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岗位,推动科技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成为限制小微企业技术进步、更新改造最棘手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融资渠道局限性大、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金融体系不完善以及小微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弱。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对政府来说,应正确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市场,构建完善金融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同时要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的合作,共同监督小微企业融资活动,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全新的环境;对银行来说,建立银行合理竞争机制,简化审批步骤和流程,完善服务体系;对内小微企业来说,应从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出发,改进财务报表制度,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会计规章制度,提高自身信用意识以及拓展创新融资渠道来缓解融资难问题,尤其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增加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关键词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创新,对策
目录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相关研究概述 2
1.3 本文研究重点和文章结构 4
2 小微企业融资概述 4
2.1 小微企业涵义 4
2.2 小微企业的特点 4
2.3 融资的涵义 5
2.4 小微企业融资特点 5
3 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 6
3.1 融资渠道局限性大 6
3.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8
3.3 银行贷款门槛高 10
3.4 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 11
3.5 小微企业内部原因 11
4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研究 13
4.1 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13
4.2 拓展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14
4.3 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环境 16
4.4 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扶持力度 18
结论与展望 22
致谢 24
参 考 文 献 25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小微企业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这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来的。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中显示,在全国1527.84万户企业中,小微企业有1169.87万户,占比达76.5%,而把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微企业占比达94.15%。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贡献了我国60%以上的生产总值,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2.5亿左右的就业岗位,占社会总就业的30%左右,对于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小微企业在提高产品服务功能,追求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资金短缺成为限制其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才能帮助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但是,小微企业起步晚,因为规模相对较小、管理体制不健全等缺陷,导致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众多的障碍。小微企业的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经常以价格抢占市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竞争激烈,往往生命周期长短不一,因而大多数商业银行拒绝为小微企业提供合适的信贷产品。相关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超过80%的资金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及内部融资,只有不到15%的企业能够顺利取得银行贷款,剩下的5%则依靠民间借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小微企业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小微企业,但是政策实施的有限性,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的局限性,融资难问题依旧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众多小微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对此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理论方案,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内文献概述
王振国、徐艳(2016)、刘斌(2015)和何剑,蔡玉婧(2014)的观点大同小异,将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主要归责于政府的扶持力度以及银企关系上,认为政府和银行并没有在解决融资难问题上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或是支持,要想改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就必须加强政府干预,改善银行和企业的关系。
易君俊(2014)、胡巍(2014)和刘莹莹, 王璐雯(2016)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或是构建风险收益模型,深入分析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与银行贷款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好越容易获得贷款。同时鉴于银行的风险收益原则,以及“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市场规律,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与银行风险偏好匹配与否起了决定性作用。银行追求低风险来保证收益与企业的生产风险经营模式不匹配,阻碍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能性,应当正确评估企业风险,让银行向不同风险的企业提供不同的产品进而推动银行改革创新。许雪莲(2014)从风险缓解机制视角研究融资风险,提出要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互利、互惠、共赢。
童锡南(2016)将更多的原因集中于小微企业本身。首先,缺少健全的管理及人才,资金利用率低,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给融资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其次,由于民间贷款利率过高,资金周转代价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依旧过于依赖传统融资方式即银行信贷,然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得银行差别对待,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融资。因此有必要扩大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途径。
王光岐,汪莹(2014)、张玉明(2014)和容晓峰,刘琳,董川(2016)提出互联网在企业融资中起到的新作用,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起重要作用,例如众筹融资在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具有增加渠道、降低门槛、提高速度、降低成本的优势。
魏涛(2016)、田珍珍,李桂兰(2015)和罗荷花,李明贤(2016)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涉及宏观与微观的两个方面,较为全面的分析了企业融资难的因素,从政府到银行再到社会服务机构最后到小微企业,提出小微企业想要摆脱融资难的困境,需要在大环境中开辟渠道,也需要在小环境中突破劣势,寻找新的方向。目前小微企业对于资金普遍有着强烈的需求,要兼顾内外,共同提高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可能性。
1.2.2 国外文献概述
国外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先比国内先进很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亚佩利(Jappelli)和帕佳诺(Pagano)(2001)在文章中着重强调了第三方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表示只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第三方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借贷方面的作用,才能真正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便利。
Stieglitz、Weiss(1981)和Hodgman(1961)在考虑小微企业自身不足的情况下,从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交流方面提出问题,认为银企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小微企业融资至关重要的因素,小微企业信息不真实,银行自然不愿意贷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61.html

好棒文