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者财务特征及绩效分析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并购案越来越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经济实力、扩宽经营的领域、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选择沪深两市A股2015-2017年发生过并购行为与未发生并购行为且行业相同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logit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存在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特征有共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其并购的意愿越强烈;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其并购的意愿越强烈。其次,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在短期内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但从长期出发,对企业自身财务绩效的改善,在总体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财务绩效较并购前有所下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2
(一)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 2
(二)公司并购的绩效分析方法 3
1. 事件研究法 3
2. 会计研究法 3
二、研究设计 3
(一)研究假设 3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三)变量选取 4
(四)模型建立 5
三、上市公司并购者财务特征实证性分析 5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5
(二)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6
四、财务指标并购绩效分析 6
(一)并购绩效财务指标体系 6
(二)偿债能力分析 7
(三)盈利能力分析 7
(四)营运能力分析 8
五、研究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上市公司并购者财务特征及绩效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的手段来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了众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并购是企业用来提高自身经济实力、扩宽经营的领域、有效的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资本市场的主流趋势之一。自从1988年以来,我国掀起了公司并购重组的热潮,上市公司的资产并购的热情不断高涨,资产重组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案例层出不穷,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关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数量大幅增长,2017年全年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总量,交易总额大幅增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了上市公司的并购呢?其并购后是否有效提高公司效益呢?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52017年披露并购提示性公告且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案为样本,采用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指标进行Logit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同时计算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前一年,并购当年,后一年的财务指标平均值,进一步分析并购是否实现并购公司所期待的提高自身企业价值的目标,从而给其他有意实行并购重组的公司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文献综述
(一)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
并购是资本市场上永恒不变的话题,目前关于上市公司是否发生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的角度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相关学者对上市公司是否发生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Harford(2005)的研究表明,在并购浪潮期间,上市公司具有从众心理,容易发生“跟风”的行为,这导致了更多的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活动。李丰杉(2016)研究发现,公司的性质与公司并购控制转移权有相关关系,国有的公司性质对于并购的控股权的转移的影响显著性不高,但其影响系数较高。许若琪,孙自愿(2016)采用20082014发生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的样本,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由于热衷于提升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发生并购活动,且政府想增加财政收入的动机加剧了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黄昌富,李桑迪(2017)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行业竞争压力对企业的并购活动存在正向促进的作用。行业竞争压力越大,上市公司选择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行业竞争越激烈,其并购规模会随之增大。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Jenter and Lewellen(2015)研究发现,处于退休年龄段的公司的管理者,其所在的公司存在相应的“65岁效应”,即当公司的管理者的年龄在65岁左右时,公司并购的活动会显著增加。杨茗,周军(2016)对2009—2013年A股发生并购的所有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的并购中,国有企业高管的权力越小,该企业的并购规模越大。孔旭成(2017)通过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内在含义,得出管理人员的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发生并购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推动并购行为发展的动因。钱一梅(2017)实证研究并证明了CEO年龄与企业的并购行为呈现负相关关系,越年轻的CEO 越倾向于并购,且他们对并购的追求,是由于并购后会获得更高的薪酬导致的。梁雯,刘淑莲,李济含(2018)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与并购行为呈正相关,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并购行为就越频繁。
总体而言,以上关于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宏观角度和企业管理层的角度分析,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的推动,并购热潮引起的“跟风”效应,国有公司的性质,行业竞争的压力等;企业管理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年龄,独立董事的关系,管理者的权利大小,过度自信等。但是关于公司层面,尤其是关于公司并购者的财务特征方面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很少,因此分析我国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公司并购绩效分析方法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公司并购的绩效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
1.事件研究法是通过研究企业并购前后股票市场的反应来衡量绩效的方法。A.Mahate(2003)以英国发生的514起并购案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计算长期超额累积收益的方式来分析并购绩效,结果显示并购方式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现金收购方式的并购绩效最显著。陈兴秀(2012)对2011年沪深两市发生的并购案进行研究,共选取了59个样本,通过对其短期的超额累积收益指标的计算来测量企业的绩效,得到同行业产生并购活动的企业绩效提升大于跨行业的企业并购的结论。赵息,古拉拉哈力木(2017)以我国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评价其中长期绩效,结果表明,从长期的角度,并购活动并没有显著提高总样本的并购绩效。
