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研究问卷调查的证据
目 录
1 引言. 1
2 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效果和机制 2
2.1 媒体的公司治理机制 2
2.2 媒体的公司治理效果 2
3 网络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4
3.1 媒体的运行环境 4
3.2 媒体的所有权结构5
3.3 新闻的自由程度6
4 网络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调查问卷分析 6
4.1 调查问卷设计及收集6
4.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0
5 提高网络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的相关措施与建议16
5.1 规范的法规建设 16
5.2 善网络媒体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议 17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21
1 引言
近年来,信息网络逐渐进入每家每户,因此作为新型的监督力量——媒体,逐步融入大家的生活,从细微处感染大众的情绪,从而成为经济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媒体的报道内容通过引发群众的共鸣以及正义感,掀起社会良知的波浪,由此可见,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媒体报道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中,不存在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保护制度,以及对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责任人实时惩罚制度,因此单凭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来控制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侵害行为是很难实现的,这种情况下,约束大股东的违规行为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由此看出,媒体监督逐渐成为一支新型的力量,改善司法制度对市场监管的不足之处,在资本市场上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
比如Joe(2003)在实证检验中表明,媒体报道很大程度上会对审计师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当媒体报道的文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出现有关公司的违规行为出现时,对公司出具具有保留意见的报告为大多数审计师所选择的[1]。陈志武(2002)[2]认为,媒体经济作为一个新型的监督力量,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成分,不仅帮助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督,而且有效加强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正是新闻媒体对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加以深入质疑报道,使得监管部门开始对上市公司实施审查,另一方面也给潜在投资者打了预防针,帮助投资者作出合理分析,谨慎的运用自己的资金投资决策,最终离合理的预期和判断更进一步。
Dyck 等(2006)[3]通过以俄罗斯的新型经济市场为例,分析了媒体对公司的监督作用和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研究发现媒体监督能够减少私人的控制作用,在即使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才能达到监督市场的平稳发展的效果,才会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
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报道,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保障了投资者了利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可能存在的损失,另一方面媒体报道普遍引起了大众的关注,鼓动了舆论的力量,侧面上制约着管理层或大股东,减少对投资者的侵害行为,同时加强监督作用和提升管理效率。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视角聚焦到媒体这个新型的监督机制上,并通过现实中的案例进行研究,来对揭示媒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公司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视角考
察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最后在问卷调查相关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2 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机制和效果
2.1 媒体的公司治理机制
从现实上来说,通常其他公司的所有权以及这些公司的控制权跟媒体毫无瓜葛。那么,理论上如何理解媒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监管的作用呢?Dyck,Volchkova and Zingales(2008)等将媒体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总结出两个方面,其一是公司治理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声誉机制来进行的,其二是媒体曝光引起行政机构介入[4]。从监督治理方面来说,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跟踪报道,可以影响公司的声誉,导致广大投资者产生质疑行为,从而发挥治理作用使公司修正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监督的目的。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媒体作为信息的挖掘着,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相比较而言,个人很难及时获得重要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投资者的不利影响,投资者在对信息做过比对以后,将会作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
Dyck、Zingales(2002)探讨了早些时候媒体报道的公司治理作用,他们的研究表明,企业声誉一般会在三个方面被媒体加以报道,进而发挥媒体对公司的治理作用:首先,媒体的关注,将推动行政人员提高公司法的完善,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其次,媒体关注将会使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心目中塑造经理和董事会的另一个印象,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整个声誉,为了保持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的决策,经理人会尽力在媒体面前塑造一个完美的外在形象,来换取一个完美管理者的声誉[5]。因此,媒体报道很大程度在声誉上发挥作用,从而对公司起到治理的作用。
