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约束产权性质与企业避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避税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相关学者对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也做出了许多研究。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融资约束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瓶颈之一,而融资约束也是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2010-2015年沪深两市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融资约束的角度研究不同水平下的融资约束对企业避税活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该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与融资不受约束公司相比,融资约束公司避税的程度提高得更为明显,避税的动机更强。同时,相比国有企业,受融资约束的非国有企业的避税意图更为明显,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显著。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
1.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避税 2
2.产权性质与企业避税 3
3.外部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 3
(二)企业避税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 3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
(一)融资约束与企业避税 4
(二)融资约束、产权性质与企业避税 4
四、研究设计 5
(一)数据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二)研究模型与研究变量 5
1.企业避税变量测度 5
2.融资约束变量设计 5
3.模型设计 6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 7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7
(三)多元回归分析 8
六、研究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融资约束、产权性质与企业避税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引言
引言
在一个理想的资本主义市场中,企业的内外部资本是可以相关转化替代的,从而企业的投资行为仅和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关。但是现实世界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交易费用,该理想状态并不存在。尤其是内外部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场资金成本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对外融资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融资约束也因此而产生。当今,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融资约束问题却一直制约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成为各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阻碍。世界权威金融组织调查发现,在所有被调查国家中,中国受融资约束问题的影响最大,绝大多数中国的非金融类上市企业都将融资约束列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Claessens和Tzioumis,2006)。随后,国务院也发表了我国大部分企业指出融资约束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的研究报告。基于此,不少学者关注了融资约束如何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财务战略等(如李焰和陈才东,2007;韩忠雪和周婷婷,2011;岑维和童娜琼,2015),然而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之一,税收战略亦对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关于融资约束如何影响企业税收筹划问题,近几年,仅少数学者展开了有限的探讨(周芸,2001;熊彩虹,2005;段磊,2013)。现纳税企业常常利用会计和税法的差异性,税率的差别以及法律上的漏洞,采取一定的避税手段来减轻或解除税负,从而节省现金支出达到避税的目的。该行为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价值、投资效率,甚至可能加剧信息不对称,引发一系列公司治理问题。而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融资约束正是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企业避税,相比不受融资约束的公司,受融资约束的公司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避税策略,从而其避税程度提高得更为明显。梳理已有文献可知,融资约束相关文献对企业避税的关注仍然不够,因此,本文基于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视角,意在考察不同水平的融资约束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异。针对该问题的检验希望能够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为未来研究此方向的学者提供帮助。
二、文献综述
(一) 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前人关于企业避税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影响因素的探讨,本文从公司治理机制、产权性质与外部融资约束三个方面予以文献梳理。
1.公司治理机制与企业避税
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规避税收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主要就股权结构、债务水平、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等因素对企业避税进行了研究。
在对股权结构与企业避税的相关研究中,Chen等(2010)研究发现公司股权越集中,更有动机去寻求避税,因为这样股东可以获得更多由避税带来的节税收益。之后,苏珊珊(2012)也证明了股权集中度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然而,Badertscher等(2013)却认为高股权集中度的公司税收规避程度反而更低,因为当今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少数管理者在掌握经营权和决策权时会变得相对保守,他们着眼于短期的绩效和目标而不愿去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而避税活动往往就存在很大风险。颜淑姬(2015)则通过实证证明了长期机构持股能不仅能够有效发挥监督作用,而且能使避税程度降低。王跃堂(2009)根据薪酬契约假设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避税行为呈正相关性,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会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避税程度。
在对企业债务水平与企业避税的相关研究中,Sweeney(1994)和Defond(1998)认为企业债务水平与避税程度呈负相关性,企业债务水平的提高会抑制企业的避税活动。而DeAngelo(1994)则表明公司债务水平与避税行为大小呈正相关性,当公司面临财务危机时,公司会采取降低应纳税额同时调增会计利润的办法,从而稳住业绩,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与DeAngelo(1994)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国内学者李增福(2010)也认为公司债务水平与避税行为大小显著正相关。
关于管理层激励对企业避税的影响, Crocker和Slemrod(2005)认为经理人薪酬激励是导致公司避税行为的重要原因,Phillips(2003)、Rego 和Wilson(2012)同样证实了这一结论。我国学者刘华等(2010)认为企业的管理层股权激励越高,其避税程度越强,这是由于管理层获得股权后渴望获得更高的节税收益,因此其避税的意图更加明显。随后,徐冠楠(2014)也检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避税显著正相关性,并在已有的模型上加入了企业产权性质的变量,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给予管理层同等的股权激励下,非国有企业的避税程度更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