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视角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名称(附件)【字数:12573】
摘 要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在日益扩大。为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异;改善社会公平度;缓解社会矛盾;人们对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化改革呼声也日益高涨。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历史短;发展不成熟。面对着贫富差异的扩大、偷税漏税现象的弥漫,急需要一场针对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本文将从公平视角出发,通过研究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情况,针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完善提供建议。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公平;贫富差距
目录
0.引言 1
1. 个人所得税介绍 1
1.1 个人所得税的起源 1
1.2 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 2
1.3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模式 3
1.4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贡献 4
1.5 个人所得税的定位 5
1.5.1 财政收入 5
1.5.2 经济稳定器 5
1.5.3 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6
1.6 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趋势 6
2. 我国个人所得税情况 8
2.1 个人所得税在国内的发展历史 8
2.2 个人所得税在国内的与定位 10
2.3 个人所得税公平化的理论探讨 11
2.4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需求 12
2.4.1 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体制中的定位 12
2.4.2 贫富差距扩大的严峻形势 13
2.4.3 偷税漏税与避税的现象 13
3. 公平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建议 14
3.1 中央与地方的个人所得税比例有待优化 14
3.2 按家庭为单位计征个税 14
3.3 正列举模式向反列举模式的转变 15
3.4 降低间接税,提高个税征收比例 15
3.5 降低边际税率 16
3.6 福利制度的改革与监督 16
3.7 纳税人宣传的方法和力度有待加大 16
3.8 引入信用成本 17
4. 结论 17
4.1 本文工作 17
4.2 存在不足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基于公平视角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政治地位等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个人天赋、信息流通度、政治资源、行业改革风口等迥异,国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近几年,随着阶级固化现象的显现,社会给人感觉的是:先富起来的人搭上了快车道,走在了社会的前列;有待后富的群众还在为生计、教育等而辛苦奔波,甚至还有的仍在生存线上挣扎。
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久,但却一直被寄予着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的厚望。本文将从公平的视角,对个人所得税的现状进行有关探讨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见解。
个人所得税介绍
个人所得税的起源
个人所得税起源于英国。18世纪末,为筹集英法战争经费,英国开始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距今已有200余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国防支出倍增,政府多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率,截至1918年时,个人所得税收入已占到总税收的83%。至此,个人所得税就成为了英国的主要税种之一。随着战争时代的结束,英国的个人所得税也逐渐向公平、高效等方向完善和发展。
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于1862年,为筹集战争经费首次征集个人所得税。同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增加财政收入,美国也大幅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率,至1918年时,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比例最高可达60%;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原本已经降低的个人所得税率又一次随着大幅增加的军费与财政而提升,1944年二战结束前,美国所得税占联邦总财政收入的45%。二战结束后,税率虽有所下降,但个人所得税并未降至二战前水平。至此,所得税占主体的税制结构,从二战一直延续至今。
法国的个人所得税开征,也同样是因为军费开征。在当时的亚、非、拉以及澳洲的许多国家大多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她们的个税是随着殖民国家的开征而开始的。
因此,由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个税源于财政但却入不敷出的需求。而战争所带来的军费暴涨恰恰推动了个税的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充,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功能也日益显现出来。
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课税,而支付能力则是衡量税收制度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支付能力原则是强调根据经济主体的支付能力大小来确认其应承受的税收负重,即:若两个经济主体支付能力相似,则应承受相同税收负重,其称之为“横向公平”;反之,两个经济主体的支付能力不同,则应承受不同的税收负重,使二者在主观上感到各自的经济牺牲趋于相同,其称之为“纵向公平”。
例如:甲是大学老师,从事教学工作,月薪1万元;乙是研究所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月薪也是1万元。那么甲、乙应该缴纳相同的个人所得税,即为横向公平。
