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红利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
股息红利税是指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征税,税差理论认为“企业制定的股利政策会受到税收的影响”,资本利得所得税与股息红利税之间不同的税率是税收对股利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原因所在,但关于股息红利税是否影响公司股利政策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择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6年六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 2013 年和 2015年两次红利税改革的股利政策效应。经研究发现,2013年和2015年两次税改都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了显著影响,且2015年的股息税改革较之2013年的影响更大,企业成长性和偿债能力则与股利支付水平成负相关关系而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与企业股利支付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3
(一)国外研究成果 3
1.红利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争论 3
2.研究红利税对股利政策是否产生影响的方法 3
(二)国内研究成果 4
1.对税收改革实施后市场反应的研究 4
2.研究股利政策与红利税关系的方法 4
三、股利结构与股利分配趋势分析研究 4
四、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6
1.被解释变量 6
2.解释变量 7
3.控制变量 7
4.模型设定 7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8
(一)描述性统计 8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9
(三)回归分析 9
1.Hausman检验 9
2.回归结果与分析 10
六、研究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差异化红利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
会计142:朱 璇
引言
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时间较晚并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缺陷,例如许多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公司就存在着经常变动股利政策、随意发放股息红利的问题。而大多数投资者由于偏好低风险产品、对频繁波动的证券市场没有信心或是其他一些原因,较长期投资更偏好通过短期投资获利,但是过度频繁的短期投资非但损害其自身收益,还会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调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同时照顾到企业本身发展需求与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以及财政部分别进行了三次股息红利税改革,进行税收政策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优惠税率进行结构性减税,减少目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鼓励股东长期持股,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如果政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则长期持股的投资者数量会相应的增加,而投资者的行为和偏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通过分析政策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是否随着政策发生变化,可以探究此政策的实施效果。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股息红利税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关系提出假设:差异化红利税能够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以2011年至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回归的方法来实证检验股息红利税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
二、文献综述
股息红利税与公司股利政策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核心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都进行了股息税改革,为学者们研究红利税对股利政策的影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西方学术界在这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相较而言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时间较晚,从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较为欠缺。
(一)国外研究成果
1、红利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争论
Miller 和Modiglian(1961)提出了知名的MM理论,又称为“股利无关论” ,它的结论建立在“无税收差异”的假设之上,说明该理论没有考虑税收这一影响因素,与现实资本市场的情况完全不同[1]。
之后的学者大多数采用放宽MM理论前提假设进行探究,并慢慢产生了两大阵营: 一方认为不存在股利税的股利政策效应,如追随者效应理论:高边际所得税税率的股东更偏好购买支付较低股利的股票,相反,低边际税率的股东偏好购买支付较高股利的股票 (Gruber、Elton ,1970)、自制财务杠杆理论:理性的投资者能够通过投资各种具有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金融工具使得股利收入等于应交税费,以此避免因股息红利收入而产生的税负 ( Miller、Scholes,1982) [2] [3]。另一方则认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受到股息红利税的影响,如税后CAPM模型理论:股东要求支付高水平股利公司的股票比支付低水平股利公司的股票有者更高的收益,以补偿必须缴纳的税收损失( Brennan,1970)、税差理论:理性的投资者在股利和资本利得中会选择资本利得而不是现金股利,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会受到股息税率的降低产生的正向影响( Farrar、Selwyn,1967) 等[4] [5]。而Poterba(2004)用时间序列数据的也得出了股利支付水平和红利税之间负相关的实证结果[6] 。
对于这两大阵营的争论,后来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模型、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发现较多地验证了后一方的理论,即红利税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并且大多数学者都比较支持税差理论。
2、研究红利税对股利政策是否产生影响的方法
国外研究者大多数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一种是利用税后CAPM模型检验股利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但采用这种方法往往会得出的不同的结果。如RH Litzenberger 和K Ramaswamy (1980)的研究结果显示股利收益率与期望税前收益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但是J Hubbard和R Michaely (1997)采用相同的方法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研究结果: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7] [8]。虽然此后学者对这个问题继续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但仍然无法获得一致的结论,并且因为税后CAPM模型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它无法即时反应税制变更时企业股利政策的变化。
第二种是基于对除息日股价与交易行为的研究,除息日股价法是由Campbell 和 Beanek (1955)首先开始使用的,他们对除息日的股价进行了研究,发现除息日股票价格会下降,但是下降的程度只有股息红利的90%,而他们并没有找到合适和理论去解释原因[9]。后来Elton和Gruber(1970)从税率差异的角度对这种行为进行了解释,认为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企业在除权日当天股票价格减少的额度应当与其发放的股息数额相一致,红利税的征收使企业发放的股息数额大于股票价格下降的额度,两者之间的差即为投资者需缴纳的红利税额[2]。在这之后有的学者还从市场交易量、微观结构、交易成本等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如Jakob K J和Ma T(2007)在研究除息日股价行为时,同时考虑了市场微观结构因素和税收因素,他们发现股息收益率和除息日股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股利的增加,市场微观结构的效果也会增加[10]。但这种研究除息日的股票价格波动从而探究红利税与股利政策关系的方法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怀疑:股票价格的变动会受到内外部方方面面多种要素的影响,所以该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令人质疑。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3
