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差错及其更正对企业的影响(附件)
阐述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根据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98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了会计差错的定义,借鉴徐丹对于2013—2014年的上市公司的会计差错的分析,归纳总结会计差错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同时也分析研究了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对于会计更正方面,对于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了解会计差错更正对于企业的影响。分析问题之后就是解决问题,对于会计差错更正标准和原则以及方法(追溯重述法)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更正,追溯重述法
目录
1 引言 1
1.1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会计差错 4
2.1 会计差错的定义 4
2.2 会计差错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 4
2.3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 6
3 会计差错更正 7
3.1 会计差错更正现状分析 7
3.2 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因 7
4 会计差错更正对于企业的影响 8
4.1 对于企业声誉的影响 8
4.2 对于企业损益的影响 9
5会计差错更正处理 10
5.1 会计差错更正标准 10
5.2 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 12
5.3 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1.1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历年来,上市公司对于会计差错更正的行为就一直在发生且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加增。上美国会计总署 GAO(2006)发现,在1997年,美国上市公司发布会计差错更正报告的上市公司有83家,到了2015年竟然有了439家,数量大大增加。佘晓燕(2008)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发布会计差错报告的数量有402家,到2006年有了991家,到2016年已经有1669家,这十年间上市公司报告会计差错的数量骤然升高。据wind数据统计,在2018年5月1日至5月19日之间(年报发布之后),两市已经有陆续22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有关财报的会计更正、会计补充报告。从上述数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统计可知,上市公司出现会计差错更正这一现象逐年增加且呈大幅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出现的问题原因值得深究。
从本质上来看,差错更正是对会计错误的更正,无论上市公司进行哪种类型的差错更正,都说明上市公司的前期会计信息存在虚假之处、存在会计报表造假的嫌疑,容易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1]。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公司内部治理和控制的不足之处。所以,进行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警示上市公司要及时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同时对上市公司会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能得到保障,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而就能保障投资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使用。对于现存制度的缺陷也能得到相应的改善,与此同时还能促进资本市场进行良性运转。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961年,国外研究者着手于会计差错的相关研究,1961年之后对于会计差错的研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美国乔治亚洲审计研究中心(1981)指出,对于会计差错的研究在国际上少之又少,因此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在此之后,对于会计差错的研究开始慢慢步入正轨。Fox(1961)提出避免非主观故意会计差错的产生方法应该讲统计理论运用于实质性会计活动中。与此同时,也总结出了两种非主观故意会计差错的两种分类,一种是会计计量差错,另一种是会计控制差错。
19世纪Brief(1965)对会计差错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区分收入和资本不能依据会计差错,依靠会计差错分摊固定资产原始成本也会出现错误。根据19世纪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会计差错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低一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具备及时性,第二点是购买新的资产来代替旧的资产的具体会计处理在净利润方面容易出现错误。Brief也指出,因为会计人员主观意识错误地理解和运用了谨慎性原则是出现会计差错的最大的原因。有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这一手段来进行盈余操作,Dechow、Sloan和Sweeney(1996)对92家有盈余操作的美国公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推迟确认应收账款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和费用,造成了会计差错从而利用会计差错进行盈余操控。
也有部分学者对其他国家进行了研究,列如Ahmed和Goodwin(2007)对19702003年期间澳大利亚公司进行了研究,指出消极重述数量大于积极重述数量。Coffee(2003)从安然事件的分析入手,他认为公司的审计师独立性较差是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具体是因为审计师因为利益关系选择了错误的会计政策,对于报表中的实质性错误不及时纠正,违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原则,这是日后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所在。通过浏览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学者相对于国内研究者而言在前期差错及其更正的实证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早且研究的领域较为宽广,研究成果也较丰富,我国的前期差错以及更正研究很多都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这对我国会计对于会计差错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会计差错以及更正的意义以及公司现状分析,李秀梅(2013)提出避免会计差错出现的现实意义有实现持续发展、避免会计错误能够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审核财务工作和维护财产安全。这也是研究会计差错的现实意义。 会计差错更正方法选择正确的原因,洪丽娜(2015)通过分析得出在会计差错情况很容易出现在会计核算这一过程中,要是会计差错得到更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更正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会计差错纰漏处理要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与此同时,对于会计政策乱用这一情况的出现也应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纠正,这样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才能得到保证。朱振宇、张莉(2010)表示会计差错更正有相应的正确的较为妥善的处理方法,会计差错更正首先要得对错误进行区分,确定错误类型,进而针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最适合最正确的方法对错误进行更正。经过以上处理之后,就能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才能成为使用者的参考依据。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是在错误发生后的及时补救的方法,要减少甚至不出现会计差错的根本解决方法应该是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方面的监管力度,树立预防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会计差错的产生。
