事务所的好坏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倒U形关系存在于管理人持股比例与选择的会计事务所的质量之间,第一大股东出股比例与审计师的选择不存在显著关系的证据(李明辉,2006)。朱小平,刘西友(2009)以我国证券市场2000年至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分析审计质量对报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研究审计在解决第一类代理问题过程中的的公司治理问题,用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量,得出:前十大事务所的报酬业绩敏感性显著高于其他事务所,审计质量的高低显著影响会计业绩在薪酬契约中的作用,表明“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有效缓和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7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