2.会计研究法是以长期企业绩效变化来进行衡量的方法。Ghosh(2001)选取现金流的相关指标,对19811995年发生并购的企业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并购活动没有提高企业的绩效。葛结根(2015)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选取了2006-2011 年发生并购行为,控制权变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并购的支付方式和并购绩效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发生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偿并购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比政府为主导的无偿并购的上市公司绩效更好。李思勇,张晶(2017)采用会计研究法,对发生并购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在发生并购前后并购经营绩效的变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文献综述 2
(一)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 2
(二)公司并购的绩效分析方法 3
1. 事件研究法 3
2. 会计研究法 3
二、研究设计 3
(一)研究假设 3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三)变量选取 4
(四)模型建立 5
三、上市公司并购者财务特征实证性分析 5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5
(二)模型回归及结果分析 6
四、财务指标并购绩效分析 6
(一)并购绩效财务指标体系 6
(二)偿债能力分析 7
(三)盈利能力分析 7
(四)营运能力分析 8
五、研究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上市公司并购者财务特征及绩效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的手段来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了众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并购是企业用来提高自身经济实力、扩宽经营的领域、有效的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资本市场的主流趋势之一。自从1988年以来,我国掀起了公司并购重组的热潮,上市公司的资产并购的热情不断高涨,资产重组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案例层出不穷,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关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数量大幅增长,2017年全年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总量,交易总额大幅增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了上市公司的并购呢?其并购后是否有效提高公司效益呢?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52017年披露并购提示性公告且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并购案为样本,采用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指标进行Logit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同时计算上市公司发生并购重组前一年,并购当年,后一年的财务指标平均值,进一步分析并购是否实现并购公司所期待的提高自身企业价值的目标,从而给其他有意实行并购重组的公司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文献综述
(一)公司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
并购是资本市场上永恒不变的话题,目前关于上市公司是否发生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的角度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相关学者对上市公司是否发生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Harford(2005)的研究表明,在并购浪潮期间,上市公司具有从众心理,容易发生“跟风”的行为,这导致了更多的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活动。李丰杉(2016)研究发现,公司的性质与公司并购控制转移权有相关关系,国有的公司性质对于并购的控股权的转移的影响显著性不高,但其影响系数较高。许若琪,孙自愿(2016)采用20082014发生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的样本,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由于热衷于提升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发生并购活动,且政府想增加财政收入的动机加剧了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黄昌富,李桑迪(2017)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行业竞争压力对企业的并购活动存在正向促进的作用。行业竞争压力越大,上市公司选择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行业竞争越激烈,其并购规模会随之增大。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Jenter and Lewellen(2015)研究发现,处于退休年龄段的公司的管理者,其所在的公司存在相应的“65岁效应”,即当公司的管理者的年龄在65岁左右时,公司并购的活动会显著增加。杨茗,周军(2016)对2009—2013年A股发生并购的所有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的并购中,国有企业高管的权力越小,该企业的并购规模越大。孔旭成(2017)通过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内在含义,得出管理人员的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发生并购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推动并购行为发展的动因。钱一梅(2017)实证研究并证明了CEO年龄与企业的并购行为呈现负相关关系,越年轻的CEO 越倾向于并购,且他们对并购的追求,是由于并购后会获得更高的薪酬导致的。梁雯,刘淑莲,李济含(2018)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与并购行为呈正相关,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并购行为就越频繁。
总体而言,以上关于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宏观角度和企业管理层的角度分析,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的推动,并购热潮引起的“跟风”效应,国有公司的性质,行业竞争的压力等;企业管理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者的年龄,独立董事的关系,管理者的权利大小,过度自信等。但是关于公司层面,尤其是关于公司并购者的财务特征方面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很少,因此分析我国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特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公司并购绩效分析方法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公司并购的绩效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
1.事件研究法是通过研究企业并购前后股票市场的反应来衡量绩效的方法。A.Mahate(2003)以英国发生的514起并购案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计算长期超额累积收益的方式来分析并购绩效,结果显示并购方式对并购绩效产生影响,现金收购方式的并购绩效最显著。陈兴秀(2012)对2011年沪深两市发生的并购案进行研究,共选取了59个样本,通过对其短期的超额累积收益指标的计算来测量企业的绩效,得到同行业产生并购活动的企业绩效提升大于跨行业的企业并购的结论。赵息,古拉拉哈力木(2017)以我国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评价其中长期绩效,结果表明,从长期的角度,并购活动并没有显著提高总样本的并购绩效。
2.会计研究法是以长期企业绩效变化来进行衡量的方法。Ghosh(2001)选取现金流的相关指标,对19811995年发生并购的企业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并购活动没有提高企业的绩效。葛结根(2015)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选取了2006-2011 年发生并购行为,控制权变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并购的支付方式和并购绩效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发生以市场为主导的有偿并购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比政府为主导的无偿并购的上市公司绩效更好。李思勇,张晶(2017)采用会计研究法,对发生并购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在发生并购前后并购经营绩效的变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