会计差错更正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孔艳、夏红雨、刘艳云(2014)就提出了自己研究的方法。研究指出会计差错处理是会计事务处理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工作,限今为止对于会计差错的概念认知和处理方式都不是十分准确。本文基于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为基础,提出“设置会计差错账户调整法”,作者认为此能对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符合记账规则的方法,这对于会计工作中来说是一项规避错误的好方法。
目录
1 引言 1
1.1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会计差错 4
2.1 会计差错的定义 4
2.2 会计差错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 4
2.3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 6
3 会计差错更正 7
3.1 会计差错更正现状分析 7
3.2 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因 7
4 会计差错更正对于企业的影响 8
4.1 对于企业声誉的影响 8
4.2 对于企业损益的影响 9
5会计差错更正处理 10
5.1 会计差错更正标准 10
5.2 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 12
5.3 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1.1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历年来,上市公司对于会计差错更正的行为就一直在发生且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加增。上美国会计总署 GAO(2006)发现,在1997年,美国上市公司发布会计差错更正报告的上市公司有83家,到了2015年竟然有了439家,数量大大增加。佘晓燕(2008)发现,在1999年到2001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发布会计差错报告的数量有402家,到2006年有了991家,到2016年已经有1669家,这十年间上市公司报告会计差错的数量骤然升高。据wind数据统计,在2018年5月1日至5月19日之间(年报发布之后),两市已经有陆续22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有关财报的会计更正、会计补充报告。从上述数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统计可知,上市公司出现会计差错更正这一现象逐年增加且呈大幅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出现的问题原因值得深究。
从本质上来看,差错更正是对会计错误的更正,无论上市公司进行哪种类型的差错更正,都说明上市公司的前期会计信息存在虚假之处、存在会计报表造假的嫌疑,容易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1]。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公司内部治理和控制的不足之处。所以,进行上市公司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警示上市公司要及时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同时对上市公司会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能得到保障,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而就能保障投资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使用。对于现存制度的缺陷也能得到相应的改善,与此同时还能促进资本市场进行良性运转。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961年,国外研究者着手于会计差错的相关研究,1961年之后对于会计差错的研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美国乔治亚洲审计研究中心(1981)指出,对于会计差错的研究在国际上少之又少,因此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在此之后,对于会计差错的研究开始慢慢步入正轨。Fox(1961)提出避免非主观故意会计差错的产生方法应该讲统计理论运用于实质性会计活动中。与此同时,也总结出了两种非主观故意会计差错的两种分类,一种是会计计量差错,另一种是会计控制差错。
19世纪Brief(1965)对会计差错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区分收入和资本不能依据会计差错,依靠会计差错分摊固定资产原始成本也会出现错误。根据19世纪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会计差错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低一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具备及时性,第二点是购买新的资产来代替旧的资产的具体会计处理在净利润方面容易出现错误。Brief也指出,因为会计人员主观意识错误地理解和运用了谨慎性原则是出现会计差错的最大的原因。有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这一手段来进行盈余操作,Dechow、Sloan和Sweeney(1996)对92家有盈余操作的美国公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推迟确认应收账款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和费用,造成了会计差错从而利用会计差错进行盈余操控。
也有部分学者对其他国家进行了研究,列如Ahmed和Goodwin(2007)对19702003年期间澳大利亚公司进行了研究,指出消极重述数量大于积极重述数量。Coffee(2003)从安然事件的分析入手,他认为公司的审计师独立性较差是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具体是因为审计师因为利益关系选择了错误的会计政策,对于报表中的实质性错误不及时纠正,违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原则,这是日后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所在。通过浏览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学者相对于国内研究者而言在前期差错及其更正的实证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早且研究的领域较为宽广,研究成果也较丰富,我国的前期差错以及更正研究很多都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这对我国会计对于会计差错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研究会计差错以及更正的意义以及公司现状分析,李秀梅(2013)提出避免会计差错出现的现实意义有实现持续发展、避免会计错误能够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审核财务工作和维护财产安全。这也是研究会计差错的现实意义。 会计差错更正方法选择正确的原因,洪丽娜(2015)通过分析得出在会计差错情况很容易出现在会计核算这一过程中,要是会计差错得到更正,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更正方式进行处理,对于会计差错纰漏处理要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与此同时,对于会计政策乱用这一情况的出现也应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纠正,这样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才能得到保证。朱振宇、张莉(2010)表示会计差错更正有相应的正确的较为妥善的处理方法,会计差错更正首先要得对错误进行区分,确定错误类型,进而针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最适合最正确的方法对错误进行更正。经过以上处理之后,就能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才能成为使用者的参考依据。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是在错误发生后的及时补救的方法,要减少甚至不出现会计差错的根本解决方法应该是加强对于会计核算方面的监管力度,树立预防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会计差错的产生。
会计差错更正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孔艳、夏红雨、刘艳云(2014)就提出了自己研究的方法。研究指出会计差错处理是会计事务处理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工作,限今为止对于会计差错的概念认知和处理方式都不是十分准确。本文基于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为基础,提出“设置会计差错账户调整法”,作者认为此能对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符合记账规则的方法,这对于会计工作中来说是一项规避错误的好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