一方面,媒体曝光产生的冲击巨大而且迅速,因此企业不得不快速改正违规行为,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并且在约束企业潜在的违规行为方面具有十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基于我国证据,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6]的研究表明,媒体曝光引起的舆论,将在社会上掀起一阵风波,从而引起行政部门的介入,作为监督机制,行政机构的介入会明显提高企业改正违规行为的效率。在内生性问题后,媒体曝光引发的行政机构的介入,促进企业改正违规行为的速度,表明我国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曝光引发上级行政部门关注,行政机构这时会介入公司调查,发挥监管职能。
2.2媒体的公司治理效果
一般情况下,在媒体曝光中,如果企业管理层以及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害程度越高,投资者改变投资方向的决策就会越果断,对公司的影响就会越深刻,随之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从而促使企业迅速回应,及时改正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曝光企业的违规行为,媒体报道市场不对称信息,引发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而促使监管部门对这些违规行为进行相关调查。此外,李功培,沈艺峰(2010)发现,在所有被媒体曝光有违规行为或者侵害小股东利益的公司中,有79%的公司选择应对负面新闻,自行纠正违规行为;但是并没有媒体曝光的违规公司中,由于没有舆论的压力,仅凭管理层内部主动处理违规行为,因此这一比例只有38%,这表明,媒体曝光在现实中促进了企业迅速改变违规行为,最后有效发挥了公司治理作用[7]。
以厦工股份为例,在对中东北非出口订单签约仪式上,公司董事长许振明有关厦工国际化战略以及跨界转型的言论,被媒体“浓墨重彩”地进行了报道。上交所就此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就媒体报道内容作出进一步说明,核实媒体报道内容是否属实。
据了解,2016年4月12日,《中国路面机械网》刊登“厦工签署对中东北非出口金额最大单笔订单”报道,称公司董事长许振明在对中东北非出口订单签约仪式上,提到公司正在进行跨界转型,涉及国际化战略、智能工程机械产业化、机器人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而此前一天,该公司一早就高开高走,并迅速封了涨停板。
针对上述涉及内容,上交所发出的问询函指出,报道称“目前厦工叉车中东市场占有率后来居上,成为中国品牌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厦工装载机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10%以上,并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实现增长,先后成立6家境外子公司,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根据厦工股份2014年年报和2015年半年报,公司国外销售收入同比均呈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3%,与媒体报道的情况不符,厦工股份需分析近三年国外销售数据及其变动情况,核实媒体前述内容是否属实。
1 引言. 1
2 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效果和机制 2
2.1 媒体的公司治理机制 2
2.2 媒体的公司治理效果 2
3 网络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4
3.1 媒体的运行环境 4
3.2 媒体的所有权结构5
3.3 新闻的自由程度6
4 网络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调查问卷分析 6
4.1 调查问卷设计及收集6
4.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0
5 提高网络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的相关措施与建议16
5.1 规范的法规建设 16
5.2 善网络媒体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议 17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21
1 引言
近年来,信息网络逐渐进入每家每户,因此作为新型的监督力量——媒体,逐步融入大家的生活,从细微处感染大众的情绪,从而成为经济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媒体的报道内容通过引发群众的共鸣以及正义感,掀起社会良知的波浪,由此可见,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媒体报道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中,不存在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保护制度,以及对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责任人实时惩罚制度,因此单凭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来控制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侵害行为是很难实现的,这种情况下,约束大股东的违规行为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由此看出,媒体监督逐渐成为一支新型的力量,改善司法制度对市场监管的不足之处,在资本市场上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
比如Joe(2003)在实证检验中表明,媒体报道很大程度上会对审计师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当媒体报道的文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出现有关公司的违规行为出现时,对公司出具具有保留意见的报告为大多数审计师所选择的[1]。陈志武(2002)[2]认为,媒体经济作为一个新型的监督力量,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成分,不仅帮助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督,而且有效加强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正是新闻媒体对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加以深入质疑报道,使得监管部门开始对上市公司实施审查,另一方面也给潜在投资者打了预防针,帮助投资者作出合理分析,谨慎的运用自己的资金投资决策,最终离合理的预期和判断更进一步。
