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控制度的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以致一跃超过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可是,高速成长的经济模式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落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不清晰、权力失控等。所以,我国需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通过内控体系的构建增强其时效性,从而是行政管理能效进一步提升。而预算内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关键部分,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他业务以预算业务为基准。因此,完善的预算内控对构建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起到一个决定性作用。本文将从内控层面上,探索构建预算内控制度的可行途径,从而强化事业机关内控能效,从而建立一个健全完备的行政事业单位。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控制度
目 录
1 引言 1
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控制度的概述 1
2.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概述 1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3
3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业务流程 3
3.1 预算编制流程3
3.2 预算批复流程4
3.3 预算执行流程5
3.4 决算与考评流程5
4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风险点 5
4.1 预算管理存在的风险点 6
5 防范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内控措施 8
5.1 合理设置预备费 8
5.2 增强业务规划、计划与预算编制的有效链接 8
5.3 加强预算执行严肃性和科学性 9
5.4 完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 9
6 以G市地税局为例预算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9
6.1 G市地税局预算内控现状分析10
6.2 G市地税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0
6.3 对G市地方税务局改善的建议 11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1]。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2]。为了规范其内部控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方法,响应习近平书记的廉政政策,增强其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国在2014年1月1日起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其中对于内控目标做出明确说明。对单位预算执行严格的内控管理,已经成为机关综合治理的构成部分,其编写制定和实行连接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整个始末,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产是否安全、财务信息是否完好以及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完备。因此,必须要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控作为关键点来对待,同时根据内部控制实行的一些方针,加以改善。
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控制度的概述
2.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概述
2.1.1 预算的涵义
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结合管理服务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当年或者超过一个年度的管理服务和财务事项进行相关经费、额度的测算和安排的过程[3]。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通过创建合适的预算管理系统来保证各个部门、各环节的工作程序、职责任务以及具体要求的完成,比如:预算的编制、批复、执行、决算与考评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单位依据自身活动规划、任务目标所制定的年度内财政整体规划,预算形式又分为收入和支出两大范畴。
2.1.2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政府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及非税收收入等[4]。
首先,在预算资金配置上,需要结合收支和需求供应的有机联系,将年度预算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制定科学的分配计划。
然后,政府性收益、预算内行政收益、政府组织的社会收益等,对于这些财政性收益来源,需要依据相关政策严格实施预算流程。
最后,政府基金、事业性收益、税收之外的行政收益等,需要依据本单位上一年收益分配情况,结合年度内收益项目、资金额度等,对上年度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没有调整及不改变宏观经济因素的状态下,通常用上年度收入数测算。对于收费标准、收费项目等存在变化的,应根据外部整体经济环境趋势,结合上年度资金配置基础,对当年预算进行调整优化。
2.1.3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预算
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项目经费、日常公用支出、经常性专项支出经费[4]。
首先,基本支出预算编写包括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是各预算单位为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保证单位照常运行来编写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其中,在职人员经费主要有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职员福利费、社会保障缴费等;离退经费支出主要包括离退工资支出、离休成本支出等。
其次,项目经费预算范畴包括:规模性维修维护经费、资产购置成本支出等。单位处于业务发展需求,要购进相应的固定资产,如果固定资产出现损耗,还需及时补足和维护,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在项目成本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廉洁节约,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或增减预算。
再次,常规支出预算。这一部分的支出是单位进行常规业务、办理各项事宜所产生的成本支出,如通讯费、办公耗材支出、培训支出、办公实施维护、购置支出等。
最后,常规专项支出预算。此类支出主要是为了满足单位的特殊职能。如各类会议支出、物业经费、租赁资金等。支出时需要根据具体类目做出详细说明,经财务批准后纳入预算体系内。
2.1.4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有全面预算和部门预算两个类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则主要以部门预算为主,并以此作为开展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行政事业单位怎样运用好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指的是财政部门首先审核政府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审核后的编制交由立法机关审议并通过。部门预算是反映政府部门的所有财政收支的一种预算,它是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编制,是一种规范性的文件,来反映政府部门的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情况[5]。
