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作业成本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运用传统成本计算法核算成本,然而这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的成本管理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中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况,借此引入作业成本法,阐述作业成本法基础相关概念及核算程序,并用案例分析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得出作业成本法具有提供信息准确性,决策相关性,便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等优点。其次,分析中小企业中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如何有效应用作业成本法提出实用性建议,并对其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未来展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
1.国内研究综述2
2.国外研究综述2
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述3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述3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点4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4
三、中小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5
四、案例分析6
(一)XY公司简介6
(二)不同核算方法下成本信息的比较6
1.传统成本法7
2.作业成本法7
3.比较分析9
五、结论与建议9
(一)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建议9
(二)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基于作业成本法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基数极大,2015年时已超过7017万,是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然而国内外的大型公司和企业对它们虎视眈眈,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他们无法在诸如生产效率和资金筹措等多个方面与大型企业分庭抗礼,导致成本更高,获利效果更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需要建立良好的意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只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据自身的管理经验在进行管理,对于成本管理没有给予足够多的重视,企业内部也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中小企业还未能够建立健全的财务系统来收集成本数据,导致成本信息失真。这种建立在错误信息基础上制定的决策是导致企业未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对于生产经营缺乏综合全面考虑,成本管理仅被视为压缩成本的手段,这就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内容方面仅考虑本公司生产技术条件,忽略了同行竞争,客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不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企业的收入与成本共同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所以成本水平是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才能使其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和成长。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多使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成本信息的核算,但这种方法显然已经充满弊端。由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是用工时去衡量生产过程中的分配,以此为依据将成本分配给产品的不同批次或是品种,这样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多样化、小批量”生产类型,更不适用于现在市场的个性化要求。产品成本结构中与工时无关的间接费用比例也逐渐增加,如果将这部分费用也按照传统成本法进行分配,那么必然会导致费用的不合理分配。而作业成本法根据费用发生的原因来分配制造费用,在费用分配的基准与费用发生的原因之间建立因果联系,有助于企业更好的了解资源消耗在了哪里以及哪种产品消耗的资源更多,从而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实现成本控制并做出更科学的做出管理决策。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的会计学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就提出了“作业会计”的概念,其中要以埃里克.科勒为首,他在1941年初为此发表一篇专著,着重对“作业说明法”和相关的作业账户等问题认真地进行了探讨说明,1952年时又在自己所编著的《会计词典》中仔细地说明了“作业”的概念,并且对于“作业账户”这一名词做了详细的解释。在这之后3年,另一位学者,乔治.斯托布斯将作业成本这一概念又引入了自己的著作《收益的会计概念》并且对其进行了新的阐述,之后又在1971年再次解释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定义,并且写在了自己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这部著作中。为“作业会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罗宾.库巧在《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一书中提出,成本是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作业产生的成本之和;之后他还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时间、动机、ABC的本质等方面详细地探索其意义,将这种方法的计算模式和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外还有其他专家学者进行了发散性的研究,比如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就结合企业实际,将作业成本法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方式整理出来,写在了自己的著作《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一书中。他还提出了一个理念,即作业成本法对企业成本核算所起到的计算和控制作用对管理者具体了解企业成本并精确控制企业成本有重要作用。90年代之后,科技进一步发达,制造业生产中间接费用比重逐渐增加,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成功的实施,在这种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更加广泛。2003年,戴维本将成本法应用到产品前端设计部分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最终得出作业成本法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数据的结论。2012年,卡普兰教授认为传统的管理会计职能逐渐边缘化,需要有强有力的管控思路来重建管理会计的作用,这种方式便是作业成本法。此外,对于产品成本的内容他也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运输费用也应当计入产品成本;而分配制造中产生的间接费用就是作业成本法的操作原理。现在国外早已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企业中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案例也已经不是个例。
2.国内研究综述
1993年时,我国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规定将采用新的制造成本法取代过去长期实用的完全成本法。上世纪50年代,余绪缨教授及其项目团队在《当代财经》中多次发表有关作业成本法的论述,在国内开始传授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知识,向国人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实际运用方法。欧佩玉在2000年时初次将作业成本法在国内某制造企业中进行了实践,并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使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有了实践性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成本管理思路,为日后研究学者提供应用研究的案例。2004年,胡玉明将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性意义进行了阐释,并将其划分出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回避”,要求企业从战略角度考虑公司成本,实现消除不合理和不增值的成本的目的,这也是战略管理可实现的最高水平。第二级称为“成本控制”,这一级提高了战略管理的高度,并提出通过控制成本的发生次数,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增值业务和不必要的浪费。2011年,郭春明又将作业成本法与信息时代相结合,重点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了探索,又对产品的成本控制进行了划分。刘燕(2014)认为,成本控制方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的比较中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运营中心的划分可以更清楚地界定ABC,业绩评估更加方便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实现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她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改进成本管理的方法:产品开发,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尤其近些年间,关于ABC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把重点放在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并结合案例分析,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某行业的研究,为我国能在现实企业经营活动中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重大参考作用。如韩东(2017)在《作业成本法在CK公司应用的案例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如何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并为更有效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合理性建议;孙婷婷(2017)发表了《作业成本法在中小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根据服装行业企业的生产流程,识别服装作业及动因,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服装产品的单位成本,并把其与原有成本核算法下计算的单位成本比较,最终得出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服装行业,并可帮助服装企业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以及做出生产销售方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2
