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附件)
合理的财务结构能够提高企业绩效。对于创业板上具有高风险性、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如何安排财务结构才能提高绩效?笔者选取深市创业板信息技术业48家上市企业2011-201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非流动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流动负债比率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且相对于主板和中小板信息技术企业,其流动负债比率较高,非流动负债比率较低。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4
(一)资本结构研究 4
1、资本结构理论 4
2、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5
(二)公司绩效研究 5
1、公司绩效理论 5
2、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 5
(三)公司绩效和资本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5
三、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7
(三)变量设计 7
1、被解释变量 7
2、解释变量 7
3、控制变量 7
(四)模型设计 8
四、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8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8
(二)相关性分析 10
(三)多元回归分析 10
五、结论与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与建议 11
(二)研究不足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
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会计131:王一存
引言
引言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说,创业板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美国NASDAQ创业板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顺利扶植了微软等一批世界500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公司。为了给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高科技产业、中小型和创业型等企业提供融资和发展的方便途径,完成支持创业企业发展、落实自主创新战略的历史使命,,我国于2009年开启创业板市场,逐渐为其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和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行业的中小型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整个信息技术行业占有不可忽视的分量,且具有高风险性、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然而,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企业起步较晚,是“十三五”规划列出的十大重点行业之首,但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实践中也对信息技术行业的新兴企业的缺乏充分认识,使其发展进程中缺少合理的指导,所以目前信息技术行业的中小企业成活率普遍不高、融资存在困难。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多在深市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所以依据信息技术公司自身特点和成长环境,再结合创业板的自身特点,系统全面地研究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考察他们合理的资本结构,用以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方法就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拟探讨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其资本结构的相关性。
二、文献综述
(一)资本结构研究
1、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一直是企业筹资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企业应综合全面地考虑其有关的影响因素,用恰当的方法来确定最佳企业资本结构,并且在以后减少或追加筹资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状况。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其理论发展史先后经历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和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美国的Mille和Modigliani两位学者于195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开启了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的先河。他们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当公司的债务比率由零增加到100 %时,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两位学者在1965年又发表了修正的MM理论,他们发现,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公司只要通过财务杠杆利益的不断增加,而不断降低其资本成本,负债越多,杠杆作用越明显,公司价值越大。当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趋近100%时,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此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
Jensen和Meekling于1976年发表著名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股权结构》,于是代理成本理论诞生。公司债务的违约成本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随着公司债务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随着提升,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这种代理成本最终要由股东承担,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会导致股东价值的降低。根据代理成本理论,债务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上述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仅限于债务的代理成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代理成本涉及公司的雇员、消费者和社会等,在资本结构的决策中也应予以考虑。
Ross、Leland和 Pyle于1977年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时引入了不对称信息理论,他认为投资者没有掌握投资风险等内部信息,于是通过了解公司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和惩罚制度,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将内部人的信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即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间接地判断公司的市场价值,故又可以称为信号理论。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4
(一)资本结构研究 4
1、资本结构理论 4
2、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5
(二)公司绩效研究 5
1、公司绩效理论 5
2、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 5
(三)公司绩效和资本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5
三、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7
(三)变量设计 7
1、被解释变量 7
2、解释变量 7
3、控制变量 7
(四)模型设计 8
四、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8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8
(二)相关性分析 10
(三)多元回归分析 10
五、结论与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与建议 11
(二)研究不足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
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会计131:王一存
引言
引言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可以说,创业板是一个门槛低、风险大、监管严格的股票市场,也是一个孵化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摇篮。美国NASDAQ创业板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顺利扶植了微软等一批世界500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公司。为了给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高科技产业、中小型和创业型等企业提供融资和发展的方便途径,完成支持创业企业发展、落实自主创新战略的历史使命,,我国于2009年开启创业板市场,逐渐为其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和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行业的中小型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整个信息技术行业占有不可忽视的分量,且具有高风险性、高成长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然而,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企业起步较晚,是“十三五”规划列出的十大重点行业之首,但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实践中也对信息技术行业的新兴企业的缺乏充分认识,使其发展进程中缺少合理的指导,所以目前信息技术行业的中小企业成活率普遍不高、融资存在困难。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多在深市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所以依据信息技术公司自身特点和成长环境,再结合创业板的自身特点,系统全面地研究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的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考察他们合理的资本结构,用以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方法就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拟探讨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其资本结构的相关性。
二、文献综述
(一)资本结构研究
1、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一直是企业筹资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企业应综合全面地考虑其有关的影响因素,用恰当的方法来确定最佳企业资本结构,并且在以后减少或追加筹资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状况。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其理论发展史先后经历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和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
美国的Mille和Modigliani两位学者于195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开启了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的先河。他们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当公司的债务比率由零增加到100 %时,企业的资本总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两位学者在1965年又发表了修正的MM理论,他们发现,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公司只要通过财务杠杆利益的不断增加,而不断降低其资本成本,负债越多,杠杆作用越明显,公司价值越大。当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趋近100%时,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此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
Jensen和Meekling于1976年发表著名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股权结构》,于是代理成本理论诞生。公司债务的违约成本是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函数;随着公司债务资本的增加,债权人的监督成本随着提升,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这种代理成本最终要由股东承担,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比率过高会导致股东价值的降低。根据代理成本理论,债务资本适度的资本结构会增加股东的价值。上述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仅限于债务的代理成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代理成本涉及公司的雇员、消费者和社会等,在资本结构的决策中也应予以考虑。
Ross、Leland和 Pyle于1977年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时引入了不对称信息理论,他认为投资者没有掌握投资风险等内部信息,于是通过了解公司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激励和惩罚制度,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将内部人的信息传递给外部投资者,即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间接地判断公司的市场价值,故又可以称为信号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