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注度大大提升,已有研究证实了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产生消极的影响。但由于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尚少有学者系统地研究审计质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审计意见、审计费用和事务所规模三个角度来衡量审计工作的质量,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至2016年的相关财务数据及审计资料为研究对象,探究审计质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高品质审计工作能够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审计意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2
(二)审计费用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2
(三)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3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
四、研究设计 4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 4
(三)审计质量的度量 5
1.审计意见(OP) 5
2.审计费用(FEE) 5
3.会计师事务所规模(BIG4) 5
(四)控制变量的度量 5
(五)研究模型 5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 6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7
(三)多元回归分析 7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
(一)研究结论 8
(二)对策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审计质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现代的多数公司两权分立,管理者和所有者职权分离,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财务报告能够直接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继而为各利益相关者在做相应的投资和其他重要决策时提供依据。公司管理者为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就会通过调整财务报告中的利润水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粉饰报表的行为,即盈余管理行为,将公司虚假的财务信息传递向市场。这会给各利益相关者和投资者的决策造成错误的引导,还会导致资本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的弱化。因此盈余管理成为了近几年来学术界重点谈论的话题之一。
利用实际活动来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长期以来在上市公司中都普遍存在。由于这样的利润操纵行为相较于对财务报表中应计项目的操纵更难以引起审计师及各相关机构的关注。因而,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者认为,若要使审计师的审计意见不受影响,只需将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在会计报表中进行恰当的披露即可。但是,若考虑到公司的长期利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更多地增加公司所有者的长期花费,甚至可能影响到公司的价值,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其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影响更为消极。
已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能够对公司应计项目的盈余操纵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上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于公司而言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当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因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而受到限制时,公司的管理者将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审计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因而,本文选取了审计意见类型、审计费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三个变量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探究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 文献综述
(一)审计意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对于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已经得出了一定的结论。Ferdinand和Judy(1998)率先探究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公司对财务报告的盈余操纵得越频繁,操纵程度越大,审计师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意见。即审计师能够识别公司的上述利润操纵行为,并认为该行为风险性较大。但这里的报表利润操纵行为更多的是指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的盈余管理而非真实盈余管理。且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相比较难识别,因此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随后,Francis等(1999),以美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相关的研究得出了结论:公司存在比较高的应计项目利润时,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应计项目利润越高,其存在实际性盈余操纵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以上结论可以引申为,公司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变迁使得外部审计对整个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越发重要起来,由此引发了我国经济领域的学者对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探索与讨论。杨群辉、王玉蓉(2011)指出债权人、股东等利益相关者逐渐开始重视企业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类型,并以此作为其决策行为的重要依据。若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则说明该企业的财务报告未真实、公允地对其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则会对企业的信用度打折扣,进而影响相关决策。李越冬(2008)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研究并且发现在一定范围之内,审计意见体现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也即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后,吴玲(2013)发现:公司的资产规模以及上年度亏损与否会对独立审意见对于公司财务报表利润操纵行为的作用机制产生影响。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加注重公司形象与信用度,因而更重视审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上年度出现亏损的公司则更加关注财务损益对其自身的价值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对审计意见类型考虑较少。曹琼等(2013)则得出:会计报表利润操纵较为明显的上市公司,其利润操纵程度越大,被识别出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越大。上文所述的研究成果都显示了,审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审计费用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审计意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2
(二)审计费用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2
(三)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3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
四、研究设计 4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 4
(三)审计质量的度量 5
1.审计意见(OP) 5
2.审计费用(FEE) 5
3.会计师事务所规模(BIG4) 5
(四)控制变量的度量 5
(五)研究模型 5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
(一)描述性统计 6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7
(三)多元回归分析 7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
(一)研究结论 8
(二)对策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审计质量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现代的多数公司两权分立,管理者和所有者职权分离,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财务报告能够直接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继而为各利益相关者在做相应的投资和其他重要决策时提供依据。公司管理者为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就会通过调整财务报告中的利润水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些粉饰报表的行为,即盈余管理行为,将公司虚假的财务信息传递向市场。这会给各利益相关者和投资者的决策造成错误的引导,还会导致资本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的弱化。因此盈余管理成为了近几年来学术界重点谈论的话题之一。
利用实际活动来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长期以来在上市公司中都普遍存在。由于这样的利润操纵行为相较于对财务报表中应计项目的操纵更难以引起审计师及各相关机构的关注。因而,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者认为,若要使审计师的审计意见不受影响,只需将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在会计报表中进行恰当的披露即可。但是,若考虑到公司的长期利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更多地增加公司所有者的长期花费,甚至可能影响到公司的价值,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其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影响更为消极。
已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能够对公司应计项目的盈余操纵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上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于公司而言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当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因高质量的审计工作而受到限制时,公司的管理者将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审计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因而,本文选取了审计意见类型、审计费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三个变量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探究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 文献综述
(一)审计意见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对于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研究,国外的学者已经得出了一定的结论。Ferdinand和Judy(1998)率先探究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类型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公司对财务报告的盈余操纵得越频繁,操纵程度越大,审计师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意见。即审计师能够识别公司的上述利润操纵行为,并认为该行为风险性较大。但这里的报表利润操纵行为更多的是指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的盈余管理而非真实盈余管理。且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相比较难识别,因此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随后,Francis等(1999),以美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相关的研究得出了结论:公司存在比较高的应计项目利润时,更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应计项目利润越高,其存在实际性盈余操纵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以上结论可以引申为,公司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变迁使得外部审计对整个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越发重要起来,由此引发了我国经济领域的学者对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探索与讨论。杨群辉、王玉蓉(2011)指出债权人、股东等利益相关者逐渐开始重视企业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类型,并以此作为其决策行为的重要依据。若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则说明该企业的财务报告未真实、公允地对其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则会对企业的信用度打折扣,进而影响相关决策。李越冬(2008)利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研究并且发现在一定范围之内,审计意见体现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也即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后,吴玲(2013)发现:公司的资产规模以及上年度亏损与否会对独立审意见对于公司财务报表利润操纵行为的作用机制产生影响。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加注重公司形象与信用度,因而更重视审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上年度出现亏损的公司则更加关注财务损益对其自身的价值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对审计意见类型考虑较少。曹琼等(2013)则得出:会计报表利润操纵较为明显的上市公司,其利润操纵程度越大,被识别出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越大。上文所述的研究成果都显示了,审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审计费用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