(一)国外研究成果 3
1.红利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争论 3
2.研究红利税对股利政策是否产生影响的方法 3
(二)国内研究成果 4
1.对税收改革实施后市场反应的研究 4
2.研究股利政策与红利税关系的方法 4
三、股利结构与股利分配趋势分析研究 4
四、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6
1.被解释变量 6
2.解释变量 7
3.控制变量 7
4.模型设定 7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8
(一)描述性统计 8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9
(三)回归分析 9
1.Hausman检验 9
2.回归结果与分析 10
六、研究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差异化红利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
会计142:朱 璇
引言
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时间较晚并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缺陷,例如许多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公司就存在着经常变动股利政策、随意发放股息红利的问题。而大多数投资者由于偏好低风险产品、对频繁波动的证券市场没有信心或是其他一些原因,较长期投资更偏好通过短期投资获利,但是过度频繁的短期投资非但损害其自身收益,还会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调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同时照顾到企业本身发展需求与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以及财政部分别进行了三次股息红利税改革,进行税收政策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优惠税率进行结构性减税,减少目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鼓励股东长期持股,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如果政策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则长期持股的投资者数量会相应的增加,而投资者的行为和偏好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通过分析政策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是否随着政策发生变化,可以探究此政策的实施效果。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股息红利税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关系提出假设:差异化红利税能够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以2011年至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回归的方法来实证检验股息红利税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
二、文献综述
股息红利税与公司股利政策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核心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20世纪以来西方各国都进行了股息税改革,为学者们研究红利税对股利政策的影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西方学术界在这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相较而言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时间较晚,从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较为欠缺。
(一)国外研究成果
1、红利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争论
Miller 和Modiglian(1961)提出了知名的MM理论,又称为“股利无关论” ,它的结论建立在“无税收差异”的假设之上,说明该理论没有考虑税收这一影响因素,与现实资本市场的情况完全不同[1]。
之后的学者大多数采用放宽MM理论前提假设进行探究,并慢慢产生了两大阵营: 一方认为不存在股利税的股利政策效应,如追随者效应理论:高边际所得税税率的股东更偏好购买支付较低股利的股票,相反,低边际税率的股东偏好购买支付较高股利的股票 (Gruber、Elton ,1970)、自制财务杠杆理论:理性的投资者能够通过投资各种具有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金融工具使得股利收入等于应交税费,以此避免因股息红利收入而产生的税负 ( Miller、Scholes,1982) [2] [3]。另一方则认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受到股息红利税的影响,如税后CAPM模型理论:股东要求支付高水平股利公司的股票比支付低水平股利公司的股票有者更高的收益,以补偿必须缴纳的税收损失( Brennan,1970)、税差理论:理性的投资者在股利和资本利得中会选择资本利得而不是现金股利,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会受到股息税率的降低产生的正向影响( Farrar、Selwyn,1967) 等[4] [5]。而Poterba(2004)用时间序列数据的也得出了股利支付水平和红利税之间负相关的实证结果[6] 。
对于这两大阵营的争论,后来的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模型、不同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发现较多地验证了后一方的理论,即红利税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并且大多数学者都比较支持税差理论。
2、研究红利税对股利政策是否产生影响的方法
国外研究者大多数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一种是利用税后CAPM模型检验股利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但采用这种方法往往会得出的不同的结果。如RH Litzenberger 和K Ramaswamy (1980)的研究结果显示股利收益率与期望税前收益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但是J Hubbard和R Michaely (1997)采用相同的方法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研究结果:二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7] [8]。虽然此后学者对这个问题继续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但仍然无法获得一致的结论,并且因为税后CAPM模型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它无法即时反应税制变更时企业股利政策的变化。
第二种是基于对除息日股价与交易行为的研究,除息日股价法是由Campbell 和 Beanek (1955)首先开始使用的,他们对除息日的股价进行了研究,发现除息日股票价格会下降,但是下降的程度只有股息红利的90%,而他们并没有找到合适和理论去解释原因[9]。后来Elton和Gruber(1970)从税率差异的角度对这种行为进行了解释,认为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企业在除权日当天股票价格减少的额度应当与其发放的股息数额相一致,红利税的征收使企业发放的股息数额大于股票价格下降的额度,两者之间的差即为投资者需缴纳的红利税额[2]。在这之后有的学者还从市场交易量、微观结构、交易成本等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如Jakob K J和Ma T(2007)在研究除息日股价行为时,同时考虑了市场微观结构因素和税收因素,他们发现股息收益率和除息日股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股利的增加,市场微观结构的效果也会增加[10]。但这种研究除息日的股票价格波动从而探究红利税与股利政策关系的方法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怀疑:股票价格的变动会受到内外部方方面面多种要素的影响,所以该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令人质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