2.1.5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流程涵盖了编制、批复、执行、考评四个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单位各部门,各个职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控单位的财政资金,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确保预算工作正常运行。
目 录
1 引言 1
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控制度的概述 1
2.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概述 1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3
3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业务流程 3
3.1 预算编制流程3
3.2 预算批复流程4
3.3 预算执行流程5
3.4 决算与考评流程5
4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风险点 5
4.1 预算管理存在的风险点 6
5 防范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内控措施 8
5.1 合理设置预备费 8
5.2 增强业务规划、计划与预算编制的有效链接 8
5.3 加强预算执行严肃性和科学性 9
5.4 完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 9
6 以G市地税局为例预算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9
6.1 G市地税局预算内控现状分析10
6.2 G市地税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0
6.3 对G市地方税务局改善的建议 11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预算是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1]。它规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数量、财政支出的各项用途和数量,反映着整个国家政策、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2]。为了规范其内部控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方法,响应习近平书记的廉政政策,增强其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国在2014年1月1日起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其中对于内控目标做出明确说明。对单位预算执行严格的内控管理,已经成为机关综合治理的构成部分,其编写制定和实行连接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整个始末,其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财产是否安全、财务信息是否完好以及所提供的服务是否完备。因此,必须要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控作为关键点来对待,同时根据内部控制实行的一些方针,加以改善。
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内控制度的概述
2.1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概述
2.1.1 预算的涵义
预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结合管理服务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当年或者超过一个年度的管理服务和财务事项进行相关经费、额度的测算和安排的过程[3]。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通过创建合适的预算管理系统来保证各个部门、各环节的工作程序、职责任务以及具体要求的完成,比如:预算的编制、批复、执行、决算与考评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是单位依据自身活动规划、任务目标所制定的年度内财政整体规划,预算形式又分为收入和支出两大范畴。
2.1.2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政府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及非税收收入等[4]。
首先,在预算资金配置上,需要结合收支和需求供应的有机联系,将年度预算资金进行统筹管理,制定科学的分配计划。
然后,政府性收益、预算内行政收益、政府组织的社会收益等,对于这些财政性收益来源,需要依据相关政策严格实施预算流程。
最后,政府基金、事业性收益、税收之外的行政收益等,需要依据本单位上一年收益分配情况,结合年度内收益项目、资金额度等,对上年度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没有调整及不改变宏观经济因素的状态下,通常用上年度收入数测算。对于收费标准、收费项目等存在变化的,应根据外部整体经济环境趋势,结合上年度资金配置基础,对当年预算进行调整优化。
2.1.3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预算
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项目经费、日常公用支出、经常性专项支出经费[4]。
首先,基本支出预算编写包括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是各预算单位为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保证单位照常运行来编写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其中,在职人员经费主要有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职员福利费、社会保障缴费等;离退经费支出主要包括离退工资支出、离休成本支出等。
其次,项目经费预算范畴包括:规模性维修维护经费、资产购置成本支出等。单位处于业务发展需求,要购进相应的固定资产,如果固定资产出现损耗,还需及时补足和维护,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在项目成本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廉洁节约,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挪用或增减预算。
再次,常规支出预算。这一部分的支出是单位进行常规业务、办理各项事宜所产生的成本支出,如通讯费、办公耗材支出、培训支出、办公实施维护、购置支出等。
最后,常规专项支出预算。此类支出主要是为了满足单位的特殊职能。如各类会议支出、物业经费、租赁资金等。支出时需要根据具体类目做出详细说明,经财务批准后纳入预算体系内。
2.1.4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有全面预算和部门预算两个类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则主要以部门预算为主,并以此作为开展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
国内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行政事业单位怎样运用好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指的是财政部门首先审核政府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审核后的编制交由立法机关审议并通过。部门预算是反映政府部门的所有财政收支的一种预算,它是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编制,是一种规范性的文件,来反映政府部门的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情况[5]。
2.1.5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流程涵盖了编制、批复、执行、考评四个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单位各部门,各个职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控单位的财政资金,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确保预算工作正常运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