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效率的时空变化分析

摘要:以江苏省为研究地区,运用Charness等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即DEA模型,用来评价生产效率。将城镇建设用地的效率进行分解,包括利用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江苏省近十年来建设用地效率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江苏省在2008年建设用地效率发生转折,2004-2008年之间不断降低,2008年后效率在不断的回升,说明投入产出的效率和经济的增长不同步,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到了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最后结合江苏省的发展提出提高建设用地效率的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2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2
二、研究区概况4
1.地理环境4
2.经济现状4
3.土地资源利用现状4
三、研究方法5
1.DEA模型的基本原理 5
2.CCR模型5
3.结果的经济学意义5
四、数据来源(正文第X章)6
1.投入指标 6
2.产出指标6
3.数据的来源6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6
六、结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8
江苏省建设用地效率的时空变化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在我国的快速推进。我国城镇在快速经济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首先,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人均的占地面积少,需求量大以及相关的用地政策使得我国城镇的建设用地总量不断趋紧。对建设用地总量进行限制已经成为国家对土地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其次,我国在现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变化,还处在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其显著特征是快速,盲目的扩张,建设用地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低效、粗放利用,总体的利用效率不高,利用的结构不合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土地利用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城镇中最为重要的土地类型为建设用地,产业结构的发展,技术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等因素都对建设用地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建设用地的效率。
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其中城市建设用地更是各种经济活动的最主要载体,是推动城市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是近些年来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特征,而土地资源的总数量是一定的,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就导致其他用途的土地不断减少,在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大前提下,如果贯彻落实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就决定城市接下来的发展必须要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直接反映了土地的利用水平和其他各种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也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价值的实现程度。在现有的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研究中,更多的集中于建设用地的驱动力,城市建设用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应当将目光更多的放在对建设用地的效率的关注上。
同时,由于建设用地效率的低下,会造成对土地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土地利用变化所造成的土地环境问题是比较严峻的,主要包括由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性,即不合理的土地工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土地质量的退化和土地污染,无时不刻不在困扰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会带来大量的生态环境的污染,当企业的用地规模或者密度发生变化时,无疑更会增加土地的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的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土地的生态环境的作用方式。同时还要注意由于建设用地效率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相应的社会问题,土地关系也就是在以土地为客体的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关系。
目前我国存在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建设用的“双向扩张”、土地闲置等。根据国土资源部在2006年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评估,我国建设用地实际净增达到237万公顷,已经突破了国家所控制的指标大约32%。因此可以明显得出目前的城市建设用地并没有以一种更加集约的方式来进行利用,发挥其所应具有的集聚效应,反而却呈现一种外延式扩张的特征。为了达到建设用地的增长,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平衡,就必须进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来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以达到对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的目的。目前有学者对建设用地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2],其中取得较好成果的包括运用DEA模型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进行测量[3]。本文以长三角地区——江苏省为例,将DEA模型应用在对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析中,以不同的投入的生产要素以及产出,来对江苏省建设用地效率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针对我国快速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而引发的土地利用变化中产生的巨大问题,建设用地不断的扩张不仅会引起其他的土地类型的变化,而且也引起额城乡关系和自然景观的转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人地关系,尤其是在我国人地关系紧张的宏观背景下,为了在达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保证耕地保护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是我国快速工业和城镇化最迅速和最全面的地区之一[11]。建设用地扩张迅速,但是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表现的更为粗放,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出现了向外延扩张趋势。因此,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目前看来任务极为艰巨。研究不同区域下的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建设用地效率的变化也就是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建设用地效率低也就是没有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建设用地效率高也就是达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可以用来优化城市中的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进一步来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率以及进一步促进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有着不同的内涵,大致包括土地产出的高效化,也就是说在不断在增加所需要的土地投入,以此来提高建设用地的效率,以便可以获得土地的产出的最大化。使土地的布局和土地的结构更加合理。也就是说在城市中各种土地的利用方式之间可以高效率的进行合作,最终使得城市健康高效的发展。土地的综合效益的综合化,也就是说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保证经济效益,还要注意到发展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的时空分析也就是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空间差异的分析,这些分析有利于寻找造成土地的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驱动力,从而进一步制定具有差异化的对策,在区域中的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在中观尺度和宏观尺度的研究较多,微观尺度相对较少,我国东部地区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集约程度明显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江苏省的城镇土地的集约利用度空间梯度有着明显差异,并且对空间分析的影响较大的是其指标的选择。
随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不断的深入和细化,不仅要对图形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而且还要对属性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加工。土地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在具有空间属性的同时也具有非空间属性,GIS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可以进行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分异的研究,但是需要的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分析,要运用其他方法与GIS方法进行结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6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