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的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比较与应用分析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各行各业逐步建立。艺术品投资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利可图的三个投资项目之一,在我国已经成为热门投资项目。无论是门槛较高的“杰作”投资,或者是各地文交所挂牌的艺术品基金投资,都是投资者追逐的热点。然而,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艺术品的价值评估问题,如果会计无法对投资产品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估,那市场上一定会产生价格混乱的问题,最终在资本的影响下让艺术品投资也成为泡沫。本文就国内外四种具体的艺术品价格计量方法进行研究,以求能探究出在艺术品投资过程中合理的会计计量方法,为会计在艺术品价值评估工作中提供一份参考。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4
二、艺术品价值评估研究综述5
(一)投资性艺术品的价值影响因素5
(二)艺术品价格的主流评估方法6
三、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选择7
(一)重置成本法7
(二)收益现值法8
(三)现行市价法8
(四)未确知测度模型法9
四、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应用9
(一)收益现值法10
(二)现行市价法10
(三)未确知测度模型法10
(四)评估方法横向对比11
五、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基于数学模型的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比较与应用分析
会计学 龚钧延
引言
引言
当今世界上最有利可图的三个投资项目为:艺术品投资和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行各业在经济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艺术品作为商品交易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在03年和08年前后的两次艺术市场大幅增长后,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渠道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艺术品作为一种异质性商品,存在着价格不透明、价值难以衡量等问题。即使如此,在艺术品投资过程中,会计依然要能准确的衡量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在艺术品投资的实际操作中,添加艺术品屡见不鲜,例如刘益谦拿下的,从宋徽宗《写生珍禽图》(6171万元),陈逸飞《踱步》(4043万元),到宋人《瑞应图》(5824万元),清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龙”宝座(8578万港元),再到1.6亿元砍下吴彬的《十八应真图》,齐白石《可惜无声》册页。
但是在天价艺术品的新闻背后却是天价艺术品的市场萎缩,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2012春拍中,5000万至1亿元拍品的数量为9 件,同比2011年春减少了24 件,比2011年秋减少了14件;1000万至5000万拍品为98件,比去年秋拍减少了326件,降幅为76.89%;500万至1000万及其他价格区间的拍品数量也呈现相应的减少。今年春拍中,买家不再一味偏信包括《石渠宝笈》在内的传承著录,对一些在前几年市场中普遍认知的抢手货也出手谨慎。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艺术品交易总额达2108亿元。相较2011年亿元级拍品扎堆现象,2012年参与春秋拍的拍卖公司明显减少。经历连年的高速增长后,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出现回调势头。
2012年12月7日,保利秋季专场拍卖会在京落幕。保利、嘉德两大拍卖公司秋拍成交23.1亿元和17.45亿元,较2011年同期均下降超过50%。作为风向标的千万级拍品也已减少。数据显示,2011年保利秋拍过千万元拍品多达83件,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35件。
拍卖总成交额萎缩的同时,“重现市场”的“熟货”也罕见遇冷,一些重量级拍品行情蒸发数千万。清乾隆《张照书韩愈石鼓歌》卷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以7010万港元(含佣金)落槌,同件作品在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创下9026万港元成交记录,行情下跌两千多万港元。
在另一个方面,艺术品投资市场频发的诚信缺乏经典案例也同样令人震惊。2011年北京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自制“金缕玉衣”,竟由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顶级专家鉴定价值24亿,从银行抵押骗贷6亿多人民币。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汉代黄玉梳妆台及玉凳”在拍出2.2亿元之天价后,“造假者”现身并自我揭露,但鉴定者仍然坚持错误的鉴定结论。“欲望的盛宴过后,留下的是一地道德与良知的鸡毛”。凡此种种表明,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与鉴定过程的诚信沦丧之间形成巨大反差。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鉴定乱象亟待治理。