因为纵向公平比横向公平性更为复杂,所以在举例之前先设定税收规则。假设:税收规则为个人收入减去生活必要开支后,按20%税率征收。甲是环卫工人,从事城市保洁工作,月薪3000元,必要支出为2000元,则甲应缴纳200元税;乙是著名企业高管,月薪10万元,必要支出为3万元,则乙应缴纳1.4万元税;那么虽然二者缴纳的税金相差甚远,但从假设的税收规则出发,甲缴纳200元的税收与乙缴纳1.4万元的税收牺牲程度相同,即实现了纵向公平。(实践中,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远比两个举例复杂)。
目录
0.引言 1
1. 个人所得税介绍 1
1.1 个人所得税的起源 1
1.2 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 2
1.3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模式 3
1.4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贡献 4
1.5 个人所得税的定位 5
1.5.1 财政收入 5
1.5.2 经济稳定器 5
1.5.3 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6
1.6 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趋势 6
2. 我国个人所得税情况 8
2.1 个人所得税在国内的发展历史 8
2.2 个人所得税在国内的与定位 10
2.3 个人所得税公平化的理论探讨 11
2.4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需求 12
2.4.1 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体制中的定位 12
2.4.2 贫富差距扩大的严峻形势 13
2.4.3 偷税漏税与避税的现象 13
3. 公平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建议 14
3.1 中央与地方的个人所得税比例有待优化 14
3.2 按家庭为单位计征个税 14
3.3 正列举模式向反列举模式的转变 15
3.4 降低间接税,提高个税征收比例 15
3.5 降低边际税率 16
3.6 福利制度的改革与监督 16
3.7 纳税人宣传的方法和力度有待加大 16
3.8 引入信用成本 17
4. 结论 17
4.1 本文工作 17
4.2 存在不足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基于公平视角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政治地位等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个人天赋、信息流通度、政治资源、行业改革风口等迥异,国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近几年,随着阶级固化现象的显现,社会给人感觉的是:先富起来的人搭上了快车道,走在了社会的前列;有待后富的群众还在为生计、教育等而辛苦奔波,甚至还有的仍在生存线上挣扎。
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久,但却一直被寄予着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的厚望。本文将从公平的视角,对个人所得税的现状进行有关探讨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见解。
个人所得税介绍
个人所得税的起源
个人所得税起源于英国。18世纪末,为筹集英法战争经费,英国开始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距今已有200余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国防支出倍增,政府多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率,截至1918年时,个人所得税收入已占到总税收的83%。至此,个人所得税就成为了英国的主要税种之一。随着战争时代的结束,英国的个人所得税也逐渐向公平、高效等方向完善和发展。
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于1862年,为筹集战争经费首次征集个人所得税。同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增加财政收入,美国也大幅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率,至1918年时,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比例最高可达60%;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原本已经降低的个人所得税率又一次随着大幅增加的军费与财政而提升,1944年二战结束前,美国所得税占联邦总财政收入的45%。二战结束后,税率虽有所下降,但个人所得税并未降至二战前水平。至此,所得税占主体的税制结构,从二战一直延续至今。
法国的个人所得税开征,也同样是因为军费开征。在当时的亚、非、拉以及澳洲的许多国家大多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她们的个税是随着殖民国家的开征而开始的。
因此,由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个税源于财政但却入不敷出的需求。而战争所带来的军费暴涨恰恰推动了个税的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充,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功能也日益显现出来。
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课税,而支付能力则是衡量税收制度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支付能力原则是强调根据经济主体的支付能力大小来确认其应承受的税收负重,即:若两个经济主体支付能力相似,则应承受相同税收负重,其称之为“横向公平”;反之,两个经济主体的支付能力不同,则应承受不同的税收负重,使二者在主观上感到各自的经济牺牲趋于相同,其称之为“纵向公平”。
例如:甲是大学老师,从事教学工作,月薪1万元;乙是研究所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月薪也是1万元。那么甲、乙应该缴纳相同的个人所得税,即为横向公平。
因为纵向公平比横向公平性更为复杂,所以在举例之前先设定税收规则。假设:税收规则为个人收入减去生活必要开支后,按20%税率征收。甲是环卫工人,从事城市保洁工作,月薪3000元,必要支出为2000元,则甲应缴纳200元税;乙是著名企业高管,月薪10万元,必要支出为3万元,则乙应缴纳1.4万元税;那么虽然二者缴纳的税金相差甚远,但从假设的税收规则出发,甲缴纳200元的税收与乙缴纳1.4万元的税收牺牲程度相同,即实现了纵向公平。(实践中,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远比两个举例复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