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影响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公正地计算企业的盈利与亏损,确保上层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方针,投资者也能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的自主性很强,这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全面充分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增加审计的步骤,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性。本文选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400个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审计费用、审计费用变动额、审计质量为因变量,分析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对审计质量、审计费用的影响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完善运用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允价值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审计水平、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和统一收费的标准等等。关键词 公允价值,审计费用,审计质量,实证分析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2 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2
2.1 公允价值概述2
2.2 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费用影响3
2.3 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质量影响4
3 实证研究5
3.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5
3.2 模型设计与变量含义5
4 实证结果及分析8
4.1 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描述性统计8
4.2 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10
4.3 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12
4.4 实证总结12
5 建议12
5.1 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条件13
5.2 建立公允价值体系13
5.3 提高会计人员执业水平13
5.4 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13
5.5 统一审计费用标准 13
结论 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附录20132016A股上市公司数据 18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1世纪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但金融危机也时常发生,会计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式。2014年,我国财务部增加第39号公允价值,预示着公允价值的时代已经来临。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不确定性且计量方法比较繁琐,注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会计师审计也含有他们的主观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生错误的风险增加,加上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完全自由公正、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完整的公允价值审计理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是很高等等这都会增加审计的风险和审计的成本。于是注册会计师会更加严谨的审计该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花费昂贵的成本,以确保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完整,防止被审计单位虚假经营操作来引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当然,被审计单位也要支付高额审计费用来保证公司的真实运营,让广大投资者对它产生信任。为了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一系列规定来提高审计服务水平。
1.2 研究意义
现在,公允价值越来越普及,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它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可以说它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手段,因此研究公允价值审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国外大多数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公允价值审计的实证分析,而且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有审计费用,审计风险,审计质量等方面,而国内对它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结合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对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审计质量和审计费用进行一个实证研究,使人们对公允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这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2)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行业,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获得公司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因此他们会更加关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为这牵涉到他们的利益。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与审计质量、审计收费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投资者获得准确可靠的财务报表数据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2.1 公允价值概述
2.1.1 公允价值的产生背景
自会计诞生以来,人们习惯使用历史成本来计量,现在由于市场环境相对稳定,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不仅可以确保利益相关者准确获取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也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通货膨胀给历史成本计量带来严峻的挑战。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增长、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更注重体现“过去”而不是“未来”,强调“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的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1980年,美国银行储蓄和贷款危机频繁发生,许多金融机构破产后对外显示的都是负净资产值,但是历史成本计量下,他们对外显示的却是正净资产值,这使得人民对历史成本产生怀疑,同时公允价值也逐渐被人们采纳。上世纪90年代,美国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体系,相关金融机构迅速崛起,衍生金融工具迅猛发展,引发了次贷危机,在这次贷危机中,投资者容易产生恐慌情绪,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在美国整个金融街产生巨大波动,专家学者和投资者纷纷对公允价值的引用产生质疑。
2.1.2 公允价值的内涵
  国内外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公允价值定义的探索,不断丰富完善它的内涵。2006年,FASB第一次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1]。”同时,IASB也在相应的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研究,它所研究的公允价值定义非常具有典型,被绝大多数学者所采纳。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贸易中,熟悉市场规则的双方自愿进行交换资产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1.3 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
由于公允价值的测量方法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有所不同,市场化程度会极大地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所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应该首先考虑到市场环境。虽然近年来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还不是很完善,活跃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到国外相关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1)如果活跃市场存在的话,确定资产或负债个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格,这种方法被称为市价法。市价法充分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因素,避免审计人员的主观抉择,因而公允价值是最公平、最可靠的计量方法;(2)如果活跃市场不存在的话,应当比照其他相似的资产或者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3)如果上述两个条件都不符合,我们应该采用估值技术,现值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估值技术。总体而言,后两种方法比市价法的主观性要强,特别是估值技术包括很多的主观判断和假设,很难再实际中操作,一般只有在前两个条件不符合时才使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