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研究以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目录
1 引言 1
2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理论概述1
2.1控制论1
2.2风险管理理论2
2.3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4
2.4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 5
3 万通地产有限公司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现状7
3.1万通地产有限公司概况 7
3.2万通地产地产有限公司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状态8
4万通地产有限公司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6
4.1内部管理及审计制度不完善 16
4.2风险意识薄弱 16
4.3关键业务流程及预算机制不全面17
4.4信息沟通滞后 18
4.5内部监督制度不灵活18
5 万通地产有限公司成本费用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建议19
5.1改善企业内部环境19
5.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19
5.3优化控制活动20
5.4 加强信息与沟通24
5.5 加强内部监督24
结论26
致谢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129
附录230
附录333
1 引言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严峻,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维持资金链、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外,还应该练好“内功”,不断提高内部管理与控制水平。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内控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不仅是重要的经营支持,更是安然度过地产行业“严冬”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借鉴国内外一些比较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内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控制模式并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北京万通地产有限公司作为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自上市以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房产开发模式,使企业有良好的运营周期和利润来源。
全文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理论。重点介绍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五要素及业务流程。
第二部分,描述万通地产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现状,为下文的分析提供数据准备。
第三部分,揭示万通地产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详尽的分析。
第四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改进万通地产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2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 控制论
控制论的奠基人是诺伯特维纳,他在二战期间参与了火炮控制和电子计算
机的研制工作,并于1943年在与毕格罗、罗森伯吕特合作发表的《行为、目的和目的论》中,首先提出了“控制论”这个概念,第一次把只属于生物的有目的的行为赋予给机器,阐明控制论的基本思想。在1948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为控制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学术界一般认为,控制论是一门以数学为纽带,把自动调节、通信工程、计算机以及计算技术、生物科学中的神经生理学和病理学连同社会管理等学科中的有关共性问题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按照诺伯特维纳自己的解释,控制论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以及社会作为时间事件序列的通讯理论,序列自身虽然具有某种偶然性,但是它总力图按照各种不同的目的来调节其各个组成部分以遏制秩序紊乱的自然倾向”[1]。所以,控制论的核心,是对各种组合元素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使系统内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目的有序运行,以维持良好的秩序。
由此,控制论成为内部控制的理论依据之一,它实际上解释了内部控制的一般运行原理,并为每个单位在其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管理功能、如何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并应用相应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机制和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提供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指导。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根据成本费用的业务流程分为岗位分工和授权审批、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成本费用执行控制、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费用分析与考核。岗位分工和授权审批是通过职能权限的安排,依据权利分立原则从根源上控制成本费用;成本费用预算控制的根本点就在于通过预算来代替日常管理,使其成为一种自动控制机制;成本费用执行控制是在成本费用发生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降低成本费用,并及时发现和防范成本费用业务面临的各种风险;成本费用核算能够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提供数据支撑,例如:成本费用的编制需要掌握成本费用耗用水平的历史数据,成本费用分析和考核就是对成本费用核算形成的成本费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才得出;成本费用分析和考核是内部控制的一种自我改进机制。可见,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几乎贯彻了控制论思想并授予控制论在实务中的指导。
2.2 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的观点由马歇尔于1921年在《企业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由于大量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风险管理的思想由此传播开来,风险管理模式成为企业保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法宝。美国20世纪中期著名学者威廉斯和汉克斯于1964年在《风险管理与保险》中提出,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它通过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使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成本降低所面临的风险损害程度。1974年梅尔和科斯在《风险管理:概念和应用》一书中提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风险管理的目标,两者都是为了企业生存发展和高效益,同时避免陷入困境并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2]。年巴格里尼.罗曼在《国际企业的风险管理》中指出风险管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保持稳定的企业财务,二是由于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害所引致的支出总费用尽量降到最低。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SOX法案的基础上,制定了ERM,即《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ERM能够从理论上对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指导[17]。该框架定义企业风险管理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组织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贯穿于企业各项活动中并应用于战略制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风险管理致力于识别影响组织的风险,将风险控制在组织的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换而言之,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然后分析风险的性质(例如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害等),最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应对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职能上来讲风险管理就是在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和控制风险,从而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证[3]。因此,我们可以从目标、过程和性质方面给风险管理下一个定义: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并设法把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其中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等环节;风险管理的性质属于管理方法。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发现在企业的成本费用业务中存在多种风险,例如,成本费用支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成本费用支出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成本费用预测不科学、不合理,可能因成本费用支出超预算或者预算外支出导致企业权益受损[4];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相关会计信息不合法、真实、完整,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失真等。针对成本费用业务存在的风险,企业有必要采取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采取的成本费用风险管理,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是风险,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完全由风险因素来决定[5]。一家企业只有从加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做起,通过提高成本费用风险意识,尤其是提高企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成本费用风险意识,才能使企业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市场效益,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否则,一旦成本费用长期处于失控状态,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6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