1.国内研究综述2
2.国外研究综述2
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述3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述3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点4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4
三、中小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5
四、案例分析6
(一)XY公司简介6
(二)不同核算方法下成本信息的比较6
1.传统成本法7
2.作业成本法7
3.比较分析9
五、结论与建议9
(一)中小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建议9
(二)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基于作业成本法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基数极大,2015年时已超过7017万,是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然而国内外的大型公司和企业对它们虎视眈眈,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而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他们无法在诸如生产效率和资金筹措等多个方面与大型企业分庭抗礼,导致成本更高,获利效果更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需要建立良好的意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只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据自身的管理经验在进行管理,对于成本管理没有给予足够多的重视,企业内部也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中小企业还未能够建立健全的财务系统来收集成本数据,导致成本信息失真。这种建立在错误信息基础上制定的决策是导致企业未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对于生产经营缺乏综合全面考虑,成本管理仅被视为压缩成本的手段,这就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内容方面仅考虑本公司生产技术条件,忽略了同行竞争,客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不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企业的收入与成本共同决定了企业的利润,所以成本水平是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才能使其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和成长。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多使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成本信息的核算,但这种方法显然已经充满弊端。由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是用工时去衡量生产过程中的分配,以此为依据将成本分配给产品的不同批次或是品种,这样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多样化、小批量”生产类型,更不适用于现在市场的个性化要求。产品成本结构中与工时无关的间接费用比例也逐渐增加,如果将这部分费用也按照传统成本法进行分配,那么必然会导致费用的不合理分配。而作业成本法根据费用发生的原因来分配制造费用,在费用分配的基准与费用发生的原因之间建立因果联系,有助于企业更好的了解资源消耗在了哪里以及哪种产品消耗的资源更多,从而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实现成本控制并做出更科学的做出管理决策。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的会计学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就提出了“作业会计”的概念,其中要以埃里克.科勒为首,他在1941年初为此发表一篇专著,着重对“作业说明法”和相关的作业账户等问题认真地进行了探讨说明,1952年时又在自己所编著的《会计词典》中仔细地说明了“作业”的概念,并且对于“作业账户”这一名词做了详细的解释。在这之后3年,另一位学者,乔治.斯托布斯将作业成本这一概念又引入了自己的著作《收益的会计概念》并且对其进行了新的阐述,之后又在1971年再次解释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定义,并且写在了自己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这部著作中。为“作业会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罗宾.库巧在《一论ABC的兴起:什么是ABC系统?》一书中提出,成本是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作业产生的成本之和;之后他还根据作业成本法的时间、动机、ABC的本质等方面详细地探索其意义,将这种方法的计算模式和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外还有其他专家学者进行了发散性的研究,比如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就结合企业实际,将作业成本法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方式整理出来,写在了自己的著作《计量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一书中。他还提出了一个理念,即作业成本法对企业成本核算所起到的计算和控制作用对管理者具体了解企业成本并精确控制企业成本有重要作用。90年代之后,科技进一步发达,制造业生产中间接费用比重逐渐增加,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成功的实施,在这种环境下,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更加广泛。2003年,戴维本将成本法应用到产品前端设计部分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最终得出作业成本法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数据的结论。2012年,卡普兰教授认为传统的管理会计职能逐渐边缘化,需要有强有力的管控思路来重建管理会计的作用,这种方式便是作业成本法。此外,对于产品成本的内容他也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运输费用也应当计入产品成本;而分配制造中产生的间接费用就是作业成本法的操作原理。现在国外早已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企业中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案例也已经不是个例。
2.国内研究综述
1993年时,我国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规定将采用新的制造成本法取代过去长期实用的完全成本法。上世纪50年代,余绪缨教授及其项目团队在《当代财经》中多次发表有关作业成本法的论述,在国内开始传授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知识,向国人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实际运用方法。欧佩玉在2000年时初次将作业成本法在国内某制造企业中进行了实践,并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使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有了实践性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关成本管理思路,为日后研究学者提供应用研究的案例。2004年,胡玉明将作业成本法的战略性意义进行了阐释,并将其划分出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回避”,要求企业从战略角度考虑公司成本,实现消除不合理和不增值的成本的目的,这也是战略管理可实现的最高水平。第二级称为“成本控制”,这一级提高了战略管理的高度,并提出通过控制成本的发生次数,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增值业务和不必要的浪费。2011年,郭春明又将作业成本法与信息时代相结合,重点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了探索,又对产品的成本控制进行了划分。刘燕(2014)认为,成本控制方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在的比较中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运营中心的划分可以更清楚地界定ABC,业绩评估更加方便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实现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她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改进成本管理的方法:产品开发,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尤其近些年间,关于ABC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把重点放在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并结合案例分析,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某行业的研究,为我国能在现实企业经营活动中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重大参考作用。如韩东(2017)在《作业成本法在CK公司应用的案例研究》一文中,分析了如何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并为更有效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合理性建议;孙婷婷(2017)发表了《作业成本法在中小服装企业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根据服装行业企业的生产流程,识别服装作业及动因,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服装产品的单位成本,并把其与原有成本核算法下计算的单位成本比较,最终得出作业成本法适用于服装行业,并可帮助服装企业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以及做出生产销售方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