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_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
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_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20200105133831]
本文利用2013年深、沪两市的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法律制度环境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政府干预程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市场化程度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越完善,越有利于提升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随着政府干预的减少,发达地区的公司绩效越差,而欠发达地区公司的绩效有所提高。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政治关联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政治关联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公司绩效,民营上市公司
目 录
1 引言1
2 理论分析与研究问题2
2.1 制度环境与公司绩效2
2.2 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3
3 研究设计4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
3.2 变量定义4
3.3 模型设计5
4 实证结果与分析6
4.1 描述性统计6
4.2 相关性检验7
4.3 回归分析结果8
4.4 稳健性检验10
5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十八大报告则更进一步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全面部署,指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的发展理念,这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指导意义。现如今,民营经济的GDP贡献值已超过全国GDP的半数。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民营上市公司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需求,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经济时代的变迁为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成长发展空间,使民营上市公司逐渐壮大,成为资本经济市场上的主力军,构成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与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各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制度体系的完善,公司绩效作为评判公司价值的重要考核标准,其对公司经营和产业发展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看似结构相仿的民营企业之间的绩效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于是,部分国内外学者开始从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的角度出发,研究两者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解释与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杜兴强和周泽将(2009)等认为,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程度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正相关,而制度环境在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1]。但是,邹国庆和倪昌虹(2010)等学者认为,聘用具有政治关联背景的人担任公司高管,并不能为公司带来持续性的收益,虽然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可以为公司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建立政治关联会消耗大量公司资源,增加公司的负担,损害公司的绩效,因此政治关联会降低企业绩效[2]。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是检验当前政策是否真正有效的重要方式,对我国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以往的研究对此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民营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以及关键高管政治关联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特殊的社会经济制度,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式。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同时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变量的设计以及对样本的描述;第四部分是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的描述性证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一部分是总结研究的成果。
2 理论分析与研究问题
2.1 制度环境与公司绩效
全国工商联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经济的GDP贡献总量超过全国GDP总量的60%,并且全国至少有19个省级行政区的GDP贡献量超过50%。在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时期,民营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超越国有经济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制度环境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经济秩序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本保障,尤其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制度环境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它不仅决定了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决定了企业资源在生产经营中的配置效率,企业的生产成本、经营模式、战略决策等也会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因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制度差异性会使得民营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并且面临着比国有企业更大的风险。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各个地区在资源禀赋与国家政策上的差异较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中介组织和法律等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1)[3]。制度环境是我国私营企业主建立政治关联意愿的一个关键因素,政治关联是私营企业主对其所感知的现行制度环境的理性回应(冯天丽,井润田,2009)[4]。国外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制度环境越不完善、政府腐败程度越高的地区,政治关联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越大;而在腐败程度较低的地区,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建立政治关联(Khwaia和Mian,2005)[5]。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使得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建立基于管理者个人信任的人脉关系网络,而这些关系网有利于获取资源与政府的支持(Peng和Luo,2000)[6]。除此以外,我国的分权治理模式也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竞争关系,即便政府可以对企业进行有力的干预,但是,要想提高企业绩效只能依靠逐步完善制度环境来激励企业(Fan,Wong和Zhang,2007)[7],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迥异,在制度环境不够完善的地区,民营企业对于获取资源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劣势(Zhou等,2008;Ismail等,2012)[8-9]。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苏坤(2012)的研究发现,企业绩效随着法律制度环境的改善在逐步提高[10]。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制度环境的改善对民营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本文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制度环境越完善,越有利于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
2.2 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
如果民营上市公司的关键高管具有政治关联,公司能够更大程度地规避政府的管制、享受政府政策的保护,同时也能更及时地掌握有用的实时市场信息。与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相比,关键高管具有政治关联有利于民营上市公司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公司绩效。有研究表明,公司具有政治关联可以显著提升公司绩效(Fisman,2001;Faccio,2006)[11-12]。Faccio 以47个国家的跨国数据为样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发现,与非政治关联公司相比,政治关联公司的银行贷款率更高,税率更优惠,市场占有率也更高[12]。Niessen和Ruenzi(2007)在Faccio的研究基础上以德国企业为样本进行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以市场价值指标还是会计价值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绩效都显著高于缺乏政治关联的企业[13]。
当前,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经济总量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世界第二的地位,但是,传统的维护国有经济成分的政策倾向、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等因素,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仍然相对比较狭窄,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缺乏充分的产权保护,面临较多的进入行业壁垒,金融机构的融资约束等都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一定程度上,民营企业的关键高管建立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更大限度地规避政府的管制、保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也能从政府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改善企业的绩效[14]。杜兴强(2009)研究发现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对公司的真实业绩具有促进作用[1,15],公司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发展壮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政治关联对于企业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的绩效就越好(唐柯尧,2013)[16]。高冰和王延章(2014)针对不同层面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他们的研究表明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中央级政府官员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省市县级政府官员的政治关联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在制度环境不完善的地区,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制度外替代机制[17]。罗党论和黄琼宇(2008)认为,关键高管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绩效更高,长期持有该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最终也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企业能够通过建立政治关联获得更多的收益[18]。既然企业的政治关联能够更好的提高经营绩效,那么,相应的,绩效好的公司也更能充分发挥出政治关联为其所带来的资源优势(黄新建和王婷,2011)[19]。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本文现提出以下假设:
