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的企业投资效率研究

摘要: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入手,结合我国制度背景,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4~2015年期间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的投资效率。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对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影响存在差异:一方面,会计稳健性能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会计稳健性会导致投资不足程度的加深,降低企业的投资效率。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改善企业投资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文献回顾2
(一)会计信息质量能否影响企业投资效率2
(二)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原因2
(三)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的企业投资效率研究3
三、研究设计3
研究假设3
计量模型4
1.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模型4
2.企业投资效率的计量模型4
3.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的计量模型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5
四、实证分析5
全样本的描述性分析5
1.会计稳健性指数的估算5
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5
投资效率模型的实证分析6
1.相关性分析6
2.回归结果分析6
3.回归残差结果分析6
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模型的实证分析6
1.相关性分析6
2.回归结果分析7
五、结论与启示7
(一)结论与建议7
(二)不足与改进7
参考文献8
致谢8
基于会计稳健性的企业投资效率研究
引言
引言
投资活动不仅是企业成长的第一动力,也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多、投资形式越来越广泛,拥有的投资渠道多元化,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有效的投资活动是将企业资金合理地进行优化配置,以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而使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然而,我国企业仍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的现象,投资过度会导致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投资不足则会损失良好的投资机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寻求非效率投资的解决办法是当前国内外学者共同面临的挑战,所以本文的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研究和改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一项特征,也是一种能有效降低企业非生产性消费和外部融资成本的治理原则,国外已有研究经验指出可以利用提高会计信息稳健性的手段来改善企业投资效率。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有着不同于国外的制度背景,并且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机制还存在不足,会计稳健性能否通过缓解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传递不对称问题来抑制投资无效率行为还未可知。因此,本文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选取我国除金融业以外的全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会计稳健性的高低对企业投资无效率行为的作用,寻找合适的解决对策,进而改善投资活动效率低下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选取合适的计量模型和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4~2015年期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指数为正,即财务信息稳健,且会计稳健性确实对企业投资过度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相反却会恶化企业的投资不足。
文献回顾
会计稳健性是一种对企业投资项目的评估和决策起到重要作用的会计信息质量原则。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已经涉足于研究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的相互关系,无论是基于理论分析还是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均表明较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投资决策水平。且大多数文献研究表明:就整个资本市场来看,导致企业效率投资转向非效率投资现象(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原因是存在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能否影响企业投资效率
Richardson(2006)是采用残差度量模型,用本期实际投资额和模型预期投资额的差额衡量企业投资效率,即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划分投资的三种情况。结果表明,几乎每家企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非效率投资。曹亚勇等(2012)指出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与总体上的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投资过度正相关且显著,与投资不足负相关但显著性较低。蒙立元,张世俊(2013)也通过对2008~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可以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且作用显著。郭琦,罗斌元(2013)和罗斌元(2014)也将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效率结合起来进行实证检验,指出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提高投资效率,从而证实了会计信息与投资决策相关,表明我国的会计信息对投资活动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对社会具有较强的经济后果,因此,保障我国资本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改善财务报告质量。
以上文献均证实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对企业投资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并未从会计稳健性质量的角度进行单独研究,并且大多将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也混为投资效率进行笼统论证,忽略了会计信息质量对两者存在相反作用的可能性。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原因
MM 无关理论是由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指在无代理成本、信息对称的完美资本市场中,企业投资决策均有效,它是投资效率问题研究的开始。然而实际上,企业投资都是在不理想的资本市场里进行的,从而也会产生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问题。Myers,Majluf(1984)最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非效率投资行为,指出管理者与企业外部投资者获得的信息不完全一样,特别是投资者可能无法知道未披露的企业信息,投资项目的价值在资本市场上不能被合理估计,企业在投资决策中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导致投资行为无效率。Jensen(1986)从企业内部的代理问题理论来解释投资效率的差异,认为代理成本与投资效率呈负相关,因为股东和管理层能共享收益,而管理层单独承担费用,这种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将使管理层倾向于过度投资,满足他们的非生产性消费,从而变相获取收益。靳小翠,殷治平(2012)研究指出非效率投资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投资过度是指净现值(NPV)小于零但投资者仍实施无利可收的投资行为;投资不足则是指净现值(NPV)大于或等于零但投资者却因为其他某种原因要放弃投资行为。詹雷,王瑶瑶(2013)理论分析指出由于代理冲突,管理者出于私欲盲目地将资金投资于无利可赚的项目,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会谨慎选择甚至放弃投资项目,最终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