Dyck 等(2006)[3]通过以俄罗斯的新型经济市场为例,分析了媒体对公司的监督作用和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研究发现媒体监督能够减少私人的控制作用,在即使缺乏有效地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才能达到监督市场的平稳发展的效果,才会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
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报道,一方面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保障了投资者了利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可能存在的损失,另一方面媒体报道普遍引起了大众的关注,鼓动了舆论的力量,侧面上制约着管理层或大股东,减少对投资者的侵害行为,同时加强监督作用和提升管理效率。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视角聚焦到媒体这个新型的监督机制上,并通过现实中的案例进行研究,来对揭示媒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公司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视角考
察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最后在问卷调查相关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2 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机制和效果
2.1 媒体的公司治理机制
从现实上来说,通常其他公司的所有权以及这些公司的控制权跟媒体毫无瓜葛。那么,理论上如何理解媒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监管的作用呢?Dyck,Volchkova and Zingales(2008)等将媒体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总结出两个方面,其一是公司治理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声誉机制来进行的,其二是媒体曝光引起行政机构介入[4]。从监督治理方面来说,媒体对上市公司的跟踪报道,可以影响公司的声誉,导致广大投资者产生质疑行为,从而发挥治理作用使公司修正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监督的目的。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说,媒体作为信息的挖掘着,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相比较而言,个人很难及时获得重要信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投资者的不利影响,投资者在对信息做过比对以后,将会作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
Dyck、Zingales(2002)探讨了早些时候媒体报道的公司治理作用,他们的研究表明,企业声誉一般会在三个方面被媒体加以报道,进而发挥媒体对公司的治理作用:首先,媒体的关注,将推动行政人员提高公司法的完善,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其次,媒体关注将会使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心目中塑造经理和董事会的另一个印象,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整个声誉,为了保持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的决策,经理人会尽力在媒体面前塑造一个完美的外在形象,来换取一个完美管理者的声誉[5]。因此,媒体报道很大程度在声誉上发挥作用,从而对公司起到治理的作用。
一方面,媒体曝光产生的冲击巨大而且迅速,因此企业不得不快速改正违规行为,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并且在约束企业潜在的违规行为方面具有十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基于我国证据,李培功和沈艺峰(2010)[6]的研究表明,媒体曝光引起的舆论,将在社会上掀起一阵风波,从而引起行政部门的介入,作为监督机制,行政机构的介入会明显提高企业改正违规行为的效率。在内生性问题后,媒体曝光引发的行政机构的介入,促进企业改正违规行为的速度,表明我国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曝光引发上级行政部门关注,行政机构这时会介入公司调查,发挥监管职能。
2.2媒体的公司治理效果
一般情况下,在媒体曝光中,如果企业管理层以及大股东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害程度越高,投资者改变投资方向的决策就会越果断,对公司的影响就会越深刻,随之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压力,从而促使企业迅速回应,及时改正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曝光企业的违规行为,媒体报道市场不对称信息,引发相关部门的注意,从而促使监管部门对这些违规行为进行相关调查。此外,李功培,沈艺峰(2010)发现,在所有被媒体曝光有违规行为或者侵害小股东利益的公司中,有79%的公司选择应对负面新闻,自行纠正违规行为;但是并没有媒体曝光的违规公司中,由于没有舆论的压力,仅凭管理层内部主动处理违规行为,因此这一比例只有38%,这表明,媒体曝光在现实中促进了企业迅速改变违规行为,最后有效发挥了公司治理作用[7]。
以厦工股份为例,在对中东北非出口订单签约仪式上,公司董事长许振明有关厦工国际化战略以及跨界转型的言论,被媒体“浓墨重彩”地进行了报道。上交所就此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就媒体报道内容作出进一步说明,核实媒体报道内容是否属实。
据了解,2016年4月12日,《中国路面机械网》刊登“厦工签署对中东北非出口金额最大单笔订单”报道,称公司董事长许振明在对中东北非出口订单签约仪式上,提到公司正在进行跨界转型,涉及国际化战略、智能工程机械产业化、机器人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而此前一天,该公司一早就高开高走,并迅速封了涨停板。
针对上述涉及内容,上交所发出的问询函指出,报道称“目前厦工叉车中东市场占有率后来居上,成为中国品牌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厦工装载机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10%以上,并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实现增长,先后成立6家境外子公司,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根据厦工股份2014年年报和2015年半年报,公司国外销售收入同比均呈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3%,与媒体报道的情况不符,厦工股份需分析近三年国外销售数据及其变动情况,核实媒体前述内容是否属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