本文利用2013年深、沪两市的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法律制度环境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政府干预程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市场化程度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越完善,越有利于提升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随着政府干预的减少,发达地区的公司绩效越差,而欠发达地区公司的绩效有所提高。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政治关联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政治关联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公司绩效,民营上市公司
目 录
1 引言1
2 理论分析与研究问题2
2.1 制度环境与公司绩效2
2.2 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3
3 研究设计4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
3.2 变量定义4
3.3 模型设计5
4 实证结果与分析6
4.1 描述性统计6
4.2 相关性检验7
4.3 回归分析结果8
4.4 稳健性检验10
5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十八大报告则更进一步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全面部署,指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的发展理念,这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指导意义。现如今,民营经济的GDP贡献值已超过全国GDP的半数。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民营上市公司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本质需求,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经济时代的变迁为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成长发展空间,使民营上市公司逐渐壮大,成为资本经济市场上的主力军,构成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与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各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制度体系的完善,公司绩效作为评判公司价值的重要考核标准,其对公司经营和产业发展产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看似结构相仿的民营企业之间的绩效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于是,部分国内外学者开始从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的角度出发,研究两者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理论解释与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杜兴强和周泽将(2009)等认为,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程度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正相关,而制度环境在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1]。但是,邹国庆和倪昌虹(2010)等学者认为,聘用具有政治关联背景的人担任公司高管,并不能为公司带来持续性的收益,虽然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可以为公司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建立政治关联会消耗大量公司资源,增加公司的负担,损害公司的绩效,因此政治关联会降低企业绩效[2]。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是检验当前政策是否真正有效的重要方式,对我国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以往的研究对此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本文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民营上市公司所处的制度环境以及关键高管政治关联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特殊的社会经济制度,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式。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同时提出研究假设;第三部分是变量的设计以及对样本的描述;第四部分是制度环境、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的描述性证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最后一部分是总结研究的成果。
2 理论分析与研究问题
2.1 制度环境与公司绩效
全国工商联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经济的GDP贡献总量超过全国GDP总量的60%,并且全国至少有19个省级行政区的GDP贡献量超过50%。在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时期,民营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超越国有经济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制度环境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经济秩序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本保障,尤其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制度环境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它不仅决定了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决定了企业资源在生产经营中的配置效率,企业的生产成本、经营模式、战略决策等也会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因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制度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制度差异性会使得民营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并且面临着比国有企业更大的风险。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各个地区在资源禀赋与国家政策上的差异较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也不尽相同,具体表现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中介组织和法律等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1)[3]。制度环境是我国私营企业主建立政治关联意愿的一个关键因素,政治关联是私营企业主对其所感知的现行制度环境的理性回应(冯天丽,井润田,2009)[4]。国外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制度环境越不完善、政府腐败程度越高的地区,政治关联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越大;而在腐败程度较低的地区,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建立政治关联(Khwaia和Mian,2005)[5]。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使得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建立基于管理者个人信任的人脉关系网络,而这些关系网有利于获取资源与政府的支持(Peng和Luo,2000)[6]。除此以外,我国的分权治理模式也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竞争关系,即便政府可以对企业进行有力的干预,但是,要想提高企业绩效只能依靠逐步完善制度环境来激励企业(Fan,Wong和Zhang,2007)[7],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迥异,在制度环境不够完善的地区,民营企业对于获取资源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劣势(Zhou等,2008;Ismail等,2012)[8-9]。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苏坤(2012)的研究发现,企业绩效随着法律制度环境的改善在逐步提高[10]。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制度环境的改善对民营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本文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制度环境越完善,越有利于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
2.2 关键高管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
如果民营上市公司的关键高管具有政治关联,公司能够更大程度地规避政府的管制、享受政府政策的保护,同时也能更及时地掌握有用的实时市场信息。与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相比,关键高管具有政治关联有利于民营上市公司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更大幅度地提高公司绩效。有研究表明,公司具有政治关联可以显著提升公司绩效(Fisman,2001;Faccio,2006)[11-12]。Faccio 以47个国家的跨国数据为样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后发现,与非政治关联公司相比,政治关联公司的银行贷款率更高,税率更优惠,市场占有率也更高[12]。Niessen和Ruenzi(2007)在Faccio的研究基础上以德国企业为样本进行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以市场价值指标还是会计价值指标来衡量企业绩效,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绩效都显著高于缺乏政治关联的企业[13]。
当前,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在世界范围内独占鳌头,经济总量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了世界第二的地位,但是,传统的维护国有经济成分的政策倾向、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等因素,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仍然相对比较狭窄,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缺乏充分的产权保护,面临较多的进入行业壁垒,金融机构的融资约束等都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一定程度上,民营企业的关键高管建立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更大限度地规避政府的管制、保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也能从政府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改善企业的绩效[14]。杜兴强(2009)研究发现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对公司的真实业绩具有促进作用[1,15],公司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发展壮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政治关联对于企业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的绩效就越好(唐柯尧,2013)[16]。高冰和王延章(2014)针对不同层面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他们的研究表明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中央级政府官员的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省市县级政府官员的政治关联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在制度环境不完善的地区,关键高管的政治关联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制度外替代机制[17]。罗党论和黄琼宇(2008)认为,关键高管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企业的绩效更高,长期持有该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最终也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企业能够通过建立政治关联获得更多的收益[18]。既然企业的政治关联能够更好的提高经营绩效,那么,相应的,绩效好的公司也更能充分发挥出政治关联为其所带来的资源优势(黄新建和王婷,2011)[19]。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本文现提出以下假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