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在之前学者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计算对比,做出案例分析。探究在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行性高的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希望能为会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以为将来的研究者提供以往计算方法的数据报告。让后续研究更加便捷。
二、艺术品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一)投资性艺术品的价值影响因素
从艺术品的价值评估上看,艺术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在此基础上, 可以认为艺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艺术品自身内部因素、市场供求、艺术品投资及投机价值、炫耀性消费以及投资者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对于艺术品的炫耀性消费而言, 市场价格越高, 反而越能激发潜在买家的购买热情, 因为价格越高, 越能体现该购买者的经济实力从而为其博得荣誉, 获得更大的炫耀效用。艺术品的炫耀性消费心理会推动杰作的价格进行上涨。“凡勃伦效应”的存在对艺术品价格的提升产生了较大影响, 才导致艺术品拍卖市场越来越多“天价”的出现(胡静、昝胜锋,2008)。
但是艺术平市场的火热,或“天价”艺术品的频繁出现并不能代表艺术平投资的高效性,事实上主要艺术品市场价格却显著分化。2006—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累计增长134% ,同期日本和意大利艺术品拍卖价格却分别下跌74%与78% ,即使在文化背景相近的欧洲,瑞典和意大利艺术品价格也出现较大差异。导致艺术品价格分化的原因很复杂,但显然与艺术品这种特殊的商品有关(陈建奇、江怀进、杨业伟,2014)。
石阳和李曜(2013)对我国艺术品投资收益的研究中,根据2000~2011年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14454对重复交易样本,采用重复交易回归方法(Repeat Sales Regression,RSR),量化研究了艺术平市场的投资收益率,并从检验杰作效应角度缝隙了市场收益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艺术品价格的高涨与股市不景气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长存在一定相关性。(2)艺术品市场存在杰作效应,杰作的收益与市场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杰作”流动性较好、回报高, 投资“杰作”的风险较小。 Pesando (1993)采用 19771992年数据进行研究,没有证据表明高价“杰作”的资产组合能够跑赢整个市场。经济学家认为“杰作”的各种特征最终都将被资本化为它们的价格。Mei & Moses (2002) 认为,与便宜的作品相比,杰作往往风险更小或流动性更好,这种观念导致 “杰作” 的投资成本变高, 但从总体来看, 投资“杰作”没有获得超额回报。准确地说,大师的“杰作”更能获得炫耀性消费的福利和效用(Mandel, 2009)。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4
二、艺术品价值评估研究综述5
(一)投资性艺术品的价值影响因素5
(二)艺术品价格的主流评估方法6
三、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选择7
(一)重置成本法7
(二)收益现值法8
(三)现行市价法8
(四)未确知测度模型法9
四、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应用9
(一)收益现值法10
(二)现行市价法10
(三)未确知测度模型法10
(四)评估方法横向对比11
五、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基于数学模型的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比较与应用分析
会计学 龚钧延
引言
引言
当今世界上最有利可图的三个投资项目为:艺术品投资和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行各业在经济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艺术品作为商品交易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在03年和08年前后的两次艺术市场大幅增长后,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渠道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艺术品作为一种异质性商品,存在着价格不透明、价值难以衡量等问题。即使如此,在艺术品投资过程中,会计依然要能准确的衡量艺术品的实际价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在艺术品投资的实际操作中,添加艺术品屡见不鲜,例如刘益谦拿下的,从宋徽宗《写生珍禽图》(6171万元),陈逸飞《踱步》(4043万元),到宋人《瑞应图》(5824万元),清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龙”宝座(8578万港元),再到1.6亿元砍下吴彬的《十八应真图》,齐白石《可惜无声》册页。
