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股利政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附件)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对股利相关事项所做出的各种决定和政策,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司对其利润是分配给股东还是留存的问题。我们以沪深股市2013—2017年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构建,验证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与股利支付水平均正相关,但是会计稳健性与股利支付水平并没有明显的倒“U”型关系。此外,结果还显示,成长性、两职合一、资产收益率等均与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企业规模对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验证。关键词 管理者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股利政策,中国上市公司
目 录
1 引言 1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
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利政策 3
2.2 会计稳健性与股利政策 4
3 研究设计 5
3. 1 样本来源和数据筛选 5
3. 2 实证模型构建与研究变量说明 6
3.2.1 模型构建 6
3.2.2 被解释变量 7
3.2.3 控制变量 7
4 实证结果与讨论 8
4. 1 描述性统计 8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 8
4. 2 回归分析 9
4.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利政策的回归分析 9
4.2.2 会计稳健性与股利政策的回归分析 11
5 建议和对策 13
5.1 建议 13
5.2 创新与不足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表1主要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7
表2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8
表3 假设1回归结果10
表 5 假设2的回归结果 12 1 引言
关系。理性的股利政策能够为上市公司吸引来优质的资本,非理性的则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现金流、企业价值和股价的剧烈波动。因为股利政策牵连到公司与股东等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界热门研究对象。传统股利政策包括Miller和Modieliani提出的“股利无关论”,M.G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ordon提出的“一鸟在手”理论和Farrar的“税差理论”,现代理论则有“信号传递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等[1]。传统股利政策是基于一系列假设,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行为人、完美市场之上的,现代股利政策理论则是根据情况不断扩大假设等基础之上形成的。它们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建立在理性行为人之上的股利政策理论。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现有的股利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市场上“非理性”的现象,学者开始从行为财务理论角度来研究非理性的股利政策。行为财务理论则把例如过度自信等的非理性因素放在重要位置。
过度自信,是指决策者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主观臆想,导致产生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行为会导致管理者做出偏离理性的股利政策,从而对公司生成负面影响。理性的管理者或者有集体决策制度的公司,则可能通过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以吸引投资者,并以此来提高公司价值。赵澄、何建国(2012)认为,行为个体普遍存在非理性认知偏差,并且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更加严重[2]。Deahmu、Goel 和Howe(2008)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时,股利支付率水平偏低[3]。胡秀群(2013)、谢志斌(2015)、刘新未(2017)等得出的结论大致与其相同。然而,中国具有特色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差异,一些学者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肖振红、韩天阳(2016)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发放股利,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股利支付率呈正相关[4]。与之得到相同的结论的还有章细贞、张欣(2012)和陈其安(2013)等人。他们都通过构建不同的过度自信衡量模型验证过度自信与股利政策的关系,然而,结果并非一致。正因为学者们研究股利政策得到的不相同结论,又因为我国现在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时期,相关的研究并不成熟,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来研究股利分配政策的文献参差不齐,而西方等欧美国家对股利政策的研究则比较完善,管理者过度自信视角研究股利政策的文献较多。我国更多的是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这些原因激起了作者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来研究股利政策的兴趣。
从行为财务理论角度研究股利政策只是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我国并没有形成全面缜密的一套系统理论。理论界多数研究股利政策的理论均是基于理性行为人的外部假设,忽视了上市公司内部因素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因素。而“稳健性”作为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要求从业人员谨慎处理不确定事项。从侧面约束了过度自信这种非理性行为,实际上也必然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施加影响。基于此,我们选取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会计稳健性这两个因素,通过构建检验模型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会计稳健性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以此检验三者之间的关联度。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018年4月26日,格力电器披露2017年年度分配预案,拟定2017年度不会分发现金股利、不送股等不分配股利的政策。当天,格力电器(000651)股价收盘时价格较开盘价格跌去8.97%,接近跌停线。然而,格力上次不分红还是在2006年,经过考证事情过程,发现格力董事长在2016年10月股东大会上做出“就不给你分红,你能把我怎样”等的表态。该表态趋于非理性,并且该行为也明显符合过度自信的定义。研究发现,企业最高管理者往往掌握公司一半以上投票权,其过度自信等非理性行为会对公司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这为本文提供了现实基础和依据。“谨慎性”则在本次事件发挥了矫正作用,面对随后的股价暴跌和证监会的询问函,格力电器做出2018年中期分红的决定。由此可见,会计稳健性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施加影响,这也为本文研究会计稳健性对股利政策的影响提供了现实基础与依据。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去杠杆的宏观形势下,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压力增大。近日,盾安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公司的债务总额大约450亿元。而此次债务危机发生之前,盾安集团表现出一些非理性决策,如2009年,盾安跨行业投资光伏产业22亿,在随后的光伏产业反垄断调查和产能过剩情况下造成大额亏损。2017年,以溢价2倍多的价格收购年年亏损的华创风能,当政府对兴能源补贴突然大幅下降的时候,公司的投资打了水漂。此后,盾安集团布局的行业复杂多样。在前一般而言,政策宽松时期,管理者忽视了谨慎性原则,或者公司的会计稳健处于低水平,由于管理者“过于自信”,盲目扩大规模,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而盲目收购,是典型的“步子跨大了扯着蛋”的类型。在新时态下,则难以再融资,出现债务危机则是必然的了。而公司若要通过股权融资时,由于本身资产负债率过高,投资者预期未来股票收益率低,不得以更多的股权换取资金,加大了融资成本。因此,管理者过度自信而产生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可见一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