但是在天价艺术品的新闻背后却是天价艺术品的市场萎缩,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2012春拍中,5000万至1亿元拍品的数量为9 件,同比2011年春减少了24 件,比2011年秋减少了14件;1000万至5000万拍品为98件,比去年秋拍减少了326件,降幅为76.89%;500万至1000万及其他价格区间的拍品数量也呈现相应的减少。今年春拍中,买家不再一味偏信包括《石渠宝笈》在内的传承著录,对一些在前几年市场中普遍认知的抢手货也出手谨慎。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艺术品交易总额达2108亿元。相较2011年亿元级拍品扎堆现象,2012年参与春秋拍的拍卖公司明显减少。经历连年的高速增长后,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出现回调势头。
2012年12月7日,保利秋季专场拍卖会在京落幕。保利、嘉德两大拍卖公司秋拍成交23.1亿元和17.45亿元,较2011年同期均下降超过50%。作为风向标的千万级拍品也已减少。数据显示,2011年保利秋拍过千万元拍品多达83件,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35件。
拍卖总成交额萎缩的同时,“重现市场”的“熟货”也罕见遇冷,一些重量级拍品行情蒸发数千万。清乾隆《张照书韩愈石鼓歌》卷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以7010万港元(含佣金)落槌,同件作品在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创下9026万港元成交记录,行情下跌两千多万港元。
在另一个方面,艺术品投资市场频发的诚信缺乏经典案例也同样令人震惊。2011年北京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自制“金缕玉衣”,竟由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顶级专家鉴定价值24亿,从银行抵押骗贷6亿多人民币。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汉代黄玉梳妆台及玉凳”在拍出2.2亿元之天价后,“造假者”现身并自我揭露,但鉴定者仍然坚持错误的鉴定结论。“欲望的盛宴过后,留下的是一地道德与良知的鸡毛”。凡此种种表明,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与鉴定过程的诚信沦丧之间形成巨大反差。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鉴定乱象亟待治理。
研究本课题就是要在之前学者的理论基础上,进行计算对比,做出案例分析。探究在会计实践工作中可行性高的艺术品价值评估方法。希望能为会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以为将来的研究者提供以往计算方法的数据报告。让后续研究更加便捷。
二、艺术品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一)投资性艺术品的价值影响因素
从艺术品的价值评估上看,艺术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在此基础上, 可以认为艺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艺术品自身内部因素、市场供求、艺术品投资及投机价值、炫耀性消费以及投资者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对于艺术品的炫耀性消费而言, 市场价格越高, 反而越能激发潜在买家的购买热情, 因为价格越高, 越能体现该购买者的经济实力从而为其博得荣誉, 获得更大的炫耀效用。艺术品的炫耀性消费心理会推动杰作的价格进行上涨。“凡勃伦效应”的存在对艺术品价格的提升产生了较大影响, 才导致艺术品拍卖市场越来越多“天价”的出现(胡静、昝胜锋,2008)。
但是艺术平市场的火热,或“天价”艺术品的频繁出现并不能代表艺术平投资的高效性,事实上主要艺术品市场价格却显著分化。2006—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累计增长134% ,同期日本和意大利艺术品拍卖价格却分别下跌74%与78% ,即使在文化背景相近的欧洲,瑞典和意大利艺术品价格也出现较大差异。导致艺术品价格分化的原因很复杂,但显然与艺术品这种特殊的商品有关(陈建奇、江怀进、杨业伟,2014)。
石阳和李曜(2013)对我国艺术品投资收益的研究中,根据2000~2011年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14454对重复交易样本,采用重复交易回归方法(Repeat Sales Regression,RSR),量化研究了艺术平市场的投资收益率,并从检验杰作效应角度缝隙了市场收益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艺术品价格的高涨与股市不景气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长存在一定相关性。(2)艺术品市场存在杰作效应,杰作的收益与市场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杰作”流动性较好、回报高, 投资“杰作”的风险较小。 Pesando (1993)采用 19771992年数据进行研究,没有证据表明高价“杰作”的资产组合能够跑赢整个市场。经济学家认为“杰作”的各种特征最终都将被资本化为它们的价格。Mei & Moses (2002) 认为,与便宜的作品相比,杰作往往风险更小或流动性更好,这种观念导致 “杰作” 的投资成本变高, 但从总体来看, 投资“杰作”没有获得超额回报。准确地说,大师的“杰作”更能获得炫耀性消费的福利和效